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免疫策略对猪伪狂犬病防控效果比较
《猪业科学 》 2015
摘要:2011年以来,由于伪狂犬病病毒毒力返强,现有疫苗不能提供充分的免疫保护,加之猪场防疫措施不当等原因,猪伪狂犬病在全国范围内再次暴发流行。面对伪狂犬病新病情,不同的养猪场采用了不同的防控策略,防控效果差异较大。为了比较不同的防控策略优劣,使用gE-ELISA方法对大量临床案例进行检测分析,并对几例典型防控策略的实际防控效果进行分析,希望为现阶段猪场伪狂犬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 毒力返强 gE-ELISA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审玉米品种浚单20和浚单29的光温需求特征
《河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国审夏玉米品种浚单20和浚单29的区域试验数据和对应的气象数据,分析了2个品种对光温资源的需求及响应规律。结果表明:浚单29的生育期平均较浚单20长4 d,但2个品种完成生育期所需积温无显著差异,其中浚单29生育期延长主要表现在吐丝后生育天数的延长。浚单20和浚单29全生育期所需积温分别为2 384~2 852℃和2 366~2 927℃。浚单29出苗—吐丝所需≥10℃积温显著低于浚单20,吐丝—成熟所需≥10℃积温显著高于浚单20。除播种—出苗外,出苗—吐丝、吐丝—成熟和播种—成熟3个阶段均表现为浚单29的日照时数较浚单20显著偏低。2个品种吐丝—成熟天数和全生育期天数对产量有显著的正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豫南雨养区小麦一玉米周年不同耕作模式生态价值评估
《生态学杂志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豫南雨养农业区小麦玉米周年耕作模式为研究对象,以2007-2014年连续7年的大田定位试验数据为基础资料,利用货币归一化方法,对不同耕作模式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估算.试验处理为两季秸秆均不还田的传统翻耕、不覆盖/不深松+覆盖/免耕、覆盖/不深松+不覆盖/免耕、不覆盖/深松+不覆盖/免耕、覆盖/深松+覆盖/免耕及不覆盖/不深松+还田/旋耕6个模式.主要估算了各模式的农产品服务价值、积累有机质功能价值、养分积累和循环功能价值、涵养水分功能价值和调节大气功能价值.结果表明,覆盖/深松+覆盖/免耕的农田生态系统各项服务价值均最高,总价值也最高,达到49326元·hm^-2,其次是传统翻耕模式为45345元·hm^-2,然后依次是不覆盖/深松+不覆盖/免耕、不覆盖/不深松+覆盖/免耕、覆盖/不深松+不覆盖/免耕,不覆盖/不深松+还田/旋耕模式最低,只有41440元·hm^-2.两季秸秆覆盖还田+深松+免耕播种模式生态服务总价值分别比其他模式依次高8.78%、9.67%、13.46%、13.57%、19.03%,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两季秸秆粉碎覆盖还田、小麦免耕播种结合玉米季深松模式,适合豫南雨养农业区的区域生态气候特点和生产实际,适宜推广应用.
关键词: 豫南雨养农业区 小麦.玉米轮作 有机质积累 养分循环 涵养水分 大气调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沙拉沙星ELISA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及性能鉴定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已制备的高亲和力的抗沙拉沙星的单克隆抗体,研制沙拉沙星快速检测试剂盒,并对其性能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研制的沙拉沙星试剂盒的标准曲线呈S型,符合4参数logit曲线拟合,相关线性方程为y=-0.384 8x+0.736 3,R2=0.990 1,IC50为4.11 ng/m L,LOD为2.06 ng/m L。与其他药物的交叉反应率(CR%)均低于1%;鸡肝和鸡肉中添加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5.3%和88.7%,且变异系数均小于15%;试剂盒在4℃条件下保存6个月后检测能力无显著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豫中烟区散叶密集烘烤适应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烘烤对比实验,研究了豫中烟区散叶密集烘烤对烟叶烤后品质的影响,以期明确散叶密集烘烤在豫中乃至河南烟区的推广可行性。结果表明,散叶密集烘烤烤后烟叶与挂竿密集烘烤烤后烟叶相比,除颜色、色度、挂灰杂色、平滑烟等指标较差外,其余指标无明显差异;两个处理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协调性均位于适宜范围内;中性香气物质总量以及酮类、醇类、醛类物质、新植二烯及其他物质总量较高,而酯类物质总量略低于挂竿密集烘烤;烟叶感官评价得分较高,但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总之,散叶密集烘烤烤后烟叶除外观质量略差于挂竿密集烘烤外,其他烟叶品质指标均优于挂竿密集烘烤,因此可认为,散叶密集烘烤适宜于在河南烟区推广,但仍需加强研究完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因地制宜选用脱毒淀粉加工型甘薯新品种
《乡村科技 》 2015
摘要:优良品种是甘薯生产中最重要、最活跃的一个因素,是获得高产高效的基础。各地应根据甘薯的生产用途、病害发生情况、土壤肥力水平等实际情况选用不同品种。淀粉加工型甘薯品种主要用于甘薯淀粉制品、乳酸、柠檬酸、乙醇等食品和工业加工,其特点是淀粉含量、产量均较高。国家对淀粉加工型甘薯品种的鉴定标准为淀粉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8%以上,60%以上试点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