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橡胶苗叶片磷含量高光谱预测
《农业工程学报 》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验证高光谱技术在橡胶苗叶片磷素营养诊断方面的可行性,该文以砂培橡胶苗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光谱仪测得不同磷处理水平下橡胶苗叶片光谱反射率,并应用微分技术求取去噪后光谱反射率一阶和二阶导数,以叶片磷含量和光谱变量相关性分析为基础,选择出叶片磷含量敏感波段,最后以敏感波段为输入变量,结合多重线性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对叶片磷含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原始光谱反射率555和722 nm、一阶导数674、710、855、1 091、1 197、1 275、1 718、2 181和2 228 nm以及二阶导数816、890、1 339、1 357和2 201 nm为叶片磷含量敏感波段;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最高,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预测值和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64和0.967,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0139和0.00856,模型性能指数(ratio of performance to deviation,RPD)分别为3.71和3.23,证明高光谱技术可以快速、准确诊断橡胶苗叶片磷含量。
关键词: 神经网络 光谱分析 模型 偏最小二乘回归 微分技术 营养诊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方根结线虫Mi-eft2基因RNAi沉默效应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南方根结线虫延长因子2基因(Mi-eft2)T克隆质粒为模板,克隆该基因的3个部分片段(各200 bp),作为体外合成ds RNA的模版,利用该ds RNA(F1ds,F2ds,F3ds)干扰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J2)的Mi-eft2表达。结果显示,利用real-time PCR作为检测方法,干扰处理后的J2线虫Mi-eft2的表达量(F1、F2、F3),与对照处理的J2线虫Mi-eft2的表达量(F0)相比,分别降低了21%、69%、0.02%。将经过干扰处理的J2线虫和作为对照处理的J2线虫(500头/株)分别接种5株番茄,培养45 d后观察表型。发现干扰处理后J2线虫与对照处理的J2线虫接种番茄后产生的根结数相比较,分别减少了57.09%、68.94%、7.01%。说明Mi-eft2表达的沉默效应会使南方根结线虫对番茄造成的危害程度相应降低,也说明了利用RNAi干扰该基因表达的方法有利于对南方根结线虫病害防治方法的探索。
关键词: 南方根结线虫 Mi-eft2 RNA干扰 双链R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电激共转化法转化橡胶树悬浮细胞的初步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电激转化法对橡胶树悬浮细胞系进行转化,初步确定卡那霉素的筛选浓度、共转化的实验条件。通过电激共转化法将NPTII、GUS、EGFP和Hb CBF1基因成功导入到橡胶树悬浮细胞并整合到基因组中。通过卡那霉素抗性筛选、GFP荧光观察和PCR验证等方法,确定外源DNA片段转化成功。共筛选得到95个抗性愈伤组织,其中9个愈伤组织经过PCR验证确定整合有外源DNA片段,1个愈伤组织共转化有NPTII和GUS基因。此结果表明电激共转化法可成功应用于橡胶树悬浮细胞转化操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遮阳网覆盖对夏季屋顶菜心生长及栽培基质温湿度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遮阳网(黑色和银灰色)覆盖不同高度(1.0 m和1.9 m)对夏季屋顶菜心生长及栽培基质温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阳网覆盖高度1.9 m的菜心在单位面积产量、株高和根重上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其中1.9 m高黑色遮阳网覆盖的菜心单位面积产量最高,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Fv/Fo最大,薹茎甜且叶片无辛辣味,但Vc含量较其他处理低。晴天时,黑色遮阳网覆盖1.0 m高基质温度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灰色遮阳网覆盖1.9 m基质相对湿度显著高于1.0 m灰色遮阳网和未覆盖处理(p<0.05);阴雨天遮阳网覆盖对基质温湿度影响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S-SPME-GC-MS技术分析香草兰果皮的挥发性成分
《食品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草兰属兰科多年生攀缘藤本植物,为典型的热带经济作物,因其独特的香气成分而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香草兰果皮中挥发性成分。以萃取种类数多少及衡量萃取效果的萃取量Y值大小为指标,优化顶空固相微萃取进样条件,得出最佳萃取条件为:2 g香草兰果皮粉末,75 μm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萃取头、萃取温度80℃以及萃取时间20 min。在最佳萃取条件下萃取香草兰果皮中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从香草兰果皮中共检测出72种化合物,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芳香族33种,相对含量最高占96.34%;其次为烷烃类12种(0.66%)、酯类8种(0.27%)、酸类7种(0.79%)、醇类5种(0.50%)、杂环类3种(0.09%)、酮类2种(0.37%)和醛类2种(0.09%)。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香草兰果皮 挥发性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芒果(Mangifera indica)F3'H基因的及其表达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色素苷的合成是红色芒果果实着色的主要代谢途径,而类黄酮3'羟化酶(F3'H)基因是花色素苷合成的一个关键酶,其参与决定了花色、果实颜色、种皮颜色、茎叶表面等花色素苷的生物合成.本研究根据已经报道的F3'Ⅳ基因的序列设计兼并引物,采用3' RACE和5' RACE方法,克隆得到了芒果果实F3'H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为1782 bp.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1548bp,编码515个氨基酸,分子重量为57.44 kD.通过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与西洋梨、草莓、大豆等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对不同芒果品种的F3'H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发现:红色的贵妃品种中表达量较高,而黄色的金煌品种中表达量较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没食子酸对高蛋白中间水分食品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蛋白中间水分食品因其富含大量的蛋白质与还原糖,在加工及贮藏过程中易发生美拉德反应易产生有害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进而降低了食品的品质及安全性。为抑制食品中美拉德反应的进行,本研究在食品模型体系中加入四组不同量浓度的没食子酸,测定了各添加量和各贮藏时间下样品的美拉德反应程度、质构、色度、蛋白质的溶解度以及AGEs的荧光强度。结果表明,在30℃下,添加没食子酸抗氧化剂能够阻止贮藏过程中高蛋白中间水分食品的美拉德反应的进行,并抑制AGEs的形成;但其对食品的硬度及蛋白的溶解度没有明显的作用,且会加深食品的色泽,带来不利的影响。综合各组测定指标,当没食子酸添加量浓度为100μg/g时,最有利于高蛋白中间水分食品模型的贮藏。
关键词: 高蛋白中间水分食品 没食子酸 美拉德反应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产人工打洞沉香的化学成分研究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国产人工打洞方法所结沉香的化学成分,从国产人工打洞沉香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1)、3-羟基-4-甲氧基-苯丙酸甲基酯(2)、姜油酮(3)、对甲氧基苯丙酸(4)、正三十二烷醇(5)、(20R)-24-ethylcholest-4-en-3-one(6)、麦角-4,6,8(14),22-四烯-3-酮(7)、豆甾醇(8)。化合物1,2,4~8均为首次从沉香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抗菌活性表明化合物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 aureus)和烟草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均有抑制作用,化合物7仅对烟草青枯菌具有抑制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花生间作对其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木薯或花生单作与木薯/花生间作对木薯和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数量与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为从根际微生态角度阐释木薯与花生的地下部互作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木薯单作、花生单作和木薯/花生间作3个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分别测定单作与间作的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并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进行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结果】不论单作或间作,木薯和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数量均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呈先增长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木薯块根形成期和花生结荚期达到峰值。木薯/花生间作后期根际土壤细菌与真菌数量的比值(B/F)提高,有利于木薯和花生的根际土壤向细菌型转化,且间作木薯根际土壤B/F比间作花生分别提高了1.02和1.25倍。在木薯块根形成期和花生结荚期,与单作相比,间作的DGGE图谱特异条带数有所改变,多样性指数有所降低,但与单作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明显。【结论】木薯/花生间作有利于木薯和花生根际土壤向高肥力的细菌型转化,且间作同时可改变木薯和花生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但对其多样性影响不明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氯吡脲(CPPU)处理对采后杧果保鲜及生理效应的影响
《果树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氯吡脲[(1-(2-chloropyridin-4-yl)3-phenylurea,CPPU]处理对采后杧果(Mangifera indica L.)贮藏保鲜的影响,为杧果贮藏保鲜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红芒6号’杧果为试验材料,采后经25 mg·L-1的CPPU浸果处理5 min后,在25℃条件下贮藏,采用气相色谱定期测定乙烯释放量,并采用常规理化分析方法测定杧果品质及相关生理指标。【结果】外源CPPU处理杧果,可以有效降低杧果果实在贮藏期间的病情指数,延缓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在贮藏15 d后,处理果实的病情指数比对照果实低20.99%,TA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比对照高出73.37%、30.42%;同时,在贮藏过程中,CPPU处理推迟杧果呼吸乙烯高峰2 d、延缓了PG(polygalacturonase)和Cx(cellulase)2个酶活性高峰3 d;同时,CPPU处理延缓了果实POD(peroxidase)和CAT(catalase)酶活性峰值的到来。【结论】外源CPPU处理杧果可以有效延缓采后杧果的衰老进程,是采后杧果贮藏保鲜的一种有效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