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花生重要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植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关联分析法发掘与花生(Arachis hypogaea)产量性状显著关联、同时又在花生基因组上随机分布的SSR位点及优异等位变异,可了解产量相关基因区域的分布特点,有助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选育高产花生新品种。选用64个SSR标记,采用MLM(Q+K)方法对166份花生资源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聚类分析和结构划分,供试群体受其综合性状遗传特点和来源地域的影响可被划分成7个亚群,聚类结果与群体结构基本一致,同时群体特点与材料来源地的生态划分符合同类聚集的规律。通过对6个产量相关性状的3年数值的关联分析,分别发掘出SSR位点有20个、33个和26个,2年以上重复检出的SSR位点有13个(P<0.05),各SSR位点的表型变异解释率范围为0.011–0.348 1,平均为0.067 3;共检出590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标记位点12.29个,表型变异解释率值最高的是与单株果数呈显著关联的位点TC1A02(P<0.001),含21个等位变异;与产量构成主要因子紧密关联的位点中,百果重的TC1A02-C470(+41.588 5)、TC1A02-C560(+40.926 1)和p PGPseq2E6-B473(+63.953 4),单株果数的TC1A02-C500(+7.374 4),单株饱果数的GM1843-E157(+4.316 6),可用于产量性状的分子辅助育种。

关键词: 花生 产量性状 SSR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棉所1206种植密度比较试验分析

新疆农垦科技 2015

摘要:为探索杂交棉中棉所1206在石河子垦区的最佳栽培模式,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在石河子开展了该品种的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在6 000株/667 m2种植条件下皮棉产量最高,达到205.76 kg/667 m2,但与4 000株/667 m2和8 000株/667 m2的皮棉产量没有显著差异。建议在北疆棉区,中棉所1206的适宜种植种植密度为5 000~8 000株/667 m2。

关键词: 杂交棉 中棉所1206 种植密度

3种除草剂安全剂对玉米烟嘧磺隆药害的解毒效果

农药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环丙磺酰胺、双苯噁唑酸和解草酯对郑单958、登海605、金彩糯628和自甜糯玉米烟嘧磺隆药害的解毒效果。[方法]大田条件下,于玉米6~7叶期喷施3种安全剂与烟嘧磺隆的组合,20 d后测定株高和叶数,玉米收获期测产。[结果]添加环丙磺酰胺或双苯噁唑酸的处理玉米株高、叶数和产量均高于单施同剂量的烟嘧磺隆处理;而在烟嘧磺隆高剂量(120、240 g a.i./hm~2)处理时添加解草酯可能会使玉米株高、叶数和产量进一步降低。[结论]环丙磺酰胺或双苯噁唑酸可有效缓解玉米烟嘧磺隆药害,解草酯则不能。

关键词: 烟嘧磺隆 玉米 药害 环丙磺酰胺 双苯(口恶)唑酸 解草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EPSPS基因抗草甘膦棉花的遗传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早代遗传情况,以花粉管通道法获得的26个转5-烯醇式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酶基因(EPSPS)抗草甘膦棉花转化事件为材料,以其背景亲本中棉所49为对照,喷施草甘膦后对转基因棉T1、T2分离比例进行考察。T1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经卡方检测20个转化事件T1分离符合3∶1的分离规律,即外源基因插入1个位点;6个转化事件不符合1对基因的分离规律,出现了偏分离。T2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通过花粉通管法共获得152个纯合株系,分别来源于25个转化事件;对T2不纯合株系继续进行分离比例的考察,发现来源于15个转化事件的57个株系符合3∶1的分离规律;此外卡方检测结果表明,每个转化事件都有不符合3∶1分离规律的株系,且其中10个转化事件没有符合3∶1分离规律的株系。表明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获得的转基因植株中外源基因的整合和遗传均较复杂。

关键词: 棉花 草甘膦 EPSPS基因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链球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河南畜牧兽医(市场版) 201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链球菌病的细菌分离与防治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5

摘要:猪链球菌(Streptococcu suis,SS)也是严重影响养猪业经济效益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可引发猪的脑膜炎、关节炎、败血症、淋巴结脓肿等多种临床症状。哺乳仔猪和刚断乳仔猪主要以败血症型、脑膜炎型为主,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肥育猪发病多以关节炎或淋巴结脓肿为特征,其死亡率较低,但会影响生长发育。链球菌病易与其他高热性疾病混合感染,单纯的猪链球菌病是很少见的,这也是近年来猪群发生无名高热后难以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信阳毛尖茶园土壤有机质和硫、镁含量研究

土壤通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信阳毛尖产地(浉河区、罗山县)土壤p H、有机质和有效硫、镁现状进行研究,为茶园科学合理施肥提供借鉴。研究表明,信阳毛尖产地茶园土壤p H和有机质含量分别在3.26~6.30和1.57~85.71g kg-1之间,有效硫和有效镁含量分别在8.59~134.30 mg kg-1和48.70~2408.00 mg kg-1之间。土壤有效硫含量较低,缺乏和含量一般的茶园占调查总数的80%以上,且地域差异性较大;近95%的茶园土壤镁含量较高;同时,有83%以上的茶园缺乏土壤有机质,约有2/3的茶园土壤p H值低于4.5,茶园土壤的酸化较为严重。此外,茶园中土壤有效硫与p H、有机质之间均存在较低的负相关性,土壤有效镁与p H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有效镁与有机质则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茶园土壤 有效镁 有效硫 pH值 有机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越冬温室套种苦瓜茬口的专用黄瓜品种‘博新201’高效栽培技术

中国瓜菜 2015

摘要:越冬温室黄瓜套种苦瓜是我国黄瓜保护地栽培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河南省越冬温室黄瓜栽培中面积最大的一种种植模式。该茬口黄瓜收获期全部在反季节时间段,效益高且稳定。在该茬口的收入比例中,黄瓜占总收入的60%以上,因此,选择适合的黄瓜品种对于越冬温室黄瓜套苦瓜茬种植显得至关重要。‘博新201’是经过大量的试验和示范对比后,选育出的越冬温室黄瓜套种苦瓜茬口专用黄瓜品种,在河南的安阳、开封、郑州、新乡、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和土壤中环丙唑醇残留消解动态及膳食摄入评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环丙唑醇在小麦生产上应用的安全性,通过建立乙腈提取、氮磷检测器检测方法对小麦籽粒、植株和土壤样品中环丙唑醇的残留量进行检测,研究了小麦籽粒、植株和土壤中环丙唑醇的残留及其消解动态,并对小麦中的残留量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环丙唑醇在小麦籽粒、植株及土壤空白样品中的添加回收率为79.2%~95.6%,相对标准偏差为1.9%~10.0%,最小检出量为8.2×10?12 g,在小麦籽粒、植株及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5 mg·kg?1,乙腈提取、氮磷检测器检测方法重现性好,准确度、精密度高,可满足环丙唑醇在小麦上的残留分析要求。2010年和2011年,河南省、黑龙江省和江苏省3地环丙唑醇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0~5.5 d、18.1~34.5 d;不同施药次数、施药量及采样间隔,环丙唑醇在小麦籽粒中的最终残留量均≤0.415 mg·kg?1。采收间隔期为14 d和21 d时,不同施药次数、施药剂量和采收间隔期,环丙唑醇在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差异均不显著;采收间隔期为7 d,有效成分108 g?hm-2施药2次与有效成分162 g?hm-2施药3次时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和土壤中的残留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普通人群环丙唑醇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为0.000 109 9 m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0.5%左右,按本试验方式进行施药,通常不会对一般人群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关键词: 环丙唑醇 施用方法 小麦 残留 消解动态 半衰期 膳食摄入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氟磺草胺与2甲4氯异辛酯的联合作用及药效评价

河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双氟磺草胺与2甲4氯异辛酯复配除草的联合作用类型及在小麦田应用的可行性,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双氟磺草胺与2甲4氯异辛酯对播娘蒿、荠菜的联合毒力,对当茬小麦的安全性及田间除草效果。结果表明,双氟磺草胺与2甲4氯异辛酯混用对播娘蒿、荠菜的杀灭活性均为加成作用,二者配比在1∶105附近比较适宜。42.4%双氟磺草胺·2甲4氯异辛酯油悬浮剂(混配比例为1∶105)对当茬作物小麦的安全性较好,不同剂量处理区小麦产量与人工除草区均无显著差异。该药剂有效剂量480~640 g/hm2对小麦田阔叶杂草防除效果较好,施药后40 d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均在90%以上。综合分析,双氟磺草胺与2甲4氯异辛酯复配效果显著,对小麦使用安全。

关键词: 双氟磺草胺 2甲4氯异辛酯 小麦 安全性 联合作用 阔叶杂草 药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