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福建茶园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研究思路
《茶叶学报 》 2017
摘要:化肥减施增效是支撑茶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分析了福建省重点产茶区茶园肥料施用现状及典型茶区茶园土壤主要障碍因子,综述了福建省茶园养分管理研究进展,提出福建茶园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的研究思路:基于茶树养分需求特性研究制定相应的茶园施肥限量基准,研制具有区域及茶类针对性、兼顾土壤改良与地力提升的茶树专用配方肥;优化集成高效新型肥料、有机肥替代及适时推进机械施肥,形成福建典型茶区茶园化肥减施增效的初步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通过示范培训与推广应用,从整体上降低福建茶园化肥用量.


淮山片真空冷冻干燥工艺的优化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17
摘要:目的改进淮山片真空冷冻干燥工艺的参数。方法以鲜切淮山片为材料,采用电阻法测量淮山的共晶点和共熔点温度。通过汁液流失率、复原率、中心温度和含水量检测,研究预冻和升华干燥工艺。通过正交试验和复原率、口感测定,确定淮山鲜切片的浸护处理方案。结果鲜切片在95℃水浴锅中烫漂60 s后,采用"Na Cl 5%+麦芽糊精10%+葡萄糖15%"浸护液浸泡30 min,其真空冷冻干燥产品复原率可达83.27%,复水后口感较好,产品在整个加工过程中未变色。厚度为5~6 mm的淮山鲜切片共晶点为-20℃,共熔点为-18℃,淮山片升华干燥时间耗时16 h。结论本试验建立的方法得到的淮山片复原率高,口感好,为淮山片的加工工艺提供技术支持。


农业个性化信息服务分析与应用——以福建水土保持知识服务平台为例
《台湾农业探索 》 2017
摘要:大数据时代用户面临的知识环境与信息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对农业图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从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基本特征、传统图书信息服务与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比较、农业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界定、农业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案例实践研究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新时期农业图书工作者应如何管理和运用知识进行农业图书个性化信息服务。


异位发酵床模式推广取得阶段性成果——猪场粪污零排放模式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
《中国畜牧业 》 2017
摘要:异位发酵床(舍外)养猪粪污处理系统是福建省自主研发的一种集源头减量化、过程无害化和末端资源化为一体的治理猪场粪污的集成创新技术,也是福建省治理猪场粪污的3种主要模式之一。异位发酵床(舍外)养猪粪污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是,将养猪粪(便)污(水)引到猪舍外的集污池喷淋于发酵槽内与垫料(谷壳、木屑和秸秆等)、耐高温发酵菌剂混合后,通过翻抛机进行连续性有氧发酵,最后将腐熟后的固态腐殖质加工成为配方有机肥。异位


丝瓜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酶学特性的研究
《中国园艺文摘 》 2017
摘要:为研究丝瓜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酶学特性,本研究应用分光光度计开展温度、pH、酶体积、反应底物浓度等对酶反应的影响,为丝瓜酶促褐变的研究提供基础。结果表明,CAT最适反应体系:以H_2O_2为底物,最适底物浓度为0.33 mol/L H_2O_2,Km值为0.1818 mol/L,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值为7.8,最适酶液体积为0.1 ml。


长期不同施肥下黄泥田土壤-水稻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土壤通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阐明不同施肥模式下南方黄泥田土壤-水稻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讨C、N、P计量比对水稻N、P养分供应状况的指示意义,基于黄泥田长期施肥28年后的4个年份收获期数据,研究了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化肥+牛粪(NPKM)与化肥+全部稻草还田(NPKS)处理收获物水稻植株和土壤有机C、全N、全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比值。结果表明:1)与CK相比,长期不同施肥土壤有机C、全N、全P含量分别增幅11.3%~39.1%、19.3%~43.1%、34.5%~69.0%,均以NPKM处理最高。土壤有机C、全N、全P相互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且三者与籽粒、秸秆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全N、全P也分别与对应的植株全N、全P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C与植株有机C呈显著负相关;2)不同处理籽粒N:P变化范围为4.99~6.29、秸秆N:P变化范围为7.28~11.76。随着外源N、P的补充,各施肥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籽粒与秸秆C:N、N:P、C:P,与NPK处理相比,NPKM与NPKS处理籽粒、秸秆的上述比值呈进一步降低趋势,NPKM降幅尤为明显;3)不同施肥模式下水稻植株N:P及C:P与土壤P素、植株产量均呈显著负相关,显示黄泥田各施肥不同程度地受到P素限制而N素供应相对丰富,这与土壤养分化学诊断结果基本一致。上述说明,土壤有机C、全N、全P总量供应水平是影响黄泥田生产力的重要指标,NPKM处理对黄泥田定向培肥效果最为明显。植株N:P与产量关系对揭示该类稻田N、P限制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即较高的植株N:P而较低的产量暗示土壤P素供应相对N素缺乏。表征黄泥田水稻P素限制的植株N:P阈值范围可能较湿地生态系统(14~16)低。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学 黄泥田 有机-无机肥配施 限制性养分


省级农业科研机构科技投入产出相关性实证分析
《科技管理研究 》 2017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为分析省级农业科研机构科技投入产出相关性,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福建省农科院)下属的15个研究所为研究对象,统计各研究所"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的科研人力、财力投入和科研成果产出量化分数,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并以投入和产出为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科技人才、经费投入和科技成果产出量化数存在十分显著的线性关系,且人才和经费投入弹性系数a+b>1,福建省农科院各研究所的发展正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为进一步提高科研效益,促进科技创新提供参考。


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VP1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鉴定
《中国畜牧兽医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制备抗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DHAV-1a)结构蛋白VP1的单克隆抗体(MAbs),本研究以pGEX-VP1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同时以纯化浓缩的全病毒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筛选抗VP1蛋白阳性杂交瘤细胞株的间接ELISA方法,经融合、筛选制备杂交瘤细胞及鉴定MAbs的稳定性、特异性、腹水效价和中和活性等生物学活性,获得了2株持续且稳定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1A2和5G3)。MAbs腹水ELISA效价分别为1∶3.2×104和1∶2.0×106。亚类鉴定均为IgG1/κ型。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2株MAbs均能与DHAV-1aVP1蛋白和DHAV-1a全病毒发生特异性反应。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2株MAbs能与鸭1型甲肝病毒(DHAV-1)和DHAV-1a发生交叉反应。中和试验结果显示5G3株具有中和活性。结果表明2株MAbs的ELISA效价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均能与DHAV-1和DHAV-1a全病毒发生特异性反应,其中一株具有中和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