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椰子种皮多糖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分析
《食品科技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椰子种皮为原料,测定了其基本成分和多糖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干燥后椰子种皮中粗纤维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分别为17.69%和9.02%,经脱脂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所得提取液中多糖含量为1280.37μg/mL;该提取液对的抗氧化能力与其浓度呈剂量效应,原液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67.15%和77.35%;对Fe~(3+)的还原能力(0.99)也高于100μg/mL的Vc(0.79),是一种潜在的抗氧化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钾素吸收、累积和分配的动态变化特征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国内当前甘蔗主栽品种ROC22为材料,通过田间实验分析了甘蔗主要器官钾素含量、累积、分配和吸收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相同生育期,上部茎和青叶鞘始终是钾素含量较高的器官,青叶和中、下部茎次之,根系、枯叶和枯叶鞘则始终相对较低。钾素主要累积于青叶(鞘)和蔗茎中。拔节前青叶(鞘)中的钾素占植株总累积量的95%以上,拔节后其钾素分配比例持续下降,而蔗茎中则持续上升,在工艺成熟期分配至蔗茎的钾素占整个植株的83.3%。甘蔗钾素阶段吸收量和吸收速率则呈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蘖期至茎伸长4期为甘蔗主要钾素吸收积累阶段,占生育期总吸收的86.8%,其中分蘖期至拔节期的钾素阶段吸收量(4 791.3 mg/plant)和吸收速率(159.7 mg/plant·d)最高,为甘蔗钾素吸收的最大效率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8个菠萝品种的花粉特性及其离体萌发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8个菠萝品种的花粉特性以及离体条件下的花粉萌发。结果表明:不同菠萝品种的花粉大小、花粉数量、花粉活力、花粉离体萌发率和花粉管萌发长度均存在明显差异。金菠萝花粉最大,金钻花粉最小;单个花药花粉量约3~18万粒,蜜宝花粉量最多,苹果花粉量最少。用TTC法测定8个菠萝品种的花粉活力为25.18%~56.84%,其中无刺卡因最高,黄金菠萝最低。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不同菠萝品种在9种培养基上的花粉萌发率均值和花粉管长度均值变幅分别为53.31%~76.02%、43.27~518.28μm,其中蜜宝、无刺卡因、甜蜜蜜、金菠萝的花粉萌发率均值和花粉管长度均值较高,珍珠、苹果的花粉萌发率均值和花粉管长度均值较低。配方为1%琼脂+10%蔗糖+0.01%硼酸的培养基适于用作菠萝花粉的离体萌发培养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果榕果实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及对α-葡萄糖苷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食品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大果榕果实的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α-葡萄糖苷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以采自海南保亭七仙岭的大果榕果实为实验材料,用体积分数65%的乙醇提取大果榕果实多酚,采用Folin-酚法测定总酚含量。对获得的大果榕果实多酚进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OH)清除率以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大果榕果实多酚含量较高,达1.92 mg/g(以干质量计),其对DPPH自由基、ABTS+·和·OH均具有显著的清除活性,且呈质量浓度依赖性,IC50值分别为141.25、91.20、45.71μg/m L;大果榕果实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强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且呈现明显的质量浓度依赖性,IC50值为102.33μg/m L;同时大果榕果实多酚对乙酰胆碱酯酶也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IC50值为4.9 mg/m L。研究结果表明大果榕果实多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一定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关键词: 大果榕 果实多酚 抗氧化活性 自由基清除活性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橡胶树乳管细胞HblMYC3互作蛋白筛选与功能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MYC是b HLH转录因子家族的亚家族成员,在植物茉莉酸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Hbl MYC3是从巴西橡胶树的乳管细胞中分离鉴定到的MYC类转录因子,其基因表达受割胶和茉莉酸上调。采用酵母双杂交方法初步筛选Hbl MYC3蛋白的互作蛋白,旨在进一步了解Hbl MYC3的功能。结果表明:Hbl MYC1、Hbl MYC2、DNAJ蛋白、谷氧还蛋白2、含A20和AN1锌指结构域的胁迫相关蛋白5、28 ku热和酸稳定的磷蛋白以及25 ku泛素连接酶E2等7种蛋白不同程度地与Hbl MYC3蛋白互作。基于这些互作蛋白的功能,推测Hbl MYC1或Hbl MYC2通过与Hbl MYC3形成二聚体对小橡胶粒子膜蛋白基因表达进行调控,其他蛋白参与胁迫条件下维持二聚体的稳定性和胁迫反应后降解该二聚体。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Hbl MYC3基因 酵母双杂交 蛋白相互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查尔酮对11种杧果病害病原菌的抑菌活性测定
《中国南方果树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杧果炭疽病、蒂腐病、畸形病等病原菌对查尔酮的敏感性,并以杧果胶孢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对代森锰锌和三唑酮的敏感性作为参照。结果表明,查尔酮对供试病原菌均具有明显抑菌效果,其中查尔酮对杧果小穴壳蒂腐病病原菌菌株PZ5(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EC50最小,为4.958 5mg/L,对杧果畸形病病原菌菌株MMD27(Fusarium proliferatum)的EC50最大,为148.688 6mg/L。查尔酮对杧果胶孢炭疽菌的抑制效果要比代森锰锌强,但比三唑酮的抑制效果稍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马齿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克隆、高效表达及酶学特性分析
《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许多渗透调节剂中,甜菜碱是最理想的有机小分子渗透调节物质。甜菜碱在植物体内大量积累不会带来危害,同时能提高植物对环境胁迫的抗性。将海马齿中克隆到的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构建到表达载体p ET-28a(+)上,获得重组载体p ET-Sp BADH并将其成功地转化到BL21(DE3)中得到重组工程菌,经IPTG诱导能高效表达55 k D目的蛋白,表达量可以达到301μg m L–1。酶学特征分析表明,该蛋白最适p H值为7.2,在偏碱条件下能维持较高的催化活性;Sp BADH蛋白对高温敏感,且温度对催化活性影响较大,超过55℃时酶活性只有20%,最适酶催化活性温度为37℃;而有机小分子醇类对酶的催化活性有保护作用,可以通过自身特征维持酶催化活性的微环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荖叶精油的提取工艺及精油化学成分的分析
《中国调味品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同时蒸馏萃取技术,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研究了物料粒径、料液比、超声时间、蒸馏时间、加盐量5个萃取条件对荖叶精油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使用响应面软件Design-Expert,选用BoxBehnken法(BBD)的四水平三因素对荖叶精油试验因素进行最佳优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提取出的精油进行了成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荖叶精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破碎粒径64.50目,液料比8.29∶1,原料超声时间51.05 min,同时蒸馏萃取时间8.54h,响应面理论最优值21.87mg/g,实验验证平均值21.65mg/g。GC-MS对精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检测出41种物质,其中异丁香酚含量70.03%,对烯丙基苯酚含量10.52%,乙酰基丁香酚含量7.04%。
关键词: 荖叶精油 响应面 同时蒸馏萃取 超声波 GC-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Δ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
《玉米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Δ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Delta-1-pyrroline-5-carboxylate synthase,P5CS)是脯氨酸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对植物抵抗逆境胁迫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索P5CS在玉米对逆境胁迫的响应,本文对5个玉米P5CS基因家族蛋白的基本理化性质、二级结构预测、亚细胞定位、基因结构、进化关系及保守基序等方面进行初步生物信息分析。结果显示,5个玉米P5CS蛋白中有3个偏酸性,1个显中性,1个偏碱性;2个以无规则卷曲为主要构成元件,3个P5CS蛋白主要以α白螺旋为主要构成元件;不稳定指数分析发现,4个P5CS蛋白为稳定蛋白;疏水性分析表明,所有的P5CS蛋白为亲水性蛋白;玉米P5CS家族内含子最少含有4个内含子,最多的含有19个内含子;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P5CS均蛋白定位于细胞基质;进化分析表明,P5CS家族分3个亚家族。
关键词: 玉米 Δ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 生物信息 基因家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