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山东某规模化鸡场鸡毒支原体的分离鉴定、基因分型、耐药性和致病性分析

微生物学通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cepticum, MG)主要引起家禽慢性呼吸道疾病,不同地区MG菌株的耐药性和致病性差异大,给临床防控增加了难度。【目的】明确山东省烟台市某规模化鸡场MG分离株的基因分型、耐药情况及致病力,为该地区MG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MG阳性鸡群上腭裂拭子分离、纯化获得MG分离株,利用atpG、plsC、mraW、ugpA、DUF3196、lgT和dppC共7个管家基因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并构建系统发育树。测定分离株对金霉素、大观霉素、林可霉素、泰乐菌素、泰万菌素、泰妙菌素、沃尼妙林和多西环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并对相关耐药基因23S rRNA基因V结构域、L4及L22蛋白基因进行测序分析。通过点眼攻毒和气管攻毒两种方式感染28日龄SPF鸡,评价感染10、20和30 d后气囊炎的发病率、气管组织MG载量和病理损伤。【结果】分离纯化获得9株MG,并首次发现菌株YTX2、YTX5.6、YTX11、YTX12、YTX13、YTX14和YTX15的管家基因plsC和mraW为新的等位基因,ID号分别为33和31,这7株MG分离株属于ST97型,而菌株YTX9和YTX10属于ST16型。所有MG分离株对沃尼妙林和泰妙菌素敏感(MIC≤0.25μg/mL),对泰万菌素和多西环素次之(MIC≤4μg/mL),对金霉素和林可霉素有一定程度耐药(MIC≥16μg/mL);属于ST97的7个MG分离株对泰乐菌素存在中等程度耐药(MIC:4-8μg/mL);选取菌株YTX5.6、YTX2和YTX10对耐药性相关的23S rRNA基因V结构域、L4和L22蛋白基因测序分析,菌株YTX5.6和YTX2在23S rRNA基因V结构域发生A2069G突变;菌株YTX5.6和YTX2的L4蛋白基因出现G568T突变,在L22蛋白基因上出现T102C、T129C、T252C、C336T和G404A突变;对泰万菌素、泰乐菌素、泰妙菌素、沃尼妙林和多西环素敏感的YTX10株与对照菌株MG Rlow株序列一致,未发生突变。在感染后10、20和30 d,菌株YTX5.6气管攻毒组气囊炎发病率分别为80%、60%和80%;菌株YTX10气管攻毒组仅在感染后20 d和30 d出现气囊炎,发病率分别为40%和20%,其余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气囊炎。气管攻毒组的鸡在整个感染过程中气管黏膜增厚情况均比点眼攻毒组严重(P<0.05),菌株YTX5.6气管攻毒组在感染后第20天气管黏膜增厚最严重,平均厚度为300.6μm。菌株YTX5.6和YTX10气管攻毒方式在感染10、20和30 d后,气管中的MG载量均比菌株YTX5.6和YTX10点眼攻毒方式高。【结论】本研究从山东省烟台市某规模化鸡群共分离出9株MG菌株,分别属于ST97和ST16基因型,分离株对目前常用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动物感染试验表明不同基因型菌株存在不同致病力。

关键词: 鸡毒支原体 耐药性 多位点序列分型 MIC测定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质生产力助力畜牧业管理平台建设

福建畜牧兽医 2024

摘要:发展现代畜牧业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借助信息技术高效能的特质对畜牧产业链进行科技赋能。本文重点分析传统畜牧业管理平台存在的问题,探讨新质生产力的特点和优势,分析其对建设畜牧业管理平台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信息 管理 网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长期互花米草活性物质的分析

福建畜牧兽医 2024

摘要:采用LC/MS检测方法测定互花米草在不同生长期活性物质对香豆酸、绿原酸和苜蓿素的含量,为其开发利用资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互花米草不同生长期对香豆酸、绿原酸和苜蓿素的含量不同,三者变化规律均为先升高后下降,到8月份对香豆酸、苜蓿素含量最高值分别为8.874μg/g、2.322μg/g;而绿原酸含量最高值出现在9月份,为3.967μg/g,但与8月份的含量差异不显著。因此,如果主要目的在于提取该三种活性物质,互花米草应在8月至9月采收。

关键词: 不同生长期 互花米草 对香豆酸 绿原酸 苜蓿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竹笋加工废弃物配方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东南园艺 2024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竹笋加工废弃物栽培配方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竹笋加工废弃物栽培大球盖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全木屑配方为对照配制培养基,设置竹笋加工废弃物不同添加比率15%(T1)、30%(T2)、45%(T3)、60%(T4)、75%(T5)共5个配方处理,测定大球盖菇菌丝生长速率、采收时间和产量.[结果]大球盖菇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均能生长,T1、T2处理菌丝生长速率均快于对照,T2处理的菌丝生长速率最快,达到2.36 mm/d,显著快于对照,随着竹笋加工废弃物添加比率的提高,菌丝生长速率逐渐减慢.在不同培养基上均能出菇,T1、T2的采收时间比对照短,竹笋加工废弃物添加比率大于45%时,采收时间变长,产量降低.各处理之间的产量差异均显著,T1、T2产量显著高于对照,T2产量最高为6.47 kg/m2,比对照提高10.79%,竹笋加工废弃物添加到45%以上时,产量逐渐降低.[结论]竹笋加工废弃物添加比率30%(T2)的培养基大球盖菇产量最高,采收时间短,适合大球盖菇栽培与推广.

关键词: 竹笋加工废弃物 大球盖菇 菌丝生长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分析'福红'李冷藏期间初生代谢物动态变化规律

食品科学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福红'李冷藏过程中初生代谢物组成及动态变化规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分析3个冷藏阶段果肉初生代谢谱.将'福红'李置于4 ℃贮藏,分别于0、30 d和60 d采集果肉样本,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进行定性分析,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方法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对差异代谢物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从'福红'李果肉中共检测出糖类、有机酸、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脂质和核苷酸等573种代谢物.不同冷藏期间'福红'李果肉代谢物差异显著,其中,30dvs0d存在95种差异代谢物,60 d vs 30 d存在99种差异代谢物,60 d vs 0 d存在173种差异代谢物.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福红'李冷藏期间亚油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丙酸代谢、硫代谢、嘌呤代谢、核苷酸代谢及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等主要代谢通路差异显著.本研究揭示了不同冷藏期间'福红'李果肉初生代谢物变化规律,可为'福红'李果实品质评价与采后贮藏研究提供重要理论参考.

关键词: ’福红’李 冷藏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 初生代谢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来源黄精适应性、产量及多糖含量分析

浙江农业科学 2024

摘要:对47份不同来源的黄精进行生长期、产量及多糖含量的分析。黄精的生长期为58~245 d,种植3 a的黄精产量为17.50~199.67 g,多糖含量范围为7.08%~26.28%。生长期与产量和多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根茎产量和多糖含量相关性不显著。有9份种源为综合性优质种源。本研究为黄精资源在福建三明地区的合理应用、引种驯化及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黄精 适应性 产量 多糖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炭在重金属污染领域应用的文献计量分析

湖南农业科学 2024

摘要:为了解生物炭在重金属污染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该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利用CiteSpace软件从发文量、发文国家、发文机构、发文作者、载文期刊、高被引论文、关键词等方面对2006—2023年生物炭在重金属污染领域应用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的中英文发文量均呈上升趋势,发文量最多的国家和研究机构分别是中国和中国科学院;中文文献中各作者的发文量差异不大,Ok Yong Sik和Wang Hailong是英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和《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分别是发文量最大的中、英文期刊;研究主要集中于生物炭的制备、改性及其对土壤重金属有效性的影响,且生物炭的低成本开发、对污染土壤的修复机制及其在农业实践中的推广应用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 生物炭 重金属污染 文献计量分析 研究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冷藏对百香果采后果实品质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福建农业科技 2024

摘要:探讨冷藏对百香果采后果实品质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为百香果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研发提供参考依据.以黄金百香果为材料,研究其在室温(25±1)℃和冷藏(4±1)℃的贮藏过程中果实品质、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同室温相比,冷藏条件下百香果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抗坏血酸、游离氨基酸等指标相对较高且变化相对缓慢,冷藏可以有效地延缓可溶性蛋白质的降解,固酸比则两个贮藏温度间无显著差异.冷藏可以抑制百香果果实O2-·的产生,低温下SOD、POD及CAT活性变化相对稳定.从MDA含量来看,冷藏条件下贮藏前期含量相对较低,后期较高;但整个贮藏过程中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上,冷藏能一定程度上减缓采后百香果糖、酸等物质的消耗,从而保持百香果的风味和品质,还可以抑制O2-·产生,延缓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提高百香果耐贮性.

关键词: 百香果 冷藏 生理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杀虫剂对花蓟马卵和若虫的致死效果评估

福建农业科技 2024

摘要:为进一步寻找防控农作物重要害虫花蓟马的高效杀虫剂,延缓花蓟马种群抗药性,提高杀虫剂防治效果。通过测定3种化学杀虫剂(30%呋虫胺悬浮剂、14%螺虫乙酯·呋虫胺悬浮剂、30%氟啶虫酰胺·螺虫乙酯悬浮剂)处理辣椒植株后对花蓟马卵和若虫的致死效果。结果表明:辣椒施药3 d处理和施药5 d处理后,30%氟啶虫酰胺·螺虫乙酯处理组卵的死亡率均显著高于30%呋虫胺和14%螺虫乙酯·呋虫胺处理组,30%氟啶虫酰胺·螺虫乙酯处理组无一龄若虫孵出,其孵化率显著低于30%呋虫胺和14%螺虫乙酯·呋虫胺处理组。辣椒叶片花蓟马一龄若虫接入杀虫剂5 d处理后第1 d,30%氟啶虫酰胺·螺虫乙酯处理组一龄若虫死亡率为17.78%,显著低于30%呋虫胺(31.11%)和14%螺虫乙酯·呋虫胺(31.1%)处理组;处理后第2 d和第3 d,3种杀虫剂处理组累积死亡率均显著高于清水对照组,但3种杀虫剂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除清水对照外,3种杀虫剂处理后的花蓟马卵和若虫均不能正常发育或发育至二龄若虫阶段死亡。30%氟啶虫酰胺·螺虫乙酯悬浮剂对花蓟马卵的致死效果最好,30%呋虫胺悬浮剂和14%螺虫乙酯·呋虫胺悬浮剂对花蓟马若虫的致死效果更好。研究明确了不同杀虫剂在花蓟马卵和若虫发育阶段的致死效果,以期减少蓟马幼虫和成虫取食阶段造成的农作物损失,为农作物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关键词: 花蓟马 卵孵化率 若虫 死亡率 杀虫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挥发性风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核农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蕉是生产、贸易以及消费量均位居全球前列的水果。挥发性风味作为评价香蕉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香蕉加工产品的质量。优化香蕉鲜果和加工产品的挥发性风味品质,不仅可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也是推动香蕉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目前,香蕉的挥发性风味品质未能得到足够重视,且其检测过于依赖感官评价,不利于香蕉挥发性风味品质的精准调控。本文综述了香蕉果实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及影响因素,重点介绍了品种、栽培条件、采后贮藏保鲜和催熟技术以及加工利用环节对香蕉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同时围绕香蕉挥发性风味品质优化提出了建议和展望,可为香蕉鲜果和加工产品的风味调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香蕉 挥发性风味物质 栽培 贮藏 加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