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829条记录
不同来源生物质炭对水稻镉锌吸收积累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对土壤中镉(Cd)钝化效果好的生物质炭种类,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炭(MSBC)、水稻秸秆炭(RSBC)、稻壳炭(RHBC)、花生壳炭(PHBC)、厨余垃圾炭(CWBC)及小麦秸秆炭(WSBC)对杂交稻浙优18(ZY-18)和常规稻浙粳96(ZG-96)吸收、转运和积累Cd、Zn的影响。结果表明:ZY-18籽粒Cd含量显著高于ZG-96,而Zn含量则相反,前者Cd/Zn比显著高于后者。与对照相比,不同生物质炭均降低了ZY-18籽粒中Cd的含量,降幅在29%~56%之间,其中RSBC处理降幅最高;MSBC和WSBC处理ZY-18籽粒中Zn含量分别降低了18%和16%;除WSBC处理外,各生物质炭处理均降低了ZY-18籽粒Cd/Zn比,降幅在28%~51%之间;各施炭处理对ZG-96籽粒Cd、Zn含量及Cd/Zn均无显著影响。水稻籽粒中Cd含量与Cd的根-茎转运系数(TFS/R-Cd)显著相关,Zn含量则与Zn的茎-籽粒转运系数(TFG/S-Zn)显著相关;ZY-18的TFS/R-Cd是ZG-96的1.8~2.9倍,而后者的TFG/S-Zn是前者的1.6~2.3倍;施炭处理ZY-18的TFS/R-Cd降低了33%~40%,ZG-96的TFG/S-Zn则增加了38%~57%。施炭处理土壤有效态Cd和Zn分别降低了38%~91%和53%~96%,pH值提高了0.4~1.6个单位,有机质增加了26%~65%,全氮、碱解氮、全磷及有效磷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研究表明,不同品种水稻对Cd、Zn的吸收和转运存在差异,对生物质炭的响应也有所不同;施用生物质炭可显著提高酸性土壤的pH值、有机质及养分含量,降低土壤Cd有效性及特定水稻品种对Cd的吸收、转运和籽粒Cd/Zn比,其中RSBC效果最佳。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重金属 安全利用 原位钝化 吸收 转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菜用豌豆酵母单杂交cDNA文库及糖转运蛋白PsSWEET15诱饵载体构建

分子植物育种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SWEETs(Sugars will eventually be exported transporter)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重要的糖转运蛋白,调控植物体内的糖转运和分配过程.在菜用豌豆中,有关PsSWEETs基因功能及作用机制的报道甚少.本研究克隆获得了 PsSWEET15启动子,长度为1182 bp.通过启动子作用元件分析,发现其含有种子特异表达元件GCN4 motif、光、无氧、乙烯、赤霉素等环境胁迫应答元件以及ERF、DOF、MYB、WRKY、NAC、NF-Y、TCP等多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进一步构建了 PsSWEET15启动子酵母单杂诱饵载体pPsSWEET15∷HIS3以及菜用豌豆cDNA文库,库容为3.056×108 CFU,插入片段平均长度约1 000 bp.研究结果为后续筛选PsSWEET15基因上游转录调控因子并探究PsSWEET15基因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菜用豌豆 糖转运蛋白 PsSWEET15启动子 酵母单杂 cDNA文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生态制剂及在绵羊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国饲料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微生态制剂是一类根据微生态学理论研发的对动物机体具有积极调节作用的微生物制品,近年来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微生态制剂主要分为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微生态制剂在使用过程中不易产生耐药性与药物残留,是抗生素的最佳绿色替代品之一,具有提高动物生长性能和免疫能力等有益作用,在畜牧养殖中被广泛应用。本文对微生态制剂的发展现状和作用机制进行简述,并论述微生态制剂在绵羊养殖中的应用及效果,以期为微生态制剂的研究以及在绵羊养殖中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绵羊 生长性能 免疫 作用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O2气调处理对鲜莲贮藏品质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CO2气调处理对鲜莲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以“十里荷一号”鲜莲为试材,在4℃、5%O2条件下,分别采用不同CO2(4%,8%和12%)贮藏鲜莲20 d,测定其外观及营养品质。结果表明:4%CO2处理虽可降低莲子的失重率和褐变度,但淀粉消耗较为严重,贮藏20 d后淀粉含量(98.01 mg/g)比对照组(104.99 mg/g)低6.98 mg/g;8%CO2处理在贮藏结束时褐变度、失重率、还原糖含量分别为1.63,8.54%,0.76%,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分别为163.44 U/(min·g)和99.63 U/(min·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它气调处理组(P<0.05),而淀粉含量为119.68 mg/g,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12%CO2处理使莲子受到高浓度CO2伤害,贮藏20 d后其a*值(-10.03)高于对照组(-12.68),而b*值(24.95)低于对照组(28.03),褐变程度也比对照组更明显。本研究结果表明,5%O2+8%CO2为较适宜新鲜莲子贮藏保鲜的气调参数。该处理在减少莲子营养物质消耗和表皮护绿等方面也表现出积极作用,研究结果为研发鲜莲采后保鲜技术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鲜莲 CO2 气调处理 贮藏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时间对西兰花茎叶发酵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发酵时间对西兰花茎叶发酵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采用 60%新鲜西兰花茎叶与 20%米糠粕和 20%喷浆玉米皮等原料混合后进行固态发酵,分别在接种后 0、7、14 d进行常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发酵初始(0 d)相比,发酵 7 d和 14 d对西兰花茎叶发酵饲料的常规营养成分含量无显著影响;与发酵初始相比,发酵 14 d后西兰花茎叶发酵饲料中乳酸和乙酸含量提高(P<0.05);发酵 7 d和 14 d后西兰花茎叶发酵饲料pH降低(P<0.05),发酵 7 d后饲料中酸溶蛋白含量降低(P<0.05);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发酵饲料中的优势菌门;发酵 7 d和 14 d后,西兰花茎叶饲料中的变形菌门微生物的相对丰度高于发酵初始(P<0.05);发酵 7 d和 14 d后,嗜糖假单胞菌属(Pelomonas)、根瘤菌属(Rhizobium)及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相对丰度高于发酵初始(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pH、乳酸和多酚是影响西兰花茎叶发酵饲料中微生物物种演替的关键理化因子(P<0.05);嗜糖假单胞(Pelomonas)和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与多酚含量负相关(P<0.05),根瘤菌属(Rhizobium)与粗蛋白质、乙酸和乳酸等营养成分正相关(P<0.05),且与pH呈负相关(P<0.05).在本研究条件下,发酵处理 14 d较为适宜;同时根瘤菌属(Rhizobium)等特定微生物可能在影响西兰花茎叶发酵饲料品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西兰花茎叶 发酵饲料 微生物多样性 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葡萄新品种天工玉柱的选育

果树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天工玉柱属欧亚种,是从Banana×红亚历山大杂交的实生后代中选育出的中熟葡萄新品种。葡萄穗形为圆锥形,果粒着生紧密度中等,平均果穗质量377.1 g。果粒长椭圆形、黄绿色,果粒果形指数2.1,果粉少,平均单粒质量6.8 g,最大果粒质量达8.0 g;每粒葡萄含种子粒数1~3粒;果皮较易剥离,果肉质地适中,果汁多、香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为19.5%,可滴定酸含量为3.41 g·kg-1,维生素C含量63.7 mg·kg-1,玫瑰香型。在浙江嘉兴海宁大棚种植条件下,从萌芽到浆果成熟需120~130 d,葡萄成熟期7月中下旬。该品种萌芽率87.3%,结果枝率96.3%,每结果枝平均着生果穗1.35个,花芽分化和稳产性均好。适宜在长三角地区设施栽培。

关键词: 鲜食葡萄 新品种 天工玉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TCP蛋白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TCP蛋白是一类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广泛存在多个物种中。不同物种TCP蛋白数量差异较大,但都含有一个由5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高度保守的bHLH结构。TCP蛋白通过bHLH结构结合到基因的启动子、内含子及编码区调控下游基因表达,同时其自身的表达和活性也受多个因子的调控。近几年,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生物技术的发展,TCP转录因子的上下游调控网络逐步被揭晓。本研究主要对TCP转录因子的结构、分布,其上游调控因子和调控下游基因的分子机制最新研究以及生物学功能进行综述,并对TCP转录因子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全面了解TCP类转录因子的调控网络提供参考。

关键词: TCP转录因子 结构 调控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反硝化抑制剂原花青素对土壤氮转化及植物生长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农业生产氮肥投入量大,但利用率低,氮素损失严重.其中,由反硝化过程产生的氮素损失占比最高可达 50%以上,有效调控土壤反硝化过程对于减少农业生态系统氮素损失、降低氮素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生物反硝化抑制剂(biodenitrification inhibitors,BDIs)是一类植物分泌的次生代谢产物,其中的原花青素已被证实可促进土壤氮素储存并增加作物产量,有望成为一种高效且绿色的氮素调控物质.本文系统梳理了BDIs的发现及其反硝化抑制机制,总结了目前国内外BDIs研究领域的主要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BDIs施用技术及产品的开发、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及现代农业绿色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生物反硝化抑制剂 反硝化 原花青素 反硝化微生物 植物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柱[5]芳烃衍生物对细菌抗菌活性及生物被膜抑制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病原体的耐药性很强,其生物被膜(biofilm,BF)的形成是导致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生物被膜一旦形成,根除难度很大,会导致患者持久性感染,引发多种慢性疾病,并给全球医疗体系带来沉重负担.柱芳烃(pillararenes)是一类具有独特柱状结构的新型大环化合物,由于其在构建功能化和生物活性材料开发中的潜在应用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此外,它们在预防和控制抗生素耐药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AMR)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柱[5]芳烃衍生物对细菌病原菌的抗菌活性,并进一步揭示其在抗菌活性中的抑菌机制,尤其是对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探索新的抑菌杀菌策略,用非传统药物以解决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以期为开发新的抗菌剂防控生物被膜或治疗细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柱[5]芳烃衍生物 抗菌活性 生物被膜 耐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华猪回肠、结肠古菌结构及其与体脂沉积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瘦肉率金华猪回肠和结肠古菌菌群结构的差异,分析其与宿主体脂沉积的相关性。选取35头270日龄金华猪,测定其背膘厚和瘦肉率,从中选择出8头脂肪率最高(高脂组,H组)和8头脂肪率最低(低脂组,L组)的猪,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方法对其回肠和结肠的古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和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为回肠和结肠优势菌门;回肠优势菌属为Euryarchaeota_norank、甲烷短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和甲烷粒菌属(Methanocorpusculum),结肠优势菌属为甲烷短杆菌属、Euryarchaeota_norank和热原体属(Thermoplasma);对不同瘦肉率猪的古菌进行对比分析发现,H组的菌群多样性高于L组,且不同瘦肉率猪的古菌结构差异显著,主要体现在Nitrosopumilales_norank、Candidatus Methanomethylophilus、除硫球菌属(Desulfurococcus)、甲烷微球菌属(Methanimicrococcus)和盐红菌属(Halorubrum)等菌属上;进一步开展相关性分析发现,这些菌属的相对丰度与背膘厚存在正相关、与瘦肉率存在负相关;上述结果提示,不同瘦肉率的金华猪肠道古菌结构差异显著,差异菌属与瘦肉率和背膘厚的相关性进一步反映了猪肠道古菌可能影响其脂肪沉淀。

关键词: 金华猪 回肠 结肠 古菌 体脂沉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