科研产出
平核无柿落果规律及疏果的作用
《上海农业学报 》 2003 CSCD
摘要:连续3年对平核元落果规律的观察结果表明,平核无落果主要集中在花后3-4周和梅雨期,占总 落果量的90%以上,疏果可以降低生理落果率,但对梅雨期落果率影响不大;总落果率与落果前的叶/果值呈显 著的负相关关系,叶/果值越小,落果越严重。


上海地区进口花卉的逸生性调查和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03 CSCD
摘要:上海地区已有 10种进口花卉逸生为杂草 ,隶属于 4科。其中 ,部分危害程度已相当严重 ,而且其中的一些种仍在被作为优良花卉引进。引进花卉在我国逸生为有害杂草 ,与花卉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环境阻力因素有关 ,也与种植管理措施有关


软腐灵的模拟生产发酵工艺研究与田间应用
《上海农业学报 》 2003 CSCD
摘要:具有拮抗大白菜软腐病功能的菌株 90 2 1 2 (Pseudomonas.sp .)的培养及最大菌落数产生的发酵模拟生产工艺条件 :经正交试验得到最适的培养基碳、氮源组成 (% )为 :葡萄糖 1 .5 ,大豆饼粉 2 .0 ,淀粉 1 .0 ,酵母粉 1 .5 ;最适生长温度为 30℃ ;pH7.0 ,接种量 4 % ,在 2 5 0mL三角瓶装 70mL培养基 ,2 0 0r/min摇床上培养 35h ,菌落数为 1 .2 5CFU× 1 0 9;发酵罐发酵 (1t罐 ) 2 2h ,终点总菌落数为 1 .4 8× 1 0 1 0 CFU/mL。由上述工艺制得的该生防制剂软腐灵 ,经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对软腐病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大白菜用软腐灵处理二次的防病增产效果优于只用一次的处理 ,对大白菜软腐病有 70 %~ 80 %的防治效果 ,并有 2 0 %左右的增产作用


基因工程猪生长激素复性技术的研究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2003 CSCD
摘要:对基因工程猪生长激素 (r pGH)体外复性条件进行研究 ,提取包涵体用 6mol L盐酸胍溶解 ,空气氧化 80h后转入复性缓冲液中开始重组蛋白复性 ,结果表明 ,采用透析复性法———复性缓冲液Ⅲ ( 0 2 5 %Na2 CO3 ,0 2 %乳糖 ,0 2 %甘露醇 ) ,pH8 5 ,透析 5~ 6次 ,可较好恢复r pGH生物活性。β 巯基乙醇、谷光苷肽等添加剂对r pGH的体外复性影响不显著。复性后蛋白浓缩液进行去垂体大鼠试验 ,大鼠增重明显 ,表明得到了正确折叠的较高生物活性的r pGH。


抱子甘蓝新品系主要园艺学性状的评价
《上海农业学报 》 2003 CSCD
摘要:通过多代蕾期人工自交、系统选育的方法,得到5个优良抱子甘蓝新品系,并对它们的主要园艺学性状作了综合评价。其中,以BC-2和BC-3的结球数多、散球少,并以BC-3的球型佳,单球重大;BC-5的综合性状最好;BC-1的株型最矮、球型最小、叶型皱,颇具特色。对各新品系花期、蕾期自交结实率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系间及同一品系内不同植株间的自交亲和性均存在差异,通过强化筛选,可获得花期自交不亲和性较强的优良新品系。


连栋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特点及防治
《农业工程学报 》 200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引种中心试验场四连栋大棚中进行了四处理四重复定位试验,取得了不同层次的土样,对土样八大离子、全盐量、电导率等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盐渍化程度的加深,土壤次生盐渍化与钙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的增加显著相关,其中,钙离子浓度增加1.59~4.36倍,硝酸根离子浓度增加2~3.44倍.分析研究了土壤次生盐渍化产生的原因和相关离子的关系,阴离子以硝酸根、硫酸根和氯离子为主,阳离子以钙离子、镁离子和钾离子为主.通过对试验各处理前期和后期土样全盐含量进行比较得出,地下埋设隔层,特别是地下埋设煤炉渣层有利于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的减轻,与对照相比,全盐量降低了12.99%~44.86%;而结合打水洗盐的方法可以明显降低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程度,降幅最高可达43.53%.研究结果表明,地下埋设隔层与洗盐相结合应用是减轻连栋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的有效防治方法.


番茄单性结实性的遗传效应和转育
《上海农业学报 》 2003 CSCD
摘要:选用在逆温条件下具有单性结实性的番茄材料OS (OreganSpring)、SN(Santiam)和耐贮运、含Tm 2 nv抗病基因的非单性结实高代自交系P15 0 4、P5 42为试材 ,P1、P2 、F1、F2 、BC1P1、BC1P2 6个世代的有种子果实和无种子果实的比例及 χ2 测验结果表明 ,OS、SN的单性结实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从 4个材料的F2 至F5的分离后代中经定向选择 ,获得两个株系OS×P15 0 4 2 9 7 4 1 6(0 0 0 6)和SN×P5 42 13 6 9 6 2 7(0 0 0 7) ,经过与亲本和对照品种的比较 ,证实均具有低温下的单性结实性 ,而且果实的重量分别增加了 10 .17%和 11.47% ,并在 0 0 0 7株系上成功转育了Tm 2 nv基因 ,可以通过与不同性状的材料杂交并在后代定向选择中获得比较优良的具有单性结实的育种材料。单性结实材料OS、Santiam及本研究转育的株系 0 0 0 6、0 0 0 7与对照品种合作 90 3的比较结果表明 ,单性结实材料在开花前后其花柱和子房直径均明显大于对照 ,而且在低温条件下的自然坐果率亦明显高于对照


东方杉的树种特征与生态价值
《上海农业学报 》 2003 CSCD
摘要:描述了杉科属间杂交新树种东方杉(Taxodium mucronatum Ten.×Cryptomeria fortunei Hooi-brenk ex Otto et Dietr.)的起源、特性和生态价值。该树种属半常绿高大乔木,1963年在南京杂交成功,1975年引入上海,并进行无性繁殖,上海现约有大树2000株。该树种此前鲜为人知,但如今因其树形美观,生长速度快,且兼备耐盐碱、耐水湿和抗风等优良特性,而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该杂种的形态与墨西哥落羽杉(Taxodiummucronatum)很相似,但一些营养体的特征与后者有差异,主要表现为:东方杉树干基部圆整,无板状根;树皮有明显横裂;主干离地约5m处常形成分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