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浙江省海岛丘陵土壤的发生特点与系统分类归属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岛地理景观特殊且成土条件复杂,其土壤形成有别于大陆.为了解浙江省海岛丘陵土壤的发生特点和系统分类归属,本文对80个土壤剖面进行调查,并结合历史文献数据进行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浙江省海岛丘陵土壤的地貌结构、母质组成、气候条件和植被类型等相对单一,但海岛规模、离陆距离、潮汐、人为活动影响频繁;地形坡度较大,石质化明显,黏化作用弱,脱硅富铁铝化作用多变,风化淋溶系数中等,复盐基现象明显,pH值和盐基饱和度较同纬度大陆高,成土环境受古代和现代双重因素影响.在该研究区共鉴定出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 4个土纲,干润富铁土、湿润富铁土、干润淋溶土、湿润淋溶土、干润雏形土、湿润雏形土和正常新成土 7个亚纲,10个土类、11个亚类和25个土族.浙江省海岛丘陵土壤形成方向基本上与同纬度大陆丘陵土壤相同,属于传统的"红壤带".
关键词: 海岛丘陵土壤 浙江省 土壤发生 成土环境 土壤分类 复盐基作用 土壤水分状况 土壤分布规律


不同干燥方式对杨梅果渣粉抗氧化活性和风味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杨梅果渣作为一种加工副产物,富含酚类、糖类和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物质。为实现资源化利用,本研究采用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和冷冻干燥将其加工成杨梅果渣粉,并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对果渣粉物理性质、风味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干燥的样品具有更低的堆积密度,更高的L*值和a*值,同时,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和花色苷含量最高,还原力、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更强,具有高总糖含量和低总酸含量,并保留有更多的醛类、酯类和酮类成分。热风干燥样品与真空干燥样品在物理性质和抗氧化方面无明显差异,但热风干燥样品中总糖含量较低。真空干燥效果最差,样品中总酸含量较高,尤其是较高的乙酸含量影响了杨梅果渣粉的风味。冷冻干燥和热风干燥则具有较高的果香和脂肪香。综合评价,冷冻干燥更适于加工杨梅果渣粉。


浙江葡萄产业成就与可持续发展建议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葡萄产业是浙江省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者以资料查阅、实地调研等方式,分析了浙江省葡萄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总结了浙江省葡萄产业发展的成就.数据表明,浙江葡萄产业发展基础扎实,地域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雄厚,野生、鲜食和砧木种质资源丰富,自育品种量多质优,发展势头良好.近年来,浙江葡萄领域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葡萄文化丰富多彩,栽培技术推陈出新,在推动全国葡萄产业发展中起到了引领作用.基于浙江葡萄上市时间集中、果实品质不稳定、种植成本高、劳动力短缺等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旨在促进浙江葡萄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贮存温度影响全株青贮玉米有氧劣变的速度和程度
《粮食与饲料工业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青贮饲料有氧劣变严重影响牧场效益、动物健康和食品安全。微生物在有氧劣变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通过研究不同贮存温度对全株青贮玉米有氧暴露期间发酵参数、干物质损失和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随有氧暴露时间延长,全株青贮玉米pH值,干物质损失和霉菌毒素浓度增加。酵母在有氧暴露的前期快速增殖,而霉菌在后期明显增加。暴露于18℃的全株青贮玉米在第5天pH值大于5,表明发生劣变,而暴露于24℃和28℃的全株青贮玉米在第3天显示劣变。暴露于18℃的全株青贮玉米的干物质损失速率慢于24℃和28℃处理组。暴露于24℃和28℃的全株青贮玉米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显著高于18℃处理组。综上,全株青贮玉米随有氧暴露时间延长而发生品质劣变和物质损失,贮存温度显著影响其有氧劣变的速度和程度。
关键词: 全株青贮玉米 有氧劣变 贮存温度 发酵品质 干物质损失 霉菌毒素


稳定同位素比质谱法鉴别焦亚硫酸钠处理大蒜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 基于硫稳定同位素比质谱法鉴别焦亚硫酸钠处理的大蒜.方法 通过收集全国主要食品级商家的焦亚硫酸钠与山东、黑龙江和辽宁三省大蒜,比较 δ34S 值的分布差异,进而开展焦亚硫酸钠模拟浸泡实验以获得大蒜硫同位素的比值变化(Δδ34S).结果 焦亚硫酸钠的δ34S值分布在-2.0‰~2.0‰和 4.0‰~12.0‰两个区间.山东、黑龙江、辽宁三省大蒜δ34S范围分别为 1.0‰~8.2‰、1.3‰~6.5‰和 1.7‰~6.3‰,东北两省大蒜硫同位素值均小于 8.0‰.采用δ34S值为 10.6‰的焦亚硫酸钠浸泡东北大蒜,浸泡前后?δ34S发生显著变化.未剥皮组大蒜在质量浓度为 5~100 g/L时,?δ34S基本不变,约为 1.0‰;剥皮组大蒜在质量浓度为 0~20 g/L范围内,?δ34S逐渐升高,在质量浓度为 20~100 g/L时,?δ34S基本不变,其值约为 1.8‰.结论 硫稳定同位素比质谱法可鉴别焦亚硫酸钠处理的大蒜,为评价与进一步跟踪判定试剂的合规使用提供了新的检测思路.


丁酸梭菌预处理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肝脏损伤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梭菌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究其机制.将10只C57BL/6J雄性小鼠分为CB组和DSS组,每组5只,CB组小鼠连续21d灌胃200 μL丁酸梭菌悬液(108 CFU/mL),DSS组小鼠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而后2组小鼠通过饮水给予3%DSS 7 d诱导小鼠结肠炎,恢复3 d后测定小鼠肝脏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并分析肝脏组织中转录组的变化.结果显示:丁酸梭菌预处理可减少DSS诱导结肠炎小鼠的体重、结肠长度、肝脏和脾脏重量的变化,同时改变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经丁酸梭菌预处理的小鼠肝脏组织结构变化较小,肝脏组织中炎症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含量降低.转录组学分析显示2组间肝脏组织中有575个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涉及的KEGG信号通路主要包括胆固醇代谢、谷胱甘肽代谢、细胞色素P450代谢和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代谢,大都与脂质代谢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与炎症因子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发现,细胞色素P450家族7亚家族B成员1(CYP7B1)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ANGPTL8)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与IL-6、IL-1β含量呈负相关;腺苷Al受体(ADORA1)、氧固醇结合蛋白样5(OSBPL5)、脂蛋白4(PLIN4)和肉毒碱脂酰转移酶1B(CPT1B)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与IL-6、IL-1β和TNF-α含量呈正相关.与DSS组相比,丁酸梭菌预处理后CYP7B1和ANGPTL8基因在多个通路中上调表达,而ADORA1、OSBPL5、PLIN4和CPT1B基因在多个通路中下调表达.综上可知,丁酸梭菌能够有效预防DSS诱导结肠炎小鼠的肝脏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胆固醇代谢、甘油三酯稳态和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降低肝脏中的炎症反应.


甜柿炭疽病病原种类及生物学特性比较
《果树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浙江金华太秋甜柿果实炭疽病主要病原种类,探究不同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差异,为甜柿炭疽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1年6—10月,通过对浙江金华永康太秋甜柿生长期果实炭疽病病样的采集和分离,致病性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其主要病原菌种类;通过对不同甜柿炭疽病病原菌在不同温度、pH值、培养基类型、光照等培养条件和致死温度的测定,揭示不同种之间的差异.[结果]3种甜柿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horii、C.siamense和C.fructicola)为浙江金华太秋甜柿果实炭疽病主要病原菌,其中暹罗刺盘孢引起太秋甜柿炭疽病为国内首次报道.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果生刺盘孢、哈锐炭疽菌和暹罗刺盘孢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产孢温度为35℃,哈锐炭疽菌最适产孢温度为25℃;果生刺盘孢和暹罗刺盘孢菌丝生长最佳培养基为PDA、CMA和GA,果生刺盘孢产孢最佳培养基为胡萝卜煎汁培养基,暹罗刺盘孢产孢最佳培养基为CMA培养基;哈锐炭疽菌菌丝生长最佳培养基为PDA和CA,产孢最佳培养基为OA培养基.pH值4~10均适宜甜柿炭疽病菌菌丝生长,果生刺盘孢在pH值5和9时产孢最佳,暹罗刺盘孢和哈锐炭疽菌在pH值9和10时产孢最佳;光照对太秋甜柿炭疽病菌菌丝生长无影响,但对不同的炭疽病菌的产孢影响较大,持续光照有利于果生刺盘孢产孢,光照黑暗交替可刺激哈锐炭疽菌产孢,光照对暹罗刺盘孢的产孢影响不大;果生刺盘孢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7.9℃10 min,哈锐炭疽菌和暹罗刺盘孢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9.2℃10 min.[结论]首次研究明确3种甜柿炭疽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差异.
关键词: 甜柿 果生刺盘孢 暹罗刺盘孢 哈锐炭疽菌 系统发育分析 生物学特性


饲养方式对"绿嘉黑"黑猪胴体性状、血液指标和肉品质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比较放养和舍饲模式对"绿嘉黑"黑猪胴体性状、肉品质、血液指标和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影响,本试验选择健康、体重相似的仔猪20头,使用配对分组的方式分为舍饲组和放养组,饲养达100 kg左右时屠宰检测各指标.结果表明:与舍饲组相比,放养组的胴体重显著降低,血清葡萄糖、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的含量显著增加,肌肉宰后pH24h和剪切力显著增加,背最长肌中总的呈味氨基酸比例显著增加,其中含量最高的3种呈味氨基酸丙氨酸、谷氨酰胺和甘氨酸的比例显著增加,功能氨基酸(谷氨酸、亮氨酸和精氨酸)比例显著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放养的猪只胴体重降低,机体免疫力提高,肉质更加优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