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48条记录
植物内生菌及其代谢物在生物农药创制中的应用

浙江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基于植物内生菌,包括内生真菌、内生细菌、内生放线菌在生物农药创制中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综述了植物内生菌的多样性及其在植物不同部位中的分布,不同内生真菌、细菌和放线菌及其代谢物在抑菌杀虫中的生物活性,并就植物内生菌在生物农药创制中的应用作一展望,提出今后研究重点和方向。

关键词: 植物内生菌 生物活性代谢物 生物农药 病虫害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中吡虫啉加速溶剂萃取和传统提取方法对比研究

分析化学 2006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土壤样品中吡虫啉快速压力溶剂萃取技术(PSE)与传统提取方法(超声波萃取、振荡提取和索氏萃取)进行了对比研究。结合固相萃取柱(SPE)净化-HPLC测定技术比较了4种提取方法对土壤样品中吡虫啉的提取效果。探讨了温度对PSE的影响,确定在萃取压力100bar、温度80℃条件下,PSE效果最好,3个土壤样品不同添加浓度下,吡虫啉平均回收率均大于85%,标准偏差小于2.5%。与从土壤中提取吡虫啉的传统方法相比,PSE回收率高于超声波萃取和振荡提取,其重现性和回收率与索氏萃取相当甚至更好,而且PSE避免了使用超声波萃取和振荡提取所带来的多次清洗的问题,节省溶剂;比索氏萃取节省时间。

关键词: 压力溶剂萃取 传统提取 吡虫啉 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硅和白粉病对长豇豆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羊茅成熟种子组织培养的影响因素研究:Ⅱ.不同因素对胚性愈伤组织继代发生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以从4个草坪型高羊茅品种成熟种子直接诱导获得的初始愈伤组织为起始材料[1],研究3种因素对胚性愈伤组织继代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继代培养基中添加BAP和硫酸铜以及提高蔗糖浓度均能促进胚性愈伤组织形成,提高胚性愈伤组织频率,其适宜浓度分别为:BAP 0.1~0.2 mg/L,硫酸铜2.5 mg/L,蔗糖60g/L。这3种因素中,又以添加BAP的效果最好,添加硫酸铜次之。4个供试品种间胚性愈伤组织发生能力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 高羊茅 组织培养 胚性愈伤组织 继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JX/97株衣壳蛋白基因的序列测定与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6 CSCD

摘要:对中国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abbithemorrhagicdiseasevirus,RHDV)JX/97株的衣壳蛋白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该蛋白的核苷酸序列长度为1739nt,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为579aa。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分析了该病毒与国内外22!RHDV的基因序列,结果显示,RHDV不同分离株之间的序列同源性几乎都在90%以上。衣壳蛋白基因的系统发生树分析结果表明,所选的RHDV参考毒株按照一定的遗传距离,可以分为4个基因群,基因群之间的距离有加大的趋势,表明RHDV受环境的影响有向不同方向演变的趋向,即RHDV在长期适应特定环境的过程中,有可能逐渐演变成各具特色的RHDV。

关键词: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 衣壳蛋白基因 遗传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金属Cu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重金属Cu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生态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污染程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的种类数和个体数密度急剧减少,以重金属污染指数Pi来表征Cu的污染程度时,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种类数、均匀度指数都随着污染指数的增大而减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动物中,蜱螨目、膜翅目和弹尾目是优势种,它们分别占全捕量的41.07%、35.23%和17.21%,同翅目是常见种,占全捕量的2.11%,其中弹尾目昆虫的裸长角跳属Sinella对重金属Cu污染反应不灵敏,陷等跳属Isotomurus、棘跳属Onychiurus对Cu污染敏感,而盐长跳属Salina、叶跳属Lobella只在污染严重的处理中才有出现。

关键词: Cu 污染 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生物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反义PEP基因表达技术提高稻米脂肪含量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成熟种子为来源的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方法将反义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carboxylase,PEPCase)基因导入粳稻品种秀水11,获得一批转基因植株,并通过GUS组织化学染色、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等方法进行了验证。对T1代的检测结果表明,所转基因已遗传给后代,且大多数株系的分离比符合3:1。T2代测定结果显示,转基因水稻株系的稻米脂肪含量比对照高出0.37±0.12个百分点,其差异大部分达到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水稻 根癌农杆菌 遗传转化 反义PEP基因 脂肪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Virologica Sinica 2006 CSCD

关键词: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 基因组 结构 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TILLING技术在植物功能基因组及育种中的应用(英文)

遗传学报 2006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拟南芥、水稻等模式植物基因组测序计划的全面完成,数据库中大量的DNA序列需要进行功能注释,而用传统的正向遗传学进行基因克隆和近年来发展的反向遗传学(如插入突变、反义RNA、RNAi等技术)方法已不能适应基因组学的发展需求,因此,研发大规模、高通量的基因功能分析方法成为当务之急。TILLING技术(Targetinginducedlocallesionsingenomes)就是在基因组生物学大背景下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反向遗传学技术。TILLING技术的基本步骤是通过化学诱变方法产生一系列点突变,经过PCR扩增放大和变性复性过程产生异源双链DNA分子,再通过特异性酶切和双色电泳分析识别异源双链中错配碱基,从而检测出突变发生的准确位置。由于具有高通量、大规模、高灵敏度和自动化等特点,能够适应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要求,TILLING技术已经和即将在功能基因组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TILLING技术应用于已测序完成的拟南芥和水稻中的突变位点检测并取得了巨大成功;TILLING技术应用于农作物的品种改良,可以帮助实现快速、定向改良作物的品种,同时由于TILLING采用的化学诱变技术与传统诱变育种并无二致,因此在作物改良中采用TILLING技术不存在外源基因转入引发的转基因作物(GMO)争论;由TILLING技术发展来的EcoTILLING技术,具有通量高、成本低、定位准确等优点,可以很好地进行多态性检测和研究基因的功能,已成为开展物种DNA多态性检测和不同物种演替进化研究的有力工具。本文简要介绍了TILLING的原理及操作步骤,讨论了TILLING技术的特点和优点及TILLING技术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TILLING 反向遗传学 突变 育种

新型微生物杀虫剂—Spinosad(多杀菌素)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浙江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多杀菌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化合物,由于其兼有生物农药的安全性和化学农药的速效性,而获得美国“总统绿色化学品挑战奖”。文章主要从多杀菌素对靶标昆虫的杀虫活性和对非靶标昆虫的毒性,多杀菌素的残留评价及分析检测方法,多杀菌素对昆虫的毒理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多杀菌素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微生物杀虫剂 多杀菌素 杀虫活性 毒理 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