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南瓜属作物育种研究回顾和展望
《中国蔬菜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南瓜属作物育种研究现状,对国内外南瓜属作物传统育种中的新品种选育、品质育种、抗性育种、农艺性状育种及分子育种中的种质亲缘关系、遗传图谱构建、质量与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基因克隆等进行了系统阐述。同时,提出了南瓜属作物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育种前景进行了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ZSP-2型甘蔗中耕施肥培土机刮板式排肥装置参数优化
《农业工程学报 》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3ZSP-2型甘蔗中耕施肥培土机的排肥均匀度和稳定性,通过单因素及中心组合试验研究了其结构和性能参数对排肥均匀度的影响。以前进速度、刮板宽度和刮板角度为主要影响因素,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方法,建立了3ZSP-2型甘蔗中耕施肥培土机排肥均匀度的数学模型,通过回归统计方差、响应面和等高线分析了各机构参数对排肥均匀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刮板宽度30~50 mm,刮板角度15°~19°,前进速度为0.7~1.1 m/s试验参数范围内,各因素对排肥均匀度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刮板宽度、刮板角度、前进速度,排肥均匀度随各因素参数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刮板宽度为48.4 mm、刮板角度为16.5°、前进速度为1.09 m/s的参数条件下,施肥均匀度由原来的90.1%提高到92.97%,排肥稳定性提高,开沟深度稳定性达92.9%,肥料覆盖率达100%。研究结果为3ZSP-2型甘蔗中耕施肥培土机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农业机械 优化 机械化 甘蔗 中耕施肥 排肥均匀度 刮板宽度 刮板角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杧果乙烯抑制剂的筛选及其采后保鲜效果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比较研究不同浓度乙烯抑制剂AOA(aminooxyacetic acid)、AIB(α-amino-isobutyric acid)、AVG(Aminoethoxyvinyl glycine hydrochloride)、ATA(3-amino-1,2,4-triazole)、1-MCP(1-methylcyclopropene)、精胺、亚精胺对采后杧果(Mangifera indica L.)乙烯释放的抑制效果,以期筛出最佳乙烯抑制剂并探究其对杧果的贮藏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乙烯抑制剂处理杧果,均可降低杧果果实乙烯释放量,其中1 mmol/L精胺、10 mmol/L亚精胺和50 mmol/L ATA可有效延缓硬度、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下降,维持较高VC(Vitamin C)和TSS(Total soluble solids)含量。综合分析,精胺、亚精胺、ATA处理可有效延缓采后杧果果实软化,为采后杧果贮藏保鲜提供技术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棕榈油与常见食用油脂肪酸组分的比较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棕榈油与常见食用油脂肪酸组分的差异,为其作为优质食用油的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气相色谱检测6种市售食用油及20份新鲜油棕果提取的棕榈油,比较各油脂的脂肪酸组分差异,并分析新鲜油棕果提取的棕榈油脂肪酸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6种食用油的油酸含量均较高,最高的是油茶油,油酸含量高达74.34%,最低的是葵花籽油,为15.25%;亚油酸含量则以葵花籽油最高(60.92%),油茶油最低(7.08%);棕榈油中棕榈酸占脂肪酸总量的40.96%,其次为油酸,所占比例为35.31%;各食用油中的月桂酸、肉豆蔻酸和硬脂酸含量均较低。芝麻油、油茶油、菜籽油、花生油和葵花籽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较高,在76.00%以上。对20份新鲜的油棕果进行脂肪酸组分分析,发现部分油榈种质油酸含量较高,可达53.48%,亚油酸含量最高为16.64%;棕榈酸与油酸呈较强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8。【结论】棕榈油中脂肪酸组分与其他常见食用油的脂肪酸组分含量差异明显,其棕榈酸含量较高,油脂饱和度也较高,但棕榈酸与油酸呈负相关,可在育种工作中培育高油酸、低棕榈酸的油榈品种,使其成为优质的食用油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境及气象因子对南瓜实蝇雄成虫数量动态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监测不同生境下南瓜实蝇雄成虫的数量动态,分析影响南瓜实蝇数量变动的关键气象因子。结果表明:生境和气象因子显著影响南瓜实蝇雄虫的数量动态。混合菜地、园林区以及混合果园诱集的南瓜实蝇雄虫数量多于住宅区、农贸市场、苦瓜种植地同期诱集的雄虫数;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得出影响南瓜实蝇雄虫数量动态的气象因子有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气压、月平均相对湿度、月最小相对湿度和月日照时数,其中月平均温度是影响其数量动态的最关键气象因子。基于本研究的结果,建议对南瓜实蝇的防控应不仅仅局限在具有其寄主植物的生境,而应根据监测的数据对其他生境的南瓜实蝇进行一并治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木薯转化酶和蔗糖合酶的mRNA表达量
《分子植物育种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木薯根不同发育时期的酸性转化酶和蔗糖合酶进行m RNA表达量检测,旨在为木薯块根膨大过程中韧皮部卸载路径的阐明提供一定的证据。采用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Ct法对蔗糖代谢酶m RNA相对表达量进行测定。质外体途径的调控酶细胞壁和可溶性酸性转化酶都在须根里表现出了较高的表达量,尤其是细胞壁性酸性转化酶在两种须根里的表达量都显著高于三个发育时期的块根,与之相反,共质体途径的调控酶蔗糖合酶在块根中的表达量则显著高于须根,特别是膨大期的表达量在这些组织中表现出最高水平。因此,细胞壁酸性转化酶和蔗糖合酶分别在须根和块根中的相对高表达,初步证实了须根的质外体和块根的共质体卸载途径的主体地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_2O_2和NO对反季节龙眼成花及AP1基因表达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阐明H2O2和NO对龙眼成花及AP1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9年生反季节储良龙眼结合H2O2和NO促进剂及信号阻断剂喷施,分析成花及AP1基因表达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反季节龙眼AP1基因在成花过程中表达量上升,而SNP和MV处理均不同程度上调了侧花原基形成时顶芽和叶片中AP1基因的表达,尤以SNP处理效果最为显著;DMTU处理显著抑制了侧花原基形成时顶芽和叶片中AP1基因的表达,L-NNA处理对侧花原基形成时叶片AP1基因表达有轻微的抑制作用,对顶芽AP1基因表达影响不大。结合龙眼成花情况,推断加强NO、H2O2信号有助于促进龙眼成花,而阻断H2O2信号将抑制龙眼成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