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那氏778生物诱导剂对油葵的增产效果初报
《新疆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采用小区试验 ,研究不同处理下那氏 778生物诱导剂对油葵的产量效果 ,结果表明 :那氏 778生物诱导剂能促进油葵的生长发育 ,缩短生育期 ,提高油葵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及产油量 ,并提高品质 ,增强抗性。且在不同处理水平下对油葵的效果亦不同。


转反义ACS加工番茄材料的获得及其当代表现
《西北农业学报 》 2003 CSCD
摘要: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反义ACS基因导入加工番茄美东、UC-82中,用Southern杂交检测所获得的9株再生植株,结果表明有3株再生植株的染色体中有外源基因的插入。所获得的再生植株在基因转化处理当代表现各异,其中3号植株成熟延迟明显。果实转红后的色泽与对照在感官上无明显差异。转基因植株的表型观察与分子检测结果相吻合。


新疆棉田杂草发生及防治
《新疆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采用倒置“W”9点取样法对新疆棉田杂草调查结果表明 ,新疆棉田杂草为中度危害 ,南疆重于北疆。通过对新疆棉田杂草调查 ,提出了目前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化学药剂防治为主导 ,人工除草为补充的综合治理措施。


苜蓿根瘤菌转SmnifA基因研究初报
《新疆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外源固氮调节基因nifA的导入对根瘤菌的结瘤固氮效率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首先构建带有SmnifA基因的重组质粒,再利用三亲本杂交技术将重组质粒转移至苜蓿根瘤菌XM-1中,得到组成型表达SmnifA基因的菌株,侵染苜蓿后,植株鲜重、干重、含氮量、结瘤数、固氮酶活等指标均优于原始出发菌。


作物生长期间土壤可矿化氮的变化规律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在陕西杨凌中等肥力红油土上安排大田试验,定期分层采取土样,测定土壤可矿化氮和生物体氮,研究作物生长期间田间土壤可矿化氮的变化及其与生物体氮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可矿化氮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层次性,耕层高、下层少;土壤可矿化氮呈显著的阶段性变化,作物生长前期,含量低而稳定,后期显著增加,是前期的2倍;土壤可矿化氮不因施氮而减或增加,但在施有机肥的后期则显著增加;作物种类与种植与否对可矿化氮的影响较小;可矿化氮和生物体氮之间不仅无密切相关关系,前者仅为后者的12.0%。因此,难以用生物体氮的多少反映土壤供氮能力。


国内外农业科技改革经验与创新
《新疆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两大支柱和动力。介绍以知识为基础的农业生物技术,世界种业跨国公司发展的新战略,埃及棉花育种的成功经验以及我国作物育种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等国内外农业科技改革的经验,为新疆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及科技体制的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应用AMMI模型分析春小麦区试数据的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在作物品种区域化试验中 ,基因型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简称G×E)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 (additivemaineffectsandmultiplicativeinteractionmodel ,简称为AMMI模型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分析G×E的方法 ,而双标图 (biplot)是解释AMMI分析结果的一种直观有效的图形工具。在对AMMI模型、双标图和稳定性参数Di(j) 简要介绍后 ,选用 1999~ 2 0 0 0年新疆春小麦品种区试的产量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 ,以加深对新方法在区试数据分析中应用的认识 ,促进其在新疆的推广应用 ,提高新疆在区试数据分析方面的水平和效率。文章得出的有关品种稳定性和适应性、地点对品种鉴别力等初步结果 ,对育种和生产单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误区与定位
《新疆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目前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着政策认识上的误区和农业高效、优质的认识误区,针对存在的误区,提出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定位,以及在调整中应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以达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上产业化、规模化和效益化道路,实现农业的优化与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