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粒高蛋白大豆新品种克豆4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大豆新品种克豆48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以克交99-578为母本、东农50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蛋白大豆新品种,2017-2018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西部区域试验,两年10点次平均产量2 161.4kg·hm-2,比对照东农60平均增产12.4%,中抗灰斑病,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两年平均蛋白质含量44.34%;2019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豆20190057).适宜在黑龙江省活动积温≥2 450℃区域春播种植.


水稻新品种龙稻27的选育特征及高产栽培技术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龙稻27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以吉粳88为母本、松粳9为父本,采用系谱方法选育而成,代号哈135002.2017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黑审稻2017002).2019年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授权号为CNA20160100.7.适宜种植区域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本文总结了龙稻27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介绍了其栽培技术要点.


黑龙江省水稻种植栽培技术应用分析
《农业展望 》 2020
摘要:黑龙江省各地水稻生产规模差距较大,农户采取的栽培技术也各不相同.目前水稻机插秧面积发展最快,占比也最大;然后是手插秧,应用面积在不断减少;其后是各种类型的直播种稻,面积虽然不大,但受关注程度较高,各地试验示范也不少;此外还有零星的抛秧栽培.新中国成立以来,黑龙江省水稻采用直播栽培技术较多.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水稻机插秧面积迅速增加,需要繁重体力劳动的手插秧相应减少,但由于水稻育秧成本和购买插秧机成本高等问题,在种稻规模较大的情况下,直播种稻也有增加趋势.基于对黑龙江省水稻种植栽培技术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基于配合力和遗传距离的甜高粱杂种优势预测
《中国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杂种优势、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分析,同时,分析配合力、表型遗传距离以及分子遗传距离用于杂种优势预测的可行性,为甜高粱的种质创新和杂交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以8个甜高粱不育系为母本及8个甜高粱恢复系为父本配制64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及杂交后代进行2年的性状调查,包括:出苗至开花日数、生育期、株高、穗长、茎粗、分蘖、单穗粒重、千粒重、籽粒产量、单株重、生物产量和含糖量.分析不同性状的杂种优势、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表型遗传距离、分子遗传距离以及配合力、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结果]各性状的中亲优势由强到弱分别为单株重、籽粒产量、单穗粒重、生物产量、株高、穗长、千粒重、茎粗、生育期、至开花日数、分蘖和含糖量,其中,生育期、至开花日数、分蘖和含糖量等性状为负优势.不同性状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由强到弱的顺序基本相同.配合力分析表明,每个性状中,不同亲本的一般配合力相差较大,且不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也有很大差异.大多数特殊配合力高的组合,其亲本的一般配合力也较高.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和遗传距离的相关性为单株重、籽粒产量、单穗粒重、生物产量、穗长、千粒重、分蘖以及含糖量等性状的杂种优势与其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为极显著正相关.生育期的杂种优势与特殊配合力为极显著正相关,至开花日数与特殊配合力为显著正相关.亲本间的表型遗传距离为2.86-6.82,分子遗传距离为0.50-0.96.单株重、籽粒产量、单穗粒重、生物产量、株高、穗长、茎粗及含糖量等性状的杂种优势与分子遗传距离的相关性大于表型遗传距离,其中,生物产量、单株重、穗长和茎粗的杂种优势与分子遗传距离为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所有性状中,与产量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较高,而含糖量和分蘖的杂种优势较低.在杂种优势预测上,利用亲本的配合力可有效预测杂种优势,预测效果优于遗传距离.与表型遗传距离相比,分子遗传距离对杂种优势的预测更有效.


不同杀菌剂对向日葵菌核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作物杂志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不同杀菌剂对向日葵菌核病的田间防治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5种杀菌剂对向日葵菌核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子囊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吡噻菌胺SC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0.0302μg/mL,其次为75%拿敌稳WG和50%啶酰菌胺WG,EC50值分别为0.0370和0.2152μg/mL.50%啶酰菌胺WG对菌核病菌子囊孢子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0.0563μg/mL.田间试验结果显示,50%啶酰菌胺WG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到89.68%,可有效改善向日葵相关农艺性状,较对照增产34.58%.综合室内毒力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50%啶酰菌胺WG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可作为田间控制病害的轮换药剂.
关键词: 向日葵菌核病 杀菌剂 菌丝生长 孢子萌发 大田防治


拔节孕穗期水分控制对不同旱稻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旱稻品种在拔节孕穗期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反应,以旱稻74和旱稻80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方式,研究了拔节孕穗期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旱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95%时,随着水分的减少,2个旱稻品种生育期延后,株高、茎蘖数和单株干重降低,有效穗数变化较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尤其是穗粒数降低幅度最大,进而导致产量显著降低,且旱稻74的减产幅度高于旱稻80.旱稻拔节孕穗期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应保持在95%以上,否则将会影响旱稻最终产量.因此,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旱稻80的稳产性相对较好.


小麦Fhb1基因定位、克隆及其在抗赤霉病育种中利用的研究进展
《作物杂志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赤霉病已成为小麦第一大病害,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目前,抗性品种结合化学防治的方法成为当前防治赤霉病的最有效途径.小麦赤霉病抗性受多种基因控制,其中,Fhb1基因抗性效应最大,且抗性稳定,在小麦赤霉病抗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赤霉病主效抗性基因Fhb1的定位、分子标记和克隆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利用选择性回交技术和矮败小麦平台将Fhb1基因导入当地小麦中可提升赤霉病抗性,进而结合化学防治方法为我国小麦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硫酸小檗碱微球体外释药性研究
《动物医学进展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预测硫酸小檗碱微球的体内释放效应,以及制备更加符合机体生理特点的微球制剂,以硫酸小檗碱为模型药物,制备了壳聚糖-海藻酸钠载药微球.以生理盐水、人工肠液和人工胃液为释放介质,采用转篮法测定了载药微球在1 h~48 h的药物累计释放度.结果表明,在释放试验的1 h~12 h,人工肠液中的药物释放速度较快,在12 h药物累计释放率达到57.18%,而在生理盐水和人工胃液中的药物释放速度较慢,累计释放率分别为23.07%和11.04%,至48 h,在人工胃液、生理盐水和人工肠液中的药物累计释放率分别达到24.99%、51.29%和91.01%.在人工胃液中符合Higuchi方程,在人工肠液和生理盐水中的释放行为符合一级拟合方程,表明硫酸小檗碱壳聚糖-海藻酸钠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