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母猪淘汰与胎次之间的关系分析
《猪业科学 》 2015
摘要:本文统计分析了某规模种猪场2005年至2014年10年间淘汰母猪与胎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各胎次的淘汰母猪中,后备母猪和初胎母猪的淘汰率与死亡率均最高,分别达到14%和21%、22%和18%;随着胎次增加,母猪的淘汰率从初胎到11胎总体呈现逐步下降趋势,第6胎是生产母猪的节点。文内从强化营养供给、分胎次饲养等方面提出了降低母猪死淘率的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db-cAMP和卵丘细胞单层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孤雌胚胎发育潜力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高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孤雌胚胎发育的能力,探讨了双丁酰基腺苷酸环化酶(db-c AMP)和卵丘细胞单层共培养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孤雌胚胎体外发育潜力。结果表明,成熟培养液中分别添加0、0.5、1.0、1.5和2.0 mmol/L的db-c AMP时,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依次降低,但浓度为1 mmol/L时的孤雌胚囊胚率(27.03%)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卵丘细胞单层共培养卵母细胞时,其成熟率、卵裂率及囊胚率(86.00%、89.04%、28.36%)也得到了显著提高;0.4 mmol/L的db-c AMP和卵丘细胞单层共培养时,其成熟率和卵裂率(85.78%和88.95%)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囊胚率(35.14%)显著提高。0.4 mmol/L的db-c AMP和卵丘细胞单层共培养能够显著提高猪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及孤雌胚胎的发育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特色苦瓜品种银玉的选育报告
《湖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银玉是以自交系KD1-1为母本,自交系KD3-9为父本选育而成的苦瓜一代杂种。在2003~2004年品种比较试验中,银玉前期产量3 136.8 kg/667 m2,比对照蓝山苦瓜增产42.5%;总产量4 677.8 kg/667 m2,比对照蓝山苦瓜增产50.2%。选育结果表明,银玉果实棒状,果皮白色,瘤较密,突起较明显;瓜长约30 cm,横径约5 cm,肉厚0.8 cm,平均单果重0.330 kg;维生素C含量841.8 mg/kg,粗蛋白质含量0.90%,粗纤维含量1.5%,苦味适中;抗白粉病,中抗霜霉病。适于湖北省海拔1 400 m以下的山区和平原地区种植。
关键词: 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 银玉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肌醇磷酸酶影响骨骼肌纤维发育的研究进展
《湖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5′肌醇磷酸酶(Skeletal muscle and kidney enriched inositol polyphosphate phosphatase,SKIP)基因多物种的QTL定位表明,SKIP是影响骨骼肌发育的候选基因,其在骨骼肌里面的表达由成肌转录因子Myo D所调控。SKIP在成肌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负调控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依赖于水解磷脂酰肌醇三磷酸PI(3,4,5)P3的酶活性及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负调控。因此,对SKIP影响骨髓肌纤维发育进行了简要综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植密度和播期对水稻广两优5号产量形成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考察了栽植密度、播期对广两优5号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两优5号栽植密度为22.5万穴/hm2、播期在4月25日产量最高。广两优5号随栽植密度增大,茎蘖数峰值提高、有效穗数增多、每穗实粒数减少;随播期推迟,该组合分蘖峰值滞后,无效分蘖增多、穗实粒数减少。4月25日后播种、栽植密度22.5万穴/hm2时,广两优5号产量最高可达753.3 kg/667 m2;5月5日及以后播种,广两优5号产量显著降低。广两优5号在湖北省种植适宜播期为4月中下旬,栽植密度应保持22.5万穴/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产量水平甘薯品种光合产物分配差异及其原因
《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我国北方薯区主栽的食用型甘薯品种龙薯9号、红香蕉、泰中6号、苏薯8号、遗字138和北京553,于2011—2012年2个生长季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试验站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产量水平甘薯品种光合产物的分配差异及其原因。在甘薯主要生长时期测定茎蔓各部位蔗糖含量和基部茎粗、在块根膨大过程中对功能叶进行13C标记,探索不同品种13C同化物分配特点,同时研究上述项目与收获指数和块根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高产品种龙薯9号、红香蕉、泰中6号和苏薯8号产块根均在60 t hm–2左右,而中、低产品种遗字138和北京553产块根在50 t hm–2以下。高产品种的收获指数显著高于中、低产品种。在块根膨大前期高产品种的块根成为光合产物的分配中心,而中、低产品种的块根则在块根膨大后期成为分配中心;在块根膨大前、中期,高产品种13C同化物在块根中的分配比例显著高于中、低产品种,即高产品种光合产物由功能叶向块根的转运能力强于中、低产品种。供试品种茎蔓基部的蔗糖含量均高于顶部,且中、低产品种的蔗糖浓度差大于高产品种;随着甘薯生长发育,中、低产品种茎蔓基部增粗速率高于高产品种。相关分析表明,块根产量与收获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2011;r=0.93**,2012);块根13C分配率与块根产量和收获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0.87*和0.91**,2011;0.92**和0.99**,2012);生长中后期,基部茎粗与块根产量和收获指数均呈显著负相关(–0.78*和–0.83*;–0.88**和–0.95**)。块根成为光合产物分配中心的时间早、光合产物由功能叶向块根的转运能力强是高产品种收获指数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而中、低产品种光合产物由叶片向块根转运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是块根中光合产物卸载不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审定小麦品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育种亲本中审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品种的品质状况,采用SDS-PAGE技术对127份审定品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发现10种等位基因变异和17种亚基组合类型,其中Glu-A1位点以亚基Null(47.24%)和1(48.03%)为主,Glu-B1位点以7+8(44.09%)和7+9(44.09%)为主,Glu-D1位点只有亚基2+12(70.08%)和5+10(29.92%),总体品质评分为7.12。2002—2011年比1992—2001年审定品种品质有所提升,优质亚基2*、14+15、17+18和5+10出现频率相对提高了,但需注意1亚基频率降低较多。同时,5+10亚基频率仍需提高。另外,还需导入其他亚基种类,以丰富中国小麦HMW-GS组成多样性,提高优质亚基及优质亚基组合频率,改善小麦加工品质。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 高分子质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精蛋鸭蛋制作成蛋工艺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以无精蛋、鲜蛋为原料加工成成鸭蛋,研究在15℃下不同盐浓度腌制液和不同腌制用水的最佳腌制天数,确定最佳盐浓度和腌制用水.结果表明,15%、17%和19%盐浓度生水腌制液腌制无精蛋均需25 d;21%和23%盐浓度生水腌制液腌制无精蛋需23 d;25%盐浓度生水腌制液腌制无精蛋仅需21d,与相同浓度生水腌制液腌制鲜蛋的出缸时间相同,而25%盐浓度的凉开水和桶装水腌制液腌制鲜蛋则需23 d;说明生水腌制液腌制无精蛋和鲜蛋可以缩短腌制周期,且用无精蛋与鲜蛋制作的咸鸭蛋的特性相差不大,可以提高无精蛋的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姜瘟病研究进展和防治策略探讨
《中国果菜 》 2015
摘要:生姜姜瘟病频发已成为制约生姜种植业发展的瓶颈。笔者分析了姜瘟病的发病症状、病原菌、致病环境因子以及侵染路径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通过筛选、创制"优质、抗(耐)病"的生姜资源,为生姜抗病育种提供新材料;同时,通过构建生姜根际土壤微生物宏基因组文库,挖掘抗姜瘟病病菌的新生物活性物质或新基因,在基因组水平上为姜瘟病的生态防控提供新资源。此外,笔者还利用根际微生态平衡理论,研究了生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通过土壤生物活性的改良,消除或者减轻姜瘟病的危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