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黄秋葵新品种闽秋葵1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闽秋葵1号是以东园2号为母本,以gz136-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黄秋葵一代杂种,植株长势旺盛,果形美观,无刚毛。株高1.5~2.0m,始花节位为第6~7节;果实绿色,5棱,果长13cm左右,横径1.8cm左右,单果鲜质量15g左右。每667m~2平均嫩果产量2614.2kg,适宜在福建省种植。


紫色黄秋葵转录组功能基因测序及分析
《核农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秋葵为药食兼用型植物,富含花青素、多糖、黄酮及萜类等活性成分。为探讨黄秋葵次级代谢过程中这些活性物质合成的遗传基础,以紫色黄秋葵嫩茎叶为材料,采用Illumina Hi Seq 2500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获得23 026 500个短读序,经组装获得42 484个Unigene,平均长度877 bp。31 931个和21 926个Unigene分别在Nr和Swiss Prot数据库有同源比对信息;Unigene与COG、KOG数据库进行比对,根据其功能各分为24类和25类;通过Pfam数据库,所注释到的20 031个Unigene分属于7 277类蛋白结构域;GO注释到18 602个Unigene分为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及生物学过程等三大类的51个功能组,其中大量Unigene与细胞部分、细胞、催化活性、结合活性、代谢进程及细胞进程相关;根据KEGG数据库,可将7 619个Unigene定位到119个代谢途径分支,其中有1、3、35、61、13和70个Unigene分属于花色素苷、黄酮、类黄酮、N-多糖、二萜类和萜类骨架生物合成路径,它们可能参与这些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本研究结果为后续深入开展黄秋葵花青素、黄酮类等物质代谢合成途径及相关功能基因研究奠定了基础。


不同营养基质配方对番茄幼苗抗盐性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草炭、蛭石、珍珠岩(重量比3∶1∶1)为育苗基质,并配施生物有机肥、三元复合肥(N-P2O5-K2O,15~(-1)5~(-1)5)和硅钙肥等基质营养,研究不同肥料配方的育苗基质分别在0(对照)、100mmol·L~(-1) NaCl下对"石头168"番茄幼苗生长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其他育苗营养基质处理,营养基质﹟8(有机肥12.5g·kg~(-1)、三元复合肥5.4g·kg~(-1)和硅钙肥0.54g·kg~(-1))所育番茄苗的壮苗指数、根系干物质量、地上部分植株干物质量及叶绿素a/b等生长生理参数均表现较优,分别为1.199、1.000g·株~(-1)、10.700g·株~(-1)、1.065mg·(g·FW)~(-1);营养基质﹟4(有机肥6.75g·kg~(-1)、三元复合肥2.70g·kg~(-1)和硅钙肥1.08g·kg~(-1))的番茄幼苗植株生长速度相对较快,而叶片电解质相对外渗率则较低。因此,﹟8(有机肥12.5g·kg~(-1)、三元复合肥5.4g·kg~(-1)和硅钙肥0.54g·kg~(-1))和﹟4(有机肥6.75g·kg~(-1)、三元复合肥2.70g·kg~(-1)和硅钙肥1.08g·kg~(-1))番茄育苗营养基质均能明显改善幼苗的抗盐生长生理性状。
关键词: 抗盐性 肥料配方 生长性状 叶绿素 电解质相对外渗率


黄曲条跳甲高致病力绿僵菌的筛选及培养特性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测定了8株绿僵菌菌株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致病力,旨在筛选出感染黄曲条跳甲的高致病力菌株,为生物防治提供新的资源。筛选获得1株对黄曲条跳甲有较高致病力的菌株Ma6;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在25℃下,菌株Ma6孢子悬浮液浓度8.0×108个·mL~(-1)处理黄曲条跳甲成虫,其LT_(50)为4.09d;致病力复测试验结果表明,7d累计死亡率达到100%,对黄曲条跳甲成虫表现较强的致病力。菌株Ma6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其最适产孢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适产孢温度为25℃,最适产孢pH为pH=7,光照条件为先黑暗6d再光照8d有利于其产孢。


乳酸菌对豆粕发酵中特定菌群与多肽水平的影响
《粮食与饲料工业 》 2017
摘要:微生物发酵是改善豆粕营养成分的有效手段,但发酵进程中微生物水平的变化和相关影响尚缺乏足够研究。通过添加外源乳酸菌(屎肠球菌),研究豆粕72h发酵进程内,菌群和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无论是否添加外源乳酸菌,豆粕中的总菌水平均呈三段式下降。相反,豆粕中的乳酸菌水平成增长趋势,且外源添加对这一趋势具有明显的提速(时间缩短1倍)和增效(1.3倍)作用。在蛋白水平的变化上,上述两组豆粕在粗蛋白和游离氨基酸的时间变化趋势上未有明显差别,但在多肽水平的变化趋势上差别显著。添加乳酸菌组豆粕发酵生成的多肽含量更高,且生成的速度更快(时间缩短1倍),此趋势与豆粕中乳酸菌的增长趋势相对应,表明乳酸菌的添加促进了豆粕中蛋白水解为多肽,但水解不足以产生大量游离氨基酸。


早熟杂交水稻新组合品比试验
《福建稻麦科技 》 2017
摘要:对新选育的13个早熟杂交水稻新组合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清优308、清优华占、潢优177、潢优308和潢优丝苗的产量、主要经济性状、稻瘟病抗性和稻米品质表现突出,在福建省可作早稻种植,为推选水稻品种申报国家或省级品种试验提供科学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