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洋葱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AcPAL1)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作为植物苯丙烷类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在其生长发育、抗病抗逆等多种生命进程中起重要作用,是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第一个酶。为了研究洋葱(Allium cepa L.)PAL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花青素合成之间的关系,利用不同植物PAL基因设计简并引物,通过RT-PCR和RACE技术克隆洋葱PAL基因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KF421110),并对该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和Real-time PCR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全长2 363 bp,编码包含708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多肽;Blast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多肽与大蒜(Allium.sativum)、石蒜(Lycoris radiate)PAL蛋白相似性很高,因此被命名为AcPAL1。Real-time PCR表达分析结果表明,AcPAL1基因在白皮、黄皮和红皮洋葱中表达量依次增加;而随着鳞茎的不断膨大,其表达量却不断降低。本实验初步证实了所克隆的洋葱AcPAL1基因与花青素合成相关联,为研究洋葱PAL基因同花青素合成积累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基于耕地系数和预评价法的耕地整治潜力测算方法
《农业工程学报 》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科学合理测算耕地整治潜力,提高潜力测算结果的应用性,该文结合二调数据及农用地分等数据,进行了耕地整治数量潜力和质量潜力的测算研究,耕地整治数量潜力测算采用耕地系数法(CLC,cultivated land coefficient),耕地整治质量潜力测算采用农用地分等因子提高后的预评价法。研究表明:五华县耕地整治潜力较大,数量总潜力为841.69 hm2,各行政村数量潜力分布情况为南高北低;质量潜力方面,经过整治,耕地自然等别可平均提高1.28等,利用等别可平均提高0.71等,生产能力可提高57 862.99×104kg。该研究方法符合当地土地整治实际情况,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县域土地整治规划、划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及确定耕地整治建设重点项目区提供参考。


基于组合式排种辊的穴盘播种机的设计与机理分析
《农机化研究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穴盘精密播种设备主要用于实现穴盘精密播种,是设施播种育苗环节的关键设备,可以减轻播种作业的劳动强度,提高播种效率。针对现有圆辊型孔式穴盘播种机的排种辊更换不方便、适应性差的问题,为满足丸粒化蔬菜种子精密播种的需要,设计了一种基于组合式排种辊的穴盘播种机。该机采用可拆卸排种辊的结构形式,排种辊采用排种盘分体组合式,由独立的排种盘组合而成,针对常用的50穴、72穴、128穴标准育苗盘设计了组合排种辊,不同育苗盘的播种作业只需要更换相应的排种盘,实现一机多用,并通过对排种盘清种和护种过程进行运动和受力分析,为播种机的完善设计与试验提供理论支撑。


基于DNA池测序法筛选奶牛高信息量SNP标记的可行性
《遗传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首先选择139个牛SNP标记,利用DNA池测序法,根据测序峰图中不同碱基信号峰高的比值确定了92个SNP为高信息量标记(比值>1/2);为了进一步验证筛选的准确性,对其中59个标记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s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技术检测了122头荷斯坦牛的基因型。结果显示,检出率高于85%的标记有56个,其平均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inor allele frequency,MAF)为0.41,最小值为0.27,最大值为0.5;MAF>0.3的标记有54个,占96.4%(54/56)。文章结果表明,采用DNA池测序法筛选高信息量SNP标记是可行和可信的。
关键词: 奶牛 DNA池 SNP标记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 最小等位基因频率


北京薹草属植物资源调查与园林应用评价
《广西植物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薹草属植物适合在城市园林中作为草坪地被植物应用,对恢复与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该文为了解北京市野生薹草资源,为薹草属植物新种质选育奠定基础,从2006年春季至2008年春季在北京20个区域进行薹草属植物资源调查、收集及园林应用评价。结果表明:薹草在北京地区分布较广,在山谷路旁、田边、山坡草地,疏林下、密林下和水边湿地不同生境类型均有分布,表现出耐荫、耐旱、耐瘠薄、耐水湿等适应性强的特点。共收集与保存了21种薹草属植物,并在田间小区观测其生长情况和物候期,通过抗逆性和质量性状综合评价,筛选出适于北京地区应用的3种草坪地被植物:青绿薹草、矮丛薹草、披针叶薹草。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玉米果穗三维重建方法
《农业机械学报 》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出了一种快速、准确、自动化的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玉米果穗三维重建方法。以一定角度间隔旋转果穗获取各视角下的图像,通过双目立体视觉技术重建各视角下的玉米果穗表面点云,计算重投影误差去除点云中的外点,寻找两相邻图像的对应匹配点,并由匹配点确定果穗表面点云中三维配准点的集合,计算两相邻视角下配准点的旋转矩阵与平移向量,采用RANSAC方法检验配准模型的一致性。依次对各视角下的点云配准拼接获得整个果穗表面点云,进行冗余点去除、网格简化、纹理贴图等后处理,获得最终果穗三维造型。实验结果表明:重建模型的体积与实测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所述方法能够满足玉米果穗三维重建的需求。
关键词: 玉米果穗 三维重建 双目立体视觉 3D 匹配 SIFT 算法 RANSAC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阶段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当前我国农业信息化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期,准确界定我国农业信息化所处的发展阶段对于科学制定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至关重要。首先对国内外信息化发展理论进行了整理分析,进而提出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先后对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历程和阶段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当期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阶段进行了界定,最后提出了突出政府主导作用、注重区域协调和布局、促进产学研结合等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的政策建议。


河北雾灵山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
《水土保持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河北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内4种不同密度(881,940,1 252,1 400株/hm2)的油松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总储量变化范围为29.11~47.14t/hm2,且在一定林分密度内,随密度增加枯落物储量增加,最大持水量的变化范围为63.79~108.18t/hm2,有效拦蓄能力在43.25~81.44t/hm2之间,以1 252株/hm2有效拦蓄能力最强;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对数关系(R>0.90),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R>0.99);土壤容重均值变化范围为0.88~1.26g/cm3,总孔隙度的变化范围为46.00%~62.27%;土壤层有效持水能力以密度为1 400株/hm2时最强,有效持水量为66.17t/hm2;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R>0.84)。综合分析可知,密度为1 400株/hm2的油松林水源涵养能力最强。


青绿苔草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季节动态
《草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仪研究了青绿苔草(Carex leucochlora)在5、8、10月的光合日变化和光合-光强响应曲线。结果表明,青绿苔草光合特性受季节影响较大。5月光合作用特性中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参数日变化均为双峰型曲线,存在光合"午休"现象,而8、10月均为单峰型曲线。不同季节光合特性的变化与环境有密切关系,最大净光合速率与土壤含水量、气温相关性较高。青绿苔草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较低,水分利用效率较高,表明青绿苔草较耐旱节水。不同月份青绿苔草净光合速率较低,5、8月份光补偿点小于20μmol·m-2·s-1,光饱和点也小于1 000μmol·m-2·s-1,10月光补偿点也仅为30μmol·m-2·s-1,光饱和点为1 047μmol·m-2·s-1,为典型的耐阴植物特征,表明青绿苔草具有较强的耐阴性。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芥蓝遗传多样性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芥蓝的研究多集中在分类、常规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等方面。随着芥蓝杂交种的问世,杂交种的优势越来越突出,市场效果明显,因此,对芥蓝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等研究尤为重要。选取分布在甘蓝9条染色体上的55对SSR引物,从中筛选出多态性好、分布均匀的15条SSR引物对98份芥蓝自交系进行分析,共得到65个多态性带型。采用UPGMA方法构建了一张聚类图,在相似系数为0.71时,将98份芥蓝自交系初步分为1,2,3,4,5组。研究结果为芥蓝育种中的亲本选配、杂交种鉴定和资源保护等提供了依据。在试配芥蓝新组合时,应选择遗传距离较远的自交系作为重点材料,后代的杂种优势会更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