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应用核酸分析仪鉴定茄子杂交种真实性及纯度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核酸分析仪可用于检测茄子品种的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的谱带迁移的多样性遗传标记。为验证核酸分析仪在茄子分子标记分析中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本研究从实验室高通量测序获得的生物学数据和大量研究公布的茄子SSR序列信息中,筛选出100对SSR引物序列,利用核酸分析仪对茄子杂交种‘闽茄6号’及其亲本进行检测。从合成的100对引物中,获得10对具有多态性的SSR引物,不同引物的核酸多态性检测图在峰的数量和荧光强度上存在明显差异。结果表明核酸分析仪可用于图谱扩增,且扩增出的核酸多态性检测图与基因型一一对应。其中有1对引物ESSR67可在杂交种‘闽茄6号’DNA上同时获得父母本的特征峰,表现为双亲互补型。利用引物ESSR67通过比对茄子杂交种‘闽茄6号’和育种亲本的DNA样本的多态性峰型,可鉴定‘闽茄6号’茄子杂交种种子的真实性及纯度,并通过田间植物生物学性状观察相互验证。核酸分析仪因其超高灵敏度、高分辨率、样品需求量少、安全、操作简单等优点,可用于‘闽茄6号’杂交种纯度的鉴定研究,将是杂交茄子种子真实性和纯度快速鉴定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SSR 茄子 真实性鉴定 纯度检测 核酸分析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套袋对浙梨6号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2024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套袋处理对浙梨 6号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性状的影响,为改善浙梨 6号综合品质、提升果品价值提供参考.[方法]以浙梨 6号为试材,设置不同果袋、不同套袋方式和不同时期套袋处理,以果实不套袋为对照,测定成熟期果实的外观和内在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不同果袋处理果面亮度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套白色单层大袋果实果锈指数显著低于对照(P<0.05),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含量和甜度值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二次套袋果实果锈指数显著低于对照和一次套袋,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Vitamin C,VC)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果糖、葡萄糖含量和甜度值显著高于对照和一次套袋(P<0.05).盛花后 10、20、30 d套袋,黄绿果较多(≥50%),果锈指数较低(0.471~0.600),果点直径和密度显著低于对照,而盛花后 60d套袋,全锈果较多(72.5%);除盛花后 10d处理外,各时期套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和VC含量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结论]套白色单层大袋对浙梨 6号果实外观品质改善效果显著,同时采用"白色小蜡袋+白色单层大袋"的二次套袋方式,盛花后 10~30 d为生产黄绿色果品的防锈套袋适宜期,盛花后60d为生产全锈褐皮果品的不防锈套袋适宜期,套袋对果实内在品质无显著负面影响.

关键词: 浙梨6号 套袋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再生稻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农村科技 202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纤维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生理生化、胃肠结构和盲肠微生物的影响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纤维种类和添加水平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鸡粪中氮代谢和粪纤维含量、血清生化指标、胃肠结构和盲肠微生物的影响,为肉鸡日粮中纤维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选用体重为(47.07±0.26)g的1日龄圣泽“901”白羽肉鸡公雏360羽,随机分成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各组饲粮情况分别为基础饲粮+1.5 kg·t-1纤维样品1(T1组)、基础饲粮+2.5 kg·t-1纤维样品1(T2组)、基础饲粮+150 g·t-1纤维样品2(T3组)、基础饲粮+2 kg·t-1纤维样品3(T4组)、基础饲粮+3 kg·t-1纤维样品3(T5组)和基础饲粮(T6组)。试验分1~21 d和22~42 d两阶段,共42 d。结果表明:与T6组相比,1)T2组22~42 d平均日采食量和1~42 d料重比分别显著提高了5.04%和3.07%(P<0.05),T3组22~42 d和1~42 d料重比分别显著提高了4.16%和3.68%(P<0.05),T5组21 d和42 d平均体重、1~21 d和1~42 d平均日增重以及22~42 d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显著提高6.26%和4.93%、6.70%和5.02%以及4.87%(P<0.05);2)T1组21 d氮的摄入量和氮存留量、T4组21 d氮存留率、T5组21 d氮存留率和42 d氮存留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1.24%和16.77%、6.18%、7.65%和9.95%(P<0.05),T5组21 d粪氮含量显著降低了6.87%(P<0.05);3)T1组42 d尿素氮和总抗氧化能力分别显著提高333.33%和57.14%(P<0.05),T2组21 d和42 d尿素氮含量分别显著提高375.00%和466.67%,21 d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17.69%(P<0.05),T3组21 d和42 d尿素氮分别显著提高350.00%和233.33%,21 d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15.58%,42 d总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分别显著降低15.34%和20.00%,谷丙转氨酶显著提高了102.70%(P<0.05),T4组42 d葡萄糖含量显著提高35.36%(P<0.05),T5组21 d白蛋白、甘油三酯和丙二醛分别显著降低10.79%、25.45%和33.60%,42 d高密度脂蛋白和谷丙转氨酶分别显著提高25.32%和62.16%(P<0.05);4)T1组42 d回肠长度、T2组空肠重量和回肠长度、T3组空肠和回肠长度以及T5组回肠长度分别显著提高了5.04%、13.71%和19.26%、19.38%和21.84%以及23.18%(P<0.05);5)T3组42 d回肠绒毛高度显著降低29.20%(P<0.05),T5组42 d十二指肠和空肠隐窝深度分别显著提高116.67%和73.33%,十二指肠绒隐比显著降低48.02%(P<0.05);6)Alpha和Beta多样性分析各组间盲肠微生物种群结构有明显差异,21 d肠道微生物OTU种类和数量增加,其中以Bacteroides和Allstilpes中的Bacteroides fragilis A和Alistipes finegoldii丰富度最高,为优势属种,21 d Bacteroides和Bacteroides fragilis A丰富度最高,42 d Allstilpes和Alistipes finegoldii丰富度最高;KEGG通路功能预测分析其主要在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氨基酸代谢中发挥功能作用,其次是转运和复制与修复。由此可见,基础饲粮添加纤维可促进肉鸡的肠道发育、改善和稳定肠道菌群结构,提高营养物质利用率,从而提高日增重和采食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3 kg·t-1木之纤产品效果最佳。

关键词: 白羽肉鸡 膳食纤维 生长性能 肠道结构 肠道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连江产区海带养殖中后期重金属含量分析及评价

核农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福建连江产区海带养殖过程中重金属的含量变化和生物富集特征,本研究测定、分析了福建连江产区养殖中后期海带及其生长海水中的5种重金属元素(Cd、Cr、Pb、Hg和As)含量,分别利用污染指数法和生物富集系数评价海带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富集能力,并探讨海带/海水中各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生长阶段的海带及其养殖海水中均检出了Cd、Cr、Pb、Hg和As等5种重金属元素,均含有较高的As含量。海带体内重金属含量随生长时间段的变化而波动,其中成熟期(5月)的Cd、Cr、Pb和As含量高于脆嫩期(3月)。不同时期海带重金属的综合污染程度均较低且处于安全水平,但成熟期海带重金属积累程度相对较高。富集能力评价结果显示,海带对As表现出极强的富集能力,富集系数高达10~4数量级。海带中的重金属含量与养殖环境有关,Hg、As等部分元素含量间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本研究结果有助了解海带中重金属元素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残留水平,可为海带产品的食用安全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 海带 重金属 污染评价 富集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芋疫霉交配型测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福建农业学报 2024 CSCD

摘要:【目的】明确福建省芋疫霉交配型,筛选可用于防治芋疫病的化学药剂。【方法】对2020年采集自福建4个地区的芋疫病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结合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和Ypt1序列同源性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与辣椒疫霉A1、A2交配型菌株对峙培养来测定其交配型,并利用菌丝生长法测定6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通过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和ITS-LSU-Ypt1融合序列同源性分析,明确所分离病原菌均为芋疫霉(Phytophthora colocasiae)。交配型测定发现,所分离的125个芋疫霉菌株中,122个为A2交配型,3个为A1A2交配型。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98%甲霜灵对芋疫霉抑菌效果最好,EC50值为(0.146±0.032)μg·m L-1;95%烯酰吗啉、98%氟吡菌胺和94%氰霜唑抑菌效果较好,EC50值介于(0.239±0.011)~(0.713±0.088)μg·m L-1;而95%嘧菌酯的抑菌活性最低,EC50值为(23.447±3.666)μg·m L-1。【结论】福建省芋疫霉以A2交配型为优势群体,甲霜灵、烯酰吗啉、氟吡菌胺和氰霜唑可作为芋疫病高效防控的轮换使用药剂。

关键词: 芋疫霉 病原菌鉴定 交配型 防治药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闽台农业科技融合发展的模式选择与实现路径

台湾农业探索 2024

摘要:【目的/意义】闽台两地具“五缘”优势,深化闽台农业科技融合发展,对新时期促进闽台农业深度交流与合作,以及推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运用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的方法,从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农业科技财力资源、农业科技组织资源、农业科技成果产出等方面,比较了闽台两地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的差异,并总结梳理了闽台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形式与主要特征。【结果/结论】基于比较分析,结合闽台两地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形式与特征,凝练提出包括协同创新、园区共建、市场化动作等闽台农业科技融合发展的模式选择,最后提出闽台农业科技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农业科技 融合发展 模式选择 实现路径 闽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龟子绿僵菌和蜡蚧轮枝菌共培养对石蒜绵粉蚧的室内侵染活性和防治效果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金龟子绿僵菌FM-03和蜡蚧轮枝菌LL-01共培养对检疫性害虫石蒜绵粉蚧的生防潜力和应用前景,本研究评估2种菌株间的亲和性,测定它们共培养的产孢量和生物量及其对石蒜绵粉蚧的室内侵染活性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株FM-03和LL-01之间的亲和性强,共培养时能够正常生长且无明显的拮抗作用。2种菌株以2:3接种配比共培养的物质积累和杀虫活性均达到了最佳水平且显著高于单菌株培养,共培养10 d后总产孢量和生物量分别达5.53×1010孢子/mL和0.72 g,其中菌株FM-03和LL-01的产孢量比例分别为49.34%和50.66%;室内侵染石蒜绵粉蚧10 d后的LC50为2.84×10~4孢子/mL,1.00×10~8孢子/mL处理的累计致死率、复合侵染比例和LT50分别为97.73%、67.01%和3.63 d;此外,该配比1.00×10~8孢子/mL处理对石蒜绵粉蚧的室内防治效果和复合侵染比例也随试验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喷施12 d后分别达86.14%和60.17%。可见,菌株FM-03和LL-01以适宜的接菌配比共培养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可用于复合生防菌剂开发。

关键词: 虫生真菌 共培养 石蒜绵粉蚧 室内侵染活性 室内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不同地区及不同果蔬生育期蓟马种群调查

福建农业科技 2024

摘要:为进一步明确福建省不同地区不同寄主作物上蓟马的优势种群,掌握不同地区不同寄主生育期蓟马的分布情况。首先开展了福建省9个地市60个县区的蓟马种类普查,同时,选取了3个固定的果蔬监测基地开展了为期两年(2017-2018年)的不同寄主以及不同生育期蓟马种群调查试验。结果表明:福建省常见蔬菜上主要有5种蓟马(花蓟马、棕榈蓟马、黄胸蓟马、豆大蓟马、管蓟马),其中以花蓟马、棕榈蓟马和豆大蓟马为优势种群,在福建省9个地市均有分布,其次为管蓟马(仅厦门市未在调查中发现),黄胸蓟马仅在福建省个别地市中分布。丝瓜、黄秋葵和茄子上蓟马种类最多,均为5种,其次为丝瓜、辣椒和豇豆,而在葫芦、南瓜、芦笋、空心菜和紫苏上均未发现上述5种蓟马。在3个固定监测点调查了草莓、黄瓜、西红柿、茄子、哈密瓜和辣椒6种寄主,主要以棕榈蓟马、黄胸蓟马和花蓟马为主,温室大盘草莓蓟马种群数量显著高于露地种植,温室大棚内黄瓜、西红柿和茄子上的蓟马种群数量依次减少,哈密瓜上蓟马种群数量显著高于辣椒,总体上不同寄主生育期蓟马种群数量开花期>坐果期>成熟期>苗期。调查结果可为蓟马类害虫的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蓟马 种类 调查 不同地区 不同生育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