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6种植物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的抑制作用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双氢青蒿素、厚朴酚、辣椒碱、青蒿琥酯、蛇床子素以及蒿甲醚6种植物提取物对32个采自广东,福建以及海南的荔枝霜疫霉菌菌株的抑制作用,以期为后期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提供基础。结果显示,6种植物提取物对供试的32个菌株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厚朴酚的抑制作用最好,双氢青蒿素次之,其它4种植物提取物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差,但均未出现不抑制现象。6种植物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均有用于开发防治荔枝霜疫霉的植物源农药的潜力,以厚朴酚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MeNINVs在不同品种木薯的表达模式及酶活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碱性/中性转化酶(NINV)催化蔗糖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是木薯块根的蔗糖分解代谢的关键酶之一。本研究以淀粉含量不同的木薯品种(SC8-高淀粉,SC124-中淀粉,9Ⅰ-低淀粉)为材料,研究木薯块根膨大期,Me NINV基因家族在源库器官的表达模式以及酶活性特点。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木薯Me NINVs的表达模式相似,Me NINV1、Me NINV16、Me NINV110及n INV1在叶片中表达量均高于其他成员;同时,Me NINV1和NINV1在块根中的表达量也高于其他成员。不同品种木薯叶片中的Me NINVs表达及酶活性差别不大,但是高淀粉品种SC8块根中的Me NINVs表达量比9Ⅰ低,而NINV酶活性却远高于9Ⅰ,推测木薯NINV酶活性存在转录后调控机制。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碱性/中性转化酶在木薯淀粉积累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Histone H3、EF-1α和β-tubulin基因部分序列的芒果畸形病菌鉴定与系统发育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芒果畸形病是芒果生产中重要的病害之一,主要表现为花畸形和芽畸形,受害果园常因畸形花絮无法挂果而造成减产,我国攀西地区的部分果园株发病率高达100%,给当地的芒果产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该病自1891年首次在印度发现后,陆续在世界芒果产区发生危害~([1])。引起芒果畸形病的病原菌有Fusarium mangiferae、F.mexicanum、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毛山梗菜内生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效
《江苏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从我国云南地区采集药用植物密毛山梗菜(Lobelia clavata E.Wimm.)植株为样品,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内生放线菌的分离,以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为靶标菌,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对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的生防菌株2株,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比对并结合16S r DNA序列分析对这2种菌株进行鉴定,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其内生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对感病香蕉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经鉴定DJ15菌株为Streptomyces yatensis,XLG-1菌株为Streptomyces celluloflavus(纤维黄链霉菌),这2种菌株对香蕉枯萎病菌菌丝抑制率分别为54.46%、70.12%。所分离的菌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效果,为无环境公害型微生物资源的研究与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密毛山梗菜 内生放线菌 香蕉枯萎菌 鉴定 次生代谢产物 抗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环斑病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蔗环斑病是甘蔗较为常见的一种真菌性病害。针对海南昌江十月田甘蔗种植地出现一种严重危害疑似环斑病的叶斑病,本文通过对其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观察,并结合ITS序列系统聚类分析,将叶斑病病菌鉴定为引起环斑病的甘蔗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 sacchari。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适宜该菌生长的温度为13~30℃,最适温度为25℃;适宜菌丝体生长的p H为4~11,最适p H为5,全黑暗有利于菌丝体的生长;适宜生长的碳源为麦芽糖和葡萄糖、氮源为硝酸钠和L-丝氨酸。采用生长速率法对6种杀菌剂敏感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揭示咪鲜胺、丙环唑、多菌灵、腈菌唑等4种药剂对甘蔗环斑病菌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其EC50值分别为0.397 6、2.251 9、2.163 4、4.827 3μg/m 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水平对杂交水稻产量构成要素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3种不同施肥量和2个杂交水稻品种进行连续2年的大田定位试验,分析水稻产量构成要素、产量及干物质的生产特点。结果表明:粤优589分蘖数、有效穗数、结实率和红泰优996分蘖数、有效穗数在年际间差异极显著;粤优589在中肥水平产量最高,红泰优996在高肥水平最高;粤优589分蘖数、有效穗、结实率、粒重和红泰优996分蘖数、有效穗、每穗粒数与收割产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系,粤优589每穗粒数与收割产量存在一定的负相关系,红泰优996结实率、粒重与收割产量的正负相关性均不显著;粤优589抽穗期、成熟期的总干物质与收割产量存在负相关系,红泰优996抽穗期、成熟期的总干物质生产量与收割产量存在正相关系。2个杂交水稻年际间产量波动较小,具有一定的稳产性;不同施肥量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粤优589以中等施肥量为宜,红泰优996高施肥量为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薇甘菊次生物质对椰心叶甲的忌避活性
《湖北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Kunth)次生物质对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产卵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溶剂提取物均对椰心叶甲表现出驱避作用,在处理后72、96 h,浸渍各提取物后叶片的成虫着落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三氯甲烷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的驱避效果最佳,处理后96 h的驱避率分别为62.22%和66.22%;产卵忌避试验结果表明,甲醇提取物、三氯甲烷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处理后96、144 h,椰心叶甲的产卵量与对照相比,均显著下降。
关键词: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Kunth) 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 次生物质 产卵忌避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防放线菌WZ60菌剂研制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一株从海南五指山原始森林土壤中分离得到的对辣椒疫病具有防治效果的放线菌WZ60为研究对象,为提高菌株产孢能力,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放线菌WZ60两次固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筛选出适宜的载体。实验结果表明,放线菌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基质水、黄豆粉、玉米粉、麸皮、沙土和大米质量比为120:7:7:10:40:100,培养温度28℃、发酵时间8 d、100 m L培养瓶中最佳装瓶量为50 g;在最优发酵条件下,确定了适宜载体为有机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水通道蛋白SIP2-1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香蕉中克隆了一个水通道蛋白(AQP)基因MaSIP2-1。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存在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717 bp,编码239个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MaSIP2-1所编码的蛋白与其他植物中AQP编码的蛋白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其中与马来西亚野生香蕉、油棕、麻风树、野茶树的AQP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8%、74%、65%和63%。器官特异性分析表明,Ma SIP2-1在香蕉的根、茎、叶片、花和果实中均有所表达,其中在茎中表达量较高。通过对其在干旱、高盐、低温、涝害胁迫下的表达结果分析显示,该基因响应干旱、高盐、涝害3种胁迫。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 SIP 香蕉 生物信息学 胁迫 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匍枝马尾藻人工栽培初步研究
《渔业现代化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匍枝马尾藻(Sargassum polycystum)的人工栽培技术,采用浮筏式栽培方式于2015年3—6月在海南省儋州市海头镇进行了匍枝马尾藻的人工栽培试验,记录了该藻的生长规律,并通过栽培水深和夹苗密度试验,比较了不同栽培条件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3月下旬至5月下旬为匍枝马尾藻生长最旺盛的季节,其中藻体长度的快速增长主要集中在4月中旬以前,而藻体重量以相对稳定的速率持续增长至5月下旬。栽培水深和夹苗密度分别对匍枝马尾藻的藻体长度和分枝数有显著影响,而藻体鲜重则同时受到这两个因素的影响(P<0.05)。研究表明,适量增加匍枝马尾藻的栽培水深和控制夹苗密度有利于促进其生长;为有效提高匍枝马尾藻的产量,栽培水深应设计为80 cm左右,夹苗密度控制在10 cm左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