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从国资采购档案看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卷宗 》 2016
摘要:国有资产,特别是科研仪器设备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是提升科研单位科研实力的关键.如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已经成为科研单位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本人结合国资采购档案和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的实际,就本单位近年来科研仪器设备配置和使用情况谈几点看法.


福建省稻瘟病菌对主要抗瘟基因及主栽品种的致病性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福建省各稻区的主要抗瘟基因及主栽品种的利用价值,2012—2014年采用喷雾法测定了丽江新团黑谷上的193个菌株对30个水稻抗瘟基因及93个主栽水稻品种的致病性。结果表明,供试稻瘟病菌对30个抗瘟基因表现为强致病力和较强致病力的出现频率分别为13.47%和52.85%,对93个主栽品种表现为强致病力和较强致病力的出现频率分别为1.55%和11.40%;供试稻瘟病菌对抗瘟基因Pi-k~m、Pi-7(t)、Pi-k~p和Pi-9(t)的毒力频率均低于20%;供试稻瘟病菌对谷优2329、谷优5138、昌优964等37个品种的毒力频率均低于20%,对谷优系列、全优系列、深优系列、泰丰优系列及天优系列水稻品种的毒力频率均低于20%。研究表明,在福建地区抗瘟基因Pik~m、Pi-7(t)、Pi-k~p和Pi-9(t)可作为抗源使用,且谷丰A、全丰A、深97A、泰丰A和天丰A仍是抗瘟性较好的育种亲本材料。
关键词: 稻瘟病菌 抗瘟基因 毒力频率 主栽品种 致病性分析


酸性茶园土壤氨挥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氨挥发是土壤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之一。利用大型水泥槽田间试验,采用通气法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对茶园土壤氨挥发的影响,同时测定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结合气象因子进行偏相关分析,探讨了氨挥发的影响因素。设置CK(未施氮)、N1(减量化施氮、225 kg·hm~(-2))和N2(常规施氮,450 kg·hm~(-2))共3个处理,春季追肥、秋季追肥和冬季基肥比例为3∶3∶4。结果表明:茶园土壤氨挥发损失量为13.01~60.85 kg·hm~(-2),氨挥发损失率为10.63%~12.42%;施氮既是氨挥发峰值出现的主要原因,也能显著增加土壤氨挥发量(P<0.05),N_1和N_2处理增幅分别为214.78%和367.72%,其增幅效应在冬季基肥期更显著;不同施氮时期对氨挥发量影响很大,冬季基肥期挥发量约占全年氨挥发损失量的50%,与冬季基肥期间土壤铵态氮浓度高且持续时间较长有关。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氨挥发与铵态氮含量、地温和空气相对湿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水分和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硝态氮含量相关性不显著。


喷施氯化胆碱对东方百合'索蚌'种球生产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6
摘要:以东方百合‘索邦’为材料,研究在不同浓度氯化胆碱(CC)喷雾处理影响下,‘索邦’百合的地上部生长、地下部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氯化胆碱浓度在250 mg/L时,地上部(株高、茎叶鲜重、叶长、叶宽、叶厚)、鳞茎鲜重、围径等指标都达到最大;SOD、POD活性达到最高,MDA含量最低;(2)氯化胆碱浓度为50~250 mg/L时,MDA含量随氯化胆碱处理浓度的增大而降低,POD、SOD活性随氯化胆碱处理浓度的增大而提高;(3)氯化胆碱浓度为250~1000 mg/L时,会导致MDA含量随氯化胆碱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增加,POD、SOD活性随氯化胆碱处理浓度的增大而降低.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台湾农业探索 》 2016
摘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之一,不仅能促进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而且有助于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该文阐述了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与建设美丽乡村的内在关系、主要特征与实现途径,结合福建省发展实际,在总结与分析近年取得的进展及其良好成效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与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建阳桔柚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中国南方果树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建阳桔柚具有品质优,风味独特,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特征。通过采取"改土增肥,压顶开心,控制旺长,保果疏果"等关键技术和措施,可达到优质高产稳产目的。


培养温度对酸性茶园土壤硝化作用的影响
《茶叶学报 》 2016
摘要:采用短期(36d)室内好气培养方法,研究不同培养温度(10℃、20℃和30℃)对茶园土壤硝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园土壤硝态氮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呈"J"型增长趋势,延滞期为11d,符合指数方程N=N_0e~(kt)(P<0.01),但培养温度增加并未打破硝态氮增长的延滞期;在10~30℃培养温度范围内,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茶园土壤净硝化量、硝化速率、硝化率和硝化常数k值呈升高态势,而硝化潜势(N_0)以20℃处理最大;30℃培养温度下土壤硝化作用显著高于10℃和20℃处理(P<0.05),但两个低温区间(10℃和20℃)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说明,本试验条件下,升温会促进硝化作用,但并未改变酸性茶园土壤硝态氮积累模式,延滞期较长(11d),有利于茶树对铵态氮的吸收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