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28份籽粒苋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草地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在哈尔滨地区引种的28份籽粒苋(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本试验对28份籽粒苋的22个农艺性状指标进行了多样性指数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该批籽粒苋种质资源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3个质量性状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花序颜色(1.569)>茎颜色(1.525)>茎条纹颜色(1.294)>花序一级侧枝姿态(1.061)>叶脉明显程度(1.000)>叶正面颜色(0.956)>叶背面颜色(0.906)>团伞状花簇的密度(0.856)>叶片先端形状(0.822)>种子颜色(0.658)>花序姿态(0.656)>叶柄花青甙显色(0.628)>花序花簇类型(0.257);9个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均以单株干重最大,分别为1.612和34.59%.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干重与株高、叶长、叶宽、茎粗、叶柄长、主序花序长和单株有效分枝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通过聚类分析将28份资源分为4类,第Ⅰ类群各性状中等;第Ⅱ类群综合性状均较好,属于高秆、高产籽粒苋优异材料;第Ⅲ类群茎秆最粗、主花序最长、千粒重最大,可作为选育种子高产的优异材料;第 Ⅳ 类群为矮秆、观赏型籽粒苋特异材料.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8.048%,其中第1主成分与籽粒苋的干草产量有关,第2主成分与种子产量有关,第3主成分与形态性状有关.本研究对28份籽粒苋的多个形态指标进行了深入分析,可为我国籽粒苋种质资源高效利用、亲本选择和品种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氮、磷添加下AMF对羊草和苜蓿生长与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草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丛枝菌根共生对植物养分利用效率起重要作用,豆科和禾本科牧草混播可以有效提高草地产量,而适量外源氮、磷的添加同样可以促进牧草的生长.为了更好地改善对草地的利用效率,将混播、AMF以及氮、磷添加有效结合将会是其中的一条途径.因此,通过以丛枝菌根真菌的有无(+/-AMF)为主处理,不同氮、磷添加量(N0,N1,N2)为副处理,研究豆禾共存群落植株的生长及其光合作用的响应,结果表明:1)AMF对羊草和苜蓿净光合速率均有改善,而且对羊草净光合速率影响显著.2)光响应曲线分析表明,羊草和苜蓿净光合速率均随光强的增加而升高,且羊草净光合速率在+AMF条件下均高于-AMF.3)AMF显著提高了羊草和苜蓿叶绿素含量,不同氮、磷添加量条件下,+AMF处理的羊草和苜蓿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AMF处理.4)氮、磷添加量和AMF处理显著影响羊草和苜蓿生物量,豆禾混播草地共存群落的处理以+AMF+N2处理为宜.


添加剂、含水量及贮藏时间对苜蓿青贮的影响
《中国饲料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对初花期收获的苜蓿进行不同添加剂[纤维素酶(300 g/t)+乳酸菌(106cfu/g)、乳酸菌(106cfu/g)、纤维素酶(300 g/t)],不同含水量(65.79%、54.15%、47.03%),不同贮藏天数(45、60、75 d)三因素三水平正交青贮试验,测定其对苜蓿青贮饲料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含水量为65.79%,添加纤维素酶300 g/t,贮藏60 d青贮饲料品质最好.三个因素对苜蓿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顺序依次是贮藏天数>原料的含水量>添加剂.添加剂对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顺序依次是纤维素酶>乳酸菌>纤维素酶+乳酸菌;含水量对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顺序依次是65.79%> 54.15%> 47.03%;贮藏时间对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顺序依次是60 d> 75 d> 45 d.


玉米新品种合玉29的丝黑穗病接种抗性试验
《农村科学实验 》 2020
摘要:玉米丝黑穗病是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发病率基本上等同于损失率.培育抗丝黑穗病玉米新品种是控制该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利用玉米新品种合玉29对3种接菌措施下6种接种浓度进行致病率研究.结果表明:合玉29表现为抗,播种前现拌菌土浓度为5‰时,致病效果最好.


玉米新品种合玉31的丝黑穗病接种抗性试验
《农村科学实验 》 2020
摘要:玉米丝黑穗病是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发病率基本上等同于损失率.培育抗丝黑穗病玉米新品种是控制该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利用玉米新品种合玉31对3种接菌措施下6种接种浓度进行致病率研究.结果表明:合玉31表现为中抗,播种前现拌菌土浓度为5‰时,致病效果最好.


玉米新品种合玉27的丝黑穗病接种抗性试验
《农村科学实验 》 2020
摘要:玉米丝黑穗病是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发病率基本上等同于损失率.培育抗丝黑穗病玉米新品种是控制该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利用玉米新品种合玉27对3种接菌措施下6种接种浓度进行致病率研究.结果表明:合玉27表现为中抗,播种前现拌菌土浓度为3‰时,致病效果最好.


纤维亚麻新品种科合纤亚3号选育
《中国麻业科学 》 2020
摘要:科合纤亚3号于2019年5月31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号GPD亚麻(胡麻)(2019)230001.2013~2014年区域试验平均原茎、纤维和种子产量分别为6009.0、1473.7、691.2 kg/hm2,分别比对照黑亚16号增产12.3%、19.7%和15.5%.全麻率29.5%,比对照高1.8个百分点.纤维强度255.0 N.该品种为抗病、高纤、优质纤维亚麻新品种.


黑龙江省不同地区水稻田稗草对二氯喹磷酸的抗药性差异研究
《农业开发与装备 》 2020
摘要:黑龙江省是我国北方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而稗草是水稻田较难防除的恶性杂草,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日趋严重.二氯喹啉酸是最常用的水稻田稗草防除剂,但由于连年使用二氯喹磷酸,使得水稻田稗草对其抗性越来越强.试验通过培养皿法测定了黑龙江省16个不同地区水稻田稗草对二氯喹磷酸的抗性指数.结果显示,黑龙江省不同地区水稻田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抗性有差异,双鸭山福利地区水稻田稗草对二氯喹啉酸抗性最弱,抗性指数1.4,而通河地区稗草抗性最强,抗性指数达到35.1.该研究结果能够为二氯喹磷酸的合理使用及水稻田稗草的合理防除提供理论依据.


大豆新品种合农114品种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中国农技推广 》 2020
摘要: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生产地位极为重要[1-2].据2017年中国农业统计资料显示,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与辽宁)大豆年种植面积为5 748.0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53.2%[3-4].东北大豆油分含量低于进口转基因大豆1~1.5个百分点,高于南方夏大豆2~3个百分点;蛋白质含量高于进口大豆2~3个百分点,低于南方夏大豆3~4个百分点,主要用途是榨油和作传统豆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