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学氮肥对春小麦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土壤通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对土壤养分及小麦(籽粒、秸秆、颖壳)养分吸收、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寻求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的合理范围,以期在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小麦产量的同时减少土壤过量施用化肥的负面作用.田间试验设不施肥(CK)、有机肥替代100%化学氮肥(N0)、有机肥替代50%化学氮肥(N0.5)、有机肥替代25%化学氮肥(N0.75)及100%化学氮肥(N1)5个处理;其中,100%化学氮肥处理为当地化学氮肥常规用量.结果显示:小麦收获期N0.75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N0和N0.5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较CK处理下降,而N0.75处理和N1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较CK处理增加,但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处理可影响小麦籽粒、秸秆(叶和茎秆)、颖壳中N、P2O5、K2O养分含量,小麦生物量和籽粒产量随施用化学氮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施用氮化肥比例与小麦籽粒氮素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小麦秸秆和颖壳中N含量均以N0.5处理较高,P2O5含量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K2O含量以N1和N0.5处理最高、且处理间差异显著.小麦产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以N0.75处理最高,分别为5274.0 kg hm-2和53.3%.综上,在东北春小麦种植区域,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减少化学氮肥投入25%~50%,可以在提高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同时,增加土壤养分含量.


淹水条件下改良剂对苏打盐化 草甸土的洗盐效应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改良剂在苏打盐化草甸土不同深度土层的改良效果,采用室内淋溶土柱的试验方法,设置S0、S1、S2、S3、S4和S5(每个土柱横截面积0.0113 m2)分别施用改良剂0.00、0.01、0.05、0.10、0.50 g和1.00 g,折合成公顷用量分别为0.0、8.9、44.3、88.5、442.5 kg·hm-2和885.1 kg·hm-2)6个处理,分析淹水条件下不同改良剂用量对苏打盐化草甸土的洗盐效应.结果表明,与未施改良剂处理(S0)相比,S3、S4和S5处理显著降低不同土层(0~30cm)土壤容重(降幅3.88%~8.87%)、增加土壤孔隙度(增幅3.82%~9.38%)、降低土壤pH值(降幅2.36%~8.05%);S2、S3、S4和S5处理显著提高20~40 cm土壤水分入渗量,增幅55.9%~294.6%(P<0.05);施用改良剂处理交换性Na+含量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显著降低,降幅4.84%~56.5%(P<0.05),20~30 cm和30~40 cm土层中增幅1.09%~17.1%;S3、S4和S5处理0~10 cm土层电导率显著降低,降幅49.0%~60.4%(P<0.05),20~40 cm土层显著增加,增幅3.68%~19.8%(P<0.05);S2、S3、S4、S5处理10~20 cm土层碳酸根含量显著降低,降幅5.98%~23.4%(P<0.05),S3、S4、S5处理0~30 cm土层碳酸氢根含量降幅1.49%~18.0%;S2、S3、S4和S5处理显著提高0~30 cm≥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增幅达16.4%~161.7%(P<0.05);S3、S4和S5处理0~30 cm土层MWD显著增加,增幅达5.78%~161.7%(P<0.05).针对本次供试土壤盐渍化程度,综合改良效果及改良剂施用量,改良剂适宜用量为每个土柱0.10 g(88.5 kg·hm-2)(S3处理),可达到最优淋洗效果.


肉鹅舍饲技术的应用
《现代畜牧科技 》 2020
摘要:规模化养鹅发展受土地资源和水域环境制约因素较大,同时存在因放牧场地受限、水污染和疫病传播等诸多问题,探寻肉鹅舍饲新模式替代传统饲养模式是推广现代生物安全养殖模式的新途径.肉鹅舍饲养殖具有节省劳动力、节约水土资源等优势,极大地提高了肉鹅养鹅经济效益,达到鹅产业快速稳定发展之目的.研究通过比较三个品种(系)肉鹅在全舍饲、旱养结合水喷淋舍饲圈养和传统水池放牧三种饲养方式下的生长发育,进一步探讨肉鹅舍饲环境控制关键技术,并进一步加以推广应用.结果表明:旱养结合喷淋舍饲圈养方式下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其他饲养方式,肉鹅4~10周龄的平均体重均高于其他饲养方式;舍饲肉鹅规模可达2000只以上,莱茵鹅10周龄可达出栏体重4.0kg.因此,只有良好控制水质量,可明显降低鹅病亡率,从而提高肉鹅生长性能.肉鹅舍饲饲养优于传统养殖模式,是一种可开发利用的水禽生物安全饲养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