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露寡糖和粪链球菌对鸡细胞免疫和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
《中国兽医学报 》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报道了日粮中添加甘露寡糖 ( MOS)、粪链球菌 ( SF- 6 8)对鸡细胞免疫和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 ,以及对血液 SOD和 GSH- Px活力的影响。6 0只 1日龄海兰褐色蛋鸡雄性雏鸡随机分成 4组 :试验 组 (每千克日粮中添加 2 g MOS)、试验 组 (每千克日粮中添加 6 0 mg SF- 6 8)、试验 组 (每千克日粮中添加 2 g MOS和6 0 mg SF- 6 8)和对照组。试验期 4 2 d。结果如下 :( 1) PHA淋巴细胞转化率 ( %) ,试验 组 ( 47.1± 3.0 71)、试验 组 ( 46 .7± 1.76 7)、试验 组 ( 48.3± 2 .312 )都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 43.8± 1.814 ) ( P <0 .0 1) ;( 2 )白细胞的吞噬率 ( %) ,试验 组 ( 2 5.3± 1.94 7)、试验 组 ( 2 5.3± 2 .54 1)都显著高于对照组 ( 2 3.6± 1.6 47) ,试验 组 ( 2 7.2± 1.889)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 P <0 .0 1) ,同时显著高于试验 、 组 ( P <0 .0 5) ;( 3)盲肠和回肠内容物的 p H值 ,试验 组 ( 6 .2 53± 0 .2 94 ,5.2 58± 0 .4 53)、试验 组 ( 6 .0 2 1± 0 .4 18,5.132± 0 .37)、试验 组 ( 6 .12 4± 0 .2 4 1,5.0 11± 0 .111)都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 6 .6 6 7± 0 .2 12 ,6 .0 8± 0 .4 12 ) ( P <0 .0 1) ;( 4)每克盲肠内容物大肠杆菌数 (亿 ) ,试验 组 ( 9.16 4± 0 .16 7)显著低于对
关键词: 甘露寡糖 粪链球菌 SOD GSH-Px 鸡 益生素


条锈菌侵染过程中小麦叶片水分关系的变化
《植物生理学报 》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以条绣菌 2 9号小种 (CY 2 9)及其弱毒突变菌系(CY2 9 mut3 )分期接种小麦幼苗一叶 ,同期对条锈菌侵染过程中亲和性反应与不亲和性反应寄主 病原组合接种叶片水分关系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两种组合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亲和性反应寄主病叶的主要变化如下 :(1)潜育期气孔开放受到明显抑制 ,压力势 (ΨP)轻微升高 ;(2 )显症至产孢前病叶叶片扩散阻力 (LDR)、相对含水量 (RWC)和ΨP 轻微下降 ,蒸腾速率 (Tp)逐步上升 ;(3)产孢后LDR大幅下降 ,Tp 急剧升高 ,RWC、水势 (ΨW)、ΨP和渗透势 (Ψπ)均大幅降低。不亲和反应寄主接种叶片的气孔开放在潜育期同样受到了抑制 ,在显症期接种叶Tp 轻微升高 ,LDR和ΨP 轻微下降 ,在侵染过程的后期 ,不亲和反应寄主接种叶气孔开放恢复到健叶水平 ,并保持了较低的Ψπ和较高的ΨP。显然 ,亲和性反应寄主病叶已失去了维持自身水分平衡的能力 ,而不亲和性反应寄主接种叶的水分平衡在侵染初期虽受到了轻微的干扰 ,之后恢复了正常的水分平衡


福建省毛竹害螨发生情况与综合治理
《森林病虫通讯 》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该文简述了福建省毛竹害螨种类、分布与危害情况 ,分析了暴发成灾的主要原因 ,提出营林技术措施、保护利用天敌与竹腔注射药物相结合的对策综合治理毛竹害螨


鸡源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中国兽医科技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福建省几个大肠杆菌病较严重的大型养鸡场分离到的 85株大肠埃希氏菌 ,从致病性试验、生化试验、药敏试验及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 ,其中有 5 2株为致病菌 ,致病菌分离率为 61.1% ;分离菌株的生化特性符合大肠埃希氏菌的生化特性 ;所有菌株均能凝集鸡的红细胞 ,并能被D 甘露糖所抑制 ;对人、猪、山羊、乳牛、兔、犬、豚鼠、鸽和鱼的红细胞表现为不同的血凝 (HA)和D 甘露糖血凝抑制特性 ;2 4株强致病菌中有 79.2 %的表现为盐凝集试验 (SAT)阳性 :所有菌株对丁胺卡那霉素 (AKN)和菌必治敏感 ,对氯霉素 (CMP)、先锋霉素 (CTN)、卡那霉素 (KAN)、呋喃妥因 (NI)、氟嗪酸 (OFL)、壮观霉素 (SPT)、妥布霉素 (TOB)、新霉素 (NEO)、氟哌酸 (NOR)、复合磺胺 (SXT)和强力霉素 (DOX)有较高敏感性 ,而对红霉素(ERY)、链霉素 (STR)和磺胺异恶唑 (SIZ)耐药现象严重。


小麦条锈病罹病植株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植物生理学报 》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水分胁迫时 ,小麦条锈病病叶的叶片扩散阻力(LDR)明显增大 ,蒸腾速率 (Tp)、相对含水量 (RWC)、水势 (Ψw)、渗透势 (Ψπ)和压力势 (Ψp)明显降低。亲和与不亲和性反应寄主病叶对水分胁迫的反应明显不同。亲和性反应寄主叶片在水分胁迫时表现出较低的反应型 ,产孢期推迟 ;Tp、LDR、RWC、Ψw、Ψp 和Ψπ 在产孢前轻微下降或升高 ;在开始产孢后病叶Tp 急剧升高 ,LDR、Tp、RWC、Ψw、Ψπ 和Ψp 大幅降低 ,在健叶尚可有效控制水分蒸腾散失时病叶已丧失了这种能力。不亲和性反应寄主病叶的蒸腾作用在显症期亦有轻微变化 ,但之后病叶Tp、LDR、RWC和Ψw 渐趋健叶水平 ,并保持了较健叶更低的Ψπ 和更高的Ψw,具备了更强的水分调控能力。病株健叶与病叶具有相似的气孔行为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水分胁迫 亲和性反应 不亲和性反应 水分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