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829条记录
椪柑籽油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椪柑籽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压榨及亚临界丁烷萃取工艺,得到椪柑籽油最佳提取条件,并对所得椪柑籽油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压榨法最佳工艺条件为加热时间2 min、微波功率900 W和喷水比例2.10%,出油率达到27.12%;亚临界丁烷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次数4次、萃取温度45 ℃、萃取时间43 min,出油率达到10.02%.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亚临界椪柑籽油中橙皮苷含量(49.60 μg/g)和柚皮苷含量(30.07 μg/g)分别高于压榨椪柑籽油中橙皮苷含量(17.29 μg/g)和柚皮苷含量(28.30 μg/g).当样品质量浓度为50 mg/mL,亚临界椪柑籽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1.81%,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48.66%,总抗氧化能力为0.123 mmol/L.压榨椪柑籽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24.34%,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15.11%,总抗氧化能力为0.102 mmol/L.因此,亚临界椪柑籽油比压榨椪柑籽油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活性.

关键词: 椪柑籽油 亚临界流体萃取 响应面 类黄酮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地方芥菜种质资源表型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芥菜隶属十字花科芸薹属,是中国重要的特色蔬菜作物。对芥菜种质资源进行表型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对于其重要农艺性状表型数据获得、遗传背景明确及优质种质发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浙江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所收集到的85份芥菜地方种质资源进行田间表型鉴定,调查了13个数量性状和20个质量性状,发现该批种质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27%~33.56%,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95~2.08;质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0%~368.63%,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1.66。基于表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将该批种质分为2大类群(Ⅰ叶用芥菜;Ⅱ根用芥菜和茎用芥菜),其中Ⅰ类群下分3个亚群,Ⅱ类群下分2个亚群。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同样将该批种质分为2大类群(Ⅰ叶用芥菜和茎用芥菜;Ⅱ根用芥菜)。将两种聚类方法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存在较大差异,基于分子标记的类群划分在一定程度上与地域分布有关。本研究丰富了芥菜的遗传基础,为优异芥菜地方种质资源挖掘及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 芥菜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毛花猕猴桃新品种甜华特的选育

果树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甜华特是从华特毛花猕猴桃实生后代中选育而成的新品种.充分授粉后的果实近圆柱形,果皮绿褐色,密集灰白色长茸毛;平均单果质量61.4 g,最大单果质量97.2 g,干物质含量(w,后同)18.79%~21.2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5%~18.1%,总糖含量10.5%~13.1%,总酸含量1.06%~1.16%,维生素C含量589.6~619.3 mg·100 g-1;果肉绿色,髓射线明显,肉质细腻,易剥皮,品质上等,口感甜糯,有果香味;耐贮,货架期长,低温下可贮藏6个月以上.生长健壮,易形成花芽,结果能力强,坐果率高达100%,可在枝蔓上达到食用成熟度,适于采摘园种植;丰产稳产,种植后3 a(年)开始坐果,5 a开始进入盛果期,平均666.7 m2产量在1200 kg以上;抗性强,较耐低温和高温,较抗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适于浙江等生态类似区域栽培.

关键词: 毛花猕猴桃 新品种 甜华特 实生选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小麦花叶病毒富含半胱氨酸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应用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hinese wheat mosaic virus, CWMV)是小麦花叶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长期威胁小麦的产量和品质;CWMV富含半胱氨酸蛋白(cysteine-rich protein, CRP)在病毒侵染过程中具有重要而复杂的功能。为了深入研究CRP的功能和CWMV侵染机制,本研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从CWMV侵染的小麦叶片中获得CRP基因编码区,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并将重组质粒pET-CRP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诱导表达;通过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CRP重组蛋白,并用作抗原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蛋白质印迹法、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和斑点ELISA分析结果显示:纯化的CRP抗体不仅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而且效价高达1∶4 096 000,是未纯化抗体效价的4倍;该抗体能识别0.5 ng抗原,显示出较高的灵敏度;在1∶120 000稀释条件下,该抗体能特异且灵敏地识别天然CRP。综上所述,本研究所制备的CRP抗体不但可用于田间CWMV病株样品的精准诊断,还可用于植物体内瞬时表达CRP的检测分析,为后续CRP检测、定量分析及其亚细胞定位等研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中国小麦花叶病毒 富含半胱氨酸蛋白 原核表达 蛋白质纯化 多克隆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磁固相萃取-便携式离子阱质谱的蔬菜中3种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

农药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当前我国典型的高风险蔬菜芹菜、韭菜和豇豆中易超标农药啶虫脒、吡虫啉及禁限用农药克百威的残留问题,基于磁固相萃取和便携式离子阱质谱构建了多农药残留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系统优化了磁固相萃取方法的关键影响因素,最佳优化条件为:2 g蔬菜样品经20 mL水萃取后,采用 30 mg磁固相吸附剂,超声辅助吸附水溶液中目标农药 15 min,再用4mL体积分数为 0.1%的甲酸乙腈超声解吸附 3 min后进行便携式质谱分析.方法验证结果表明:啶虫脒、吡虫啉及克百威 3 种农药在芹菜、韭菜和豇豆样品基质溶液中的线性范围为0.01~0.25 mg/L(除吡虫啉在韭菜中的线性范围为 0.05~0.5 mg/L外);检出限均为 0.001~0.035 mg/L,定量限均为 0.02~0.05 mg/kg;在 0.02、0.05 和 0.2 mg/kg 3 个添加水平下时,3 种农药的回收率在 50%~7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 4.2%~22%之间.该方法具有较好正确度、精密度和操作便捷等优势,在蔬菜中多种农药残留的快速定性/半定量筛查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磁固相萃取 便携式离子阱质谱 蔬菜 农药多残留 快速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0份工业大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

分子植物育种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麻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不仅可以用作纤维制品,还具有巨大的药用价值,但大麻的品种评价和鉴定工作还未系统开展.本研究通过对30个地方或栽培品种的全基因组进行重测,并开展系统发育、遗传变异、群体结构及指纹图谱构建等分析.结果显示,共获得38 963 175个SNP位点和3 629 262个Indel位点,其中SNP变异在全基因组上均匀分布.主成分分析中,栽培品种聚类PC1和PC2左下角,相比地方中品系散落在坐标系不同的位置,说明栽培品种的遗传基础相对接近.此外,栽培品种衰减速度更慢,栽培品系经历了强烈的人工选择.进一步发现,工业大麻的10条染色体上约有3.56%的位点存在受到人工选择的可能,并在5号染色体鉴定出一个显著分化的位点,此位点受到了强烈的人工选择.根据SNP标记的多样性、杂合度及连锁不平衡等指标,筛选出1 008个独立SNP,其等位基因频率在0.2~0.5之间,这些SNP标记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相对均匀,且遗传频率适中,能够很好代表整个工业大麻基因组的变异,表明这些SNP适宜绘制了工业大麻品种特异指纹图谱.本研究结果对品种的高效鉴定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工业大麻 重测序 基因组 SNP变异 指纹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对切花百合品质的综合评价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切花百合品种间差异性和建立合理评价体系,本文以‘西伯利亚’‘索邦’‘木门’等10个切花百合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和观察其植株形态指标和瓶插寿命,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对10个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切花百合品种间形态指标和瓶插寿命存在一定差异,且各指标变异程度不一致,其中花色泽参数a*和b*变异系数最大。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23个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共提取了6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高达94.832%,可以反映原指标的大部分信息;10个品种综合品质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L9、L10、L7、L3、L4、L6、L5、L8、L2和L1。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0个切花百合品种分为3类,基本上与主成分分析结果相一致。该研究摸清了几个切花百合品种间的差异性,基于本试验条件下,红巴塞、巴卡迪综合品质表现优,运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评价切花百合是可行的。这些对指导切花百合产业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百合 品质分析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碳对土壤团聚体形成的影响研究进展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有机碳(SOC)作为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物质,在土壤团聚体形成与稳定中起重要作用.回顾了土壤团聚体的定义、特征和形成理论,分析了SOC在团聚体中的周转过程,综述了SOC数量、SOC结构、微生物残体碳及SOC损失在土壤团聚体形成中的作用及影响,从土壤碳汇与团聚体的协同关系角度对健康土壤的培育提出建议,并对土壤团聚体领域未来研究方向作出展望,以期为土壤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 碳汇 胶结作用 微生物残体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可降解塑料在不同土壤填埋下热性能变化及碳元素组成分析

核农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可降解塑料聚乳酸(PLA)、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及其共混塑料(PBAT/PLA)以及不可降解塑料聚乙烯(PE)在红壤、小粉土和青粉泥中的降解行为,采用失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比率质谱仪(EA-IRMS)评估上述4种塑料在土壤填埋下的特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塑料在土壤中的降解性能存在差异。随着降解程度的增加,可降解塑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冷结晶温度(Tc)以及熔融温度(Tm)向低温方向偏移,δ13C值有升高的趋势,%C有降低的趋势。其中,PBAT/PLA在青粉泥中填埋180 d后的失重率最大,为95.1%,其Tg由61℃降至58℃,Tc由113℃降至104℃,δ13C值从-24.1‰增加到-21.8‰,%C从54.9%降低至40.5%。表明DSC和EA-IEMS或可用于定性监测塑料在环境中的降解行为。本研究结果为可降解塑料在环境中的降解行为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可降解塑料 降解性能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碳稳定同位素 碳元素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异位发酵床技术在养殖粪污处理中的应用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畜禽粪污的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实现农业农村碳中和的重要方式.异位发酵床技术是一种在养殖舍外独立发酵槽中铺设垫料,收集并发酵处理养殖粪污的技术,其有效避免了传统发酵床因与动物直接接触而产生的潜在负面影响,同时显著提高了污染物处理效率.目前该技术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于畜禽粪污的处理,在同步实现粪污的消纳和肥料化利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异位发酵床技术在畜禽粪污处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综述,深入介绍了其作用效果的影响机制,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为该技术进一步在养殖粪污处理中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异位发酵床 养殖粪污 应用效果 影响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