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金顶谢花酥梨叶、新梢、果生长动态及花芽分化研究
《果农之友 》 2015
摘要:宁陵金顶谢花酥梨是我国著名的梨品种之一,属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品种,具有7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白梨和沙梨的自然杂交种,归白梨系统。从果实外观上看,萼洼广而浅,梗洼附近果点较大,周围有一片放射状金黄色锈块,果实不经后熟便酥脆可食。平均单果质量250~300克,果实近圆柱形,果皮黄绿色,贮后变淡黄色,酥脆易溶,汁多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3%,品质上等,9月上、中旬成熟,耐贮藏。丰产性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氮耦合对土壤紧实度、土壤盐分和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为探讨豫西烟区适宜的灌溉模式和氮肥用量,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次数和不同施氮水平对烤烟干物质、土壤紧实度、土壤盐分和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和施氮均能明显提高烤烟干物质积累,在N1水平下,与不灌溉处理相比,灌溉处理干物质增加44.41~65.34 g/株。烟田土壤紧实度整体上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移栽后80天,施氮处理土壤紧实度均高于不施氮处理。在移栽后60、80天,与不灌溉处理相比,灌溉处理提高了土壤盐分。从产量上分析,不同施氮水平间以N2水平产量最高,达1706.3 kg/hm2,不同灌溉水平间以W1水平产量最高,达1683.1 kg/hm2;从产值上分析,以W1N1处理产值最高,达30665元/hm2。综合分析,在豫西烟区,最优的水肥模式为:旺长期灌溉1次、施氮量60 kg/hm2,建议在生产中示范应用和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套种绿肥对土壤养分、团聚性及其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的影响
《天津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本研究利用田间试验,探讨了套种豆科绿肥对土壤养分、团聚性及其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相比,套种豆科绿肥对玉米产量、土壤容重、孔隙度、全量氮磷钾、有效氮钾及有机碳均无显著影响;有效磷趋势为红小豆>绿豆、空白,说明套种红小豆或可活化土壤磷;0.25~2.00 mm团聚体是占绝对优势的粒级,套种豆科绿肥能促进0.05~0.25 mm团聚体向其周转,但团聚体分布的变化并未引起土壤稳定性的明显差异;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和碳氮比随团聚体粒径减小而降低,绿肥处理使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总之,套种绿肥有利于磷活化及大团聚体形成,尽管引起部分粒级团聚体内有机碳和全氮下降,但未引起整土有机碳和全氮降低。因此,套种绿肥模式可继续推广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玉米周年水肥一体化增产效应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 2015 CSCD
摘要:为探明小麦-玉米周年水肥利用效应,在农业部作物高效用水原阳科学实验站进行小麦-玉米周年水肥一体化研究。试验肥料设置底施、1次追施和2次追施,水分设置1水、2水和3水,每次灌水450 m3/hm2。结果表明:补充灌溉与追肥相结合对小麦、玉米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效果,其中小麦穗长增加0.2~0.8 cm,穗粒数增加2~10粒,千粒质量增加2~9 g,成穗数增加9万~57万穗/hm2;玉米穗长增加0.48~1.82 cm,行粒数增加2.0~8.4粒,5穗穗粒质量增加15~374 g,百粒质量增加2.0~13.0 g。同时,补充灌溉和追肥处理较对照小麦增产9.85%~37.93%,与一次性底施肥处理相比,相应补充灌溉+追肥处理增产9.92%~25.66%,以3水2肥效果最好;与1次追肥处理相比,相应2次追肥增产3.95%~6.11%,以2水2肥效果最好。与对照、相应1次性底施肥和1次追肥处理相比,玉米产量分别增加11.05%~46.62%、18.71%~32.03%和2.8%~5.42%;小麦玉米综合产量分别增加10.46%~42.36%、14.37%~28.87%和3.34%~5.75%,与小麦增产趋势一致。小麦玉米综合灌水利用效率较对照增加0.95~5.41 kg/m3,较一次性底施肥0.56~3.81 kg/m3,较1次追肥提高0.35~0.67 kg/m3,均以1水2肥处理最好。因此,节水增产的最佳配置为2水2肥和1水2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潮土区小麦高产与环境友好的施氮量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河南省潮土区小麦高产与环境友好双赢的施氮量,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土壤无机氮残留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地上部吸氮量和土壤无机氮残留量。随着施氮量增加,小麦产量先增加后降低,以施氮量250 kg/hm2处理最高,200 kg/hm2和300 kg/hm2处理次之,三者差异不显著;小麦地上部吸氮量先增加后降低;氮肥利用率逐渐下降,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增加,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综合考虑小麦产量、土壤硝态氮残留及氮肥利用率,162.2~250 kg/hm2是小麦高产与环境友好双赢的施氮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方式夏花生开花物候与结果习性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完成传统两年3作区麦套花生向夏播花生种植制度的改革,全面研究夏直播花生生育规律,本试验通过池栽试验,研究了麦套夏花生、夏播起垄覆膜、夏播起垄露地3种种植方式下花生开花物候进程和生殖特征,并对变化动态进行数学分析,探讨不同种植方式下花生开花物候指数和结实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夏播起垄覆膜处理可加速花生前期生育进程,出苗至始花期缩短8 d左右,提高开花同步指数,使得花期更为集中。夏播起垄覆膜处理较麦套处理花生单株最大开花量提高4.9%,果针数增加20.0%,下针盛期延长7 d,单株结果数增加20.0%,单株饱果数增加15.8%,荚果体积提高12.2%。试验说明夏播花生同样具有高产潜力,夏播起垄覆膜处理荚果和籽仁产量均为3处理中最高,分别为5 196.3 kg?hm?2、3 439.95 kg?hm?2,比麦套处理高7.7%、7.7%,比夏播起垄露地处理高20.0%、31.1%;出仁率夏播起垄覆膜处理和麦套处理基本一致。试验表明,通过地膜覆盖等措施,能克服花生生育期短、荚果饱满度不够等限制因素,有利于提早结果和结果集中,保证了荚果数量和荚果的充实,为高产打下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非结构蛋白nsp1α的表达及活性检测
《河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具有活性的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非结构蛋白1α(nsp1α),以BJ-4PRRSV nsp1α真核表达质粒pc DNA3.1-nsp1α为模板扩增nsp1α,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1 mmol/L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BL21(DE3)。SDS–PAGE结果显示,nsp1α以包涵体形式高效表达,重组蛋白大小约为20 ku;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表达的重组蛋白能与小鼠抗His标签单克隆抗体反应;包涵体蛋白复性后,ELISA方法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蛋白能与1∶6 400稀释的PRRSV阳性血清反应。表明成功表达了nsp1α蛋白,且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学活性。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 非结构蛋白1α 重组蛋白 免疫学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改进的SPE-LC-ESI-MS/MS法测定小麦叶片ABA含量
《分子植物育种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优化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LC-ESI-MS/MS)定量分析脱落酸(ABA)的方法,实现快速、准确测定小麦叶片内源ABA含量,本研究建立以超纯水作为溶剂、4℃避光抽提12 h、C18小柱固相萃取(SPE)富集ABA、LC-ESI-MS/MS系统检测、以甲醇/0.2%甲酸水溶液(v/v=4:1)作为LC流动相等度洗脱的定量方法。电喷雾离子源(ESI)采用负离子模式,ABA的质谱(MS)检测应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选择的监测离子对为262.8-152.7。利用ABA标准品检测结果显示:在7.5~60 ng/m L浓度范围内,ABA峰面积与ABA含量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S/N=3)为4.7 ng/m L。20 ng加标水平的平均回收率达到了98.61%。用该体系测定了小麦返白系及其对照材料矮变1号在常温与低温培养条件下,苗期叶片中内源ABA的含量,结果揭示了两个材料间的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的SPE-LC-ESI-MS/MS体系可以用于小麦叶片中脱落酸的分析,具有样品前处理简便、回收率高、检测灵敏的优点。
关键词: 脱落酸定量检测 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 小麦返白系 苗期叶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