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杨梅酸性转化酶基因cDNA分离及表达分析
《果树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杨梅果实富含蔗糖,酸性转化酶是蔗糖代谢关键酶,根据植物酸性转化酶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引物,提取杨梅叶片RNA,逆转录获得cDNA,以此为模板通过PCR技术扩增到长度为516bp的基因片段,克隆入pMD18-T载体中,命名为MrIVR1(GenBank:DQ339699)。测序及同源性检索表明,该基因推导氨基酸序列与君子兰、葡萄、草莓、胡萝卜等酸性转化酶基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60%~69%。运用ClustalX软件对植物转化酶基因进行了系统树分析,结果显示,MrIVR1编码的蛋白质属于细胞壁酸性转化酶。半定量RT-PCR表达分析显示,MrIVR1基因在杨梅果实发育早期表达量最高,随着果实的发育表达量下降,在成熟果实中表达水平较低。


不同处理方法对自然晒制苜蓿干草的影响
《草业科学 》 2006 CSCD
摘要:利用秋播的第4茬苜蓿Medicago sativa草,采用2种晒制地(泥地和水泥地)+4种物理处理(对照、压扁、切短、切短+压扁)、4种化学处理(对照、2%、2.5%和3%的干燥剂)的有重复设计,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自然晒制苜蓿干草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晒制干草时,牧草水分的减少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晒制初期5 h的牧草失重率平均占全期(15 h)失重率的80%左右;水泥地晒制干草,牧草15 h的失重率77.85%,比泥地高4.03%(P<0.01);压扁+切短和切短组的牧草失重率分别高于对照组2.32%(P<0.01)和1.72%(P<0.05);不同浓度干燥剂处理的牧草失重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泥地,4.87%~6.81%;水泥地,2.94%~3.45%)。


基于GIS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土壤和土地资源管理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应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浙江省衢县白水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土壤和土地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园区1∶1万土壤图和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经扫描输入计算机,交替运用ArcView和Arc/Info软件,对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了屏幕数字化,建立拓朴关系,经编辑、坐标转换等处理,建立空间数据库。园区34个土壤剖面的测定值和描述性状、51个耕层土样的测定值和调查统计资料由键盘输入计算机,建立了属性数据库。通过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联接,实现土壤和土地资源及其相应属性的互相查询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园区土壤和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获得各类土壤和土地资源的面积。并探讨了GIS在土壤和土地资源综合利用和管理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GIS)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土壤 土地资源 适宜性评价


雷公藤生物碱乳油中雷公藤次碱和吉碱的分析测定
《浙江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雷公藤次碱和吉碱是雷公藤生物碱杀虫剂的主要活性成分。试验采用高液相色谱法对雷公藤生物碱乳油中的雷公藤次碱和雷公藤吉碱进行了分析测定,色谱条件为:Microsorb-100 C18反相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和0.02 mol/L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进行洗脱:1~8 min时从30∶70到100∶0,最后保持乙腈洗脱2 min,进样量10μl,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5℃。方法的线性相关性为0.9996~0.9998;二种生物碱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9%,99.8%,RSD分别为0.86%,0.54%。


黄瓜cDNA芯片的构建及其在黄瓜缺镁胁迫下基因差异表达研究中的应用
《园艺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因芯片技术在研究植物基因功能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试验通过GenBank搜索已发布的生物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法扩增这些酶的相应基因片段,在完成432个基因片段的克隆分离、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工作的基础上研制出国内首张黄瓜cDNA芯片。该芯片含有9个质控cDNA片段和423个cDNA探针,涉及光反应、卡尔文循环、碳水化合物代谢、水-水循环、信号传导、激素代谢、光呼吸、防御、蛋白与氨基酸代谢等多个代谢途径。利用该芯片对黄瓜缺镁胁迫下基因表达谱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发现在缺镁胁迫下差异表达的22个基因,其中10个基因的表达受缺镁处理抑制,12个基因的表达受缺镁处理诱导。该芯片的研制为进一步研究黄瓜功能基因的高通量时空变化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一个侵染山东大葱的胡葱黄条病毒分离物的鉴定
《病毒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山东章丘大葱上发现了一种引起畸形黄条症状的线状病毒。该病毒容易摩擦接种侵染大葱和胡葱,但不侵染其它22种测试植物,能经由豌豆蚜传播。病毒粒子形态和细胞病理特征具有马铃薯Y病毒科成员的典型特征。Western blot分析表明,提纯病毒制备的抗血清能与病毒自身外壳蛋白起特异性的强反应,与薤花叶病毒、晚香玉轻斑驳病毒、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和芋花叶病毒外壳蛋白有较弱的反应。采用马铃薯Y病毒科简并引物PCR技术扩增了该病毒的基因组3′-末端部分序列,序列比较表明它为胡葱黄条病毒(SYSV),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世界范围内的SYSV分离物可以区分为4个主要群体,在一定程度上与寄主植物种类及地理分布相关。
关键词: 胡葱黄条病毒 普通生物学鉴定 血清学 核苷酸序列 系统进化树分析


全国7省本地早橘基因组间相关性的AFLP分析
《遗传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AFLP分子标记对全国7省的12份本地早橘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使用了28对选择性引物组合,共扩增出882个遗传位点,其中192条(21.8%)为多态性位点;以黄岩本地早橘为对照,各地的本地早橘的多态性位点数不多(3.5%~10.54%),且来源于浙江省外的本地早橘样品的AFLP多态性位点数要多于浙江省内的,说明区域生态差异对遗传多样性有着一定的影响。对12个样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样品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229,说明差异不大,引种后的变异率不高。这些结果有助于揭示其遗传变异与生态条件的关系,对柑橘品种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本地早橘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AFLP 聚类分析


海南不同地区几种热带牧草的营养价值评定
《草业科学 》 2006 CSCD
摘要:通过对海南不同地区5种热带人工牧草的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成分和饲料相对值(RFV)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热研1号银合欢Leucana leucephalacv.Reyan No.1、热研2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ianensiscv.Reyan No.2、热研4号王草Pennisetum purpureum×P.amerieanumcv.Reyan No.4、热研9号坚尼草Panicum maximumcv.Reyan No.9和黑籽雀稗Paspalum plicatulum的平均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0.49%、12.39%、9.19%、5.97%和4.71%;NDF含量分别为38.39%、57.84%、68.92%、72.60%和68.36%;ADF的含量分别为33.82%、46.49%、40.22%、44.41%和42.77%,根据粗饲料品质评定指数RFV,几种热带牧草的营养价值由高到低顺序为:热研1号银合欢、热研2号柱花草、黑籽雀稗、热研4号王草和热研9号坚尼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