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水稻耐冷性的研究进展
《浙江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低温灾害发生频率增加,水稻耐冷育种研究已经成为保障水稻生产的一个重要内容,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水稻耐冷性是一条优于传统育种的有效途径。根据低温信号转导途径,将耐冷基因分为三类:蛋白激酶(CDPK,MAPK等)基因、转录因子(ICE1/ICE-like,CBF/DREB,MYB等)基因、功能基因(合成渗透调节物质基因、脂肪酸去饱和代谢关键酶基因等),文章全面详细地阐述了这三类基因在水稻耐冷基因工程育种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该领域尚存在的一些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杀菌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浙江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为了筛选对苹果斑点落叶病防治效果相对较好的药剂,对代森锰锌、己唑醇、异菌脲、苯醚甲环唑和多抗素等5种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田间推荐使用浓度下,50%异菌脲1 000倍液和70%代森锰锌500倍液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平均防效高达89.5%和85.6%,防效最好;10%苯醚甲环唑600倍液防效最差,仅为65.3%,但与5%己唑醇666倍液和10%多抗素1 000倍液防效差异不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时期嫁接感染甘薯病毒病(SPVD)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植物保护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甘薯不同生育时期感染甘薯病毒病(SPVD)对甘薯产量的影响,并建立产量损失估计模型,以‘郑薯20’和‘徐薯25’两个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分4个时间嫁接感染SPVD。试验结果表明,感染SPVD的甘薯病情指数随着嫁接时间推迟而降低,叶绿素含量随嫁接时间推迟而逐渐提高,单株鲜重和干重随着嫁接时间的推迟逐渐增加。根据2012年试验结果,建立了病情指数(X)与产量损失率(Y)之间的关系模型:Y=0.727 6 X+23.279,R2=0.8845,并利用2013年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甘薯病毒病(SPVD) 嫁接时期 产量损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淮海区域主栽玉米品种耐阴性差异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黄淮海区域主栽玉米品种耐阴性能,以该区域大面积种植和2011年以来审定通过的30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在玉米18片叶龄期进行人工遮阴处理,遮阴7 d后恢复正常光照,研究玉米品种耐阴性差异。结果表明,基于产量减幅情况筛选出耐阴性强的品种为俊达001、郑单958、郑单23、隆平206、蠡玉16、伟科702、豫禾988、郑黄糯2号,耐阴性较差的品种为浚单26、中科11、蠡玉35、新单29、新单36、吉祥1号和豫龙1号。玉米株高变化对弱光的响应不同,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遮阴处理拉长了雌雄间隔期,郑单958、豫禾988和隆平206等耐阴性品种雌雄间隔期变化较小;遮阴处理降低了籽粒授粉率,授粉率下降较明显的品种有新单36(67.37%)、农禾518(63.36%)、中科11(58.00%),授粉率下降幅度较小的品种有滑丰8号(2.56%)、郑单958(13.78%)、郑单136(14.33%)。弱光胁迫下,雌雄间隔期拉长、授粉率下降是导致玉米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也是鉴定玉米品种耐阴性的主要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50g/L醚菌·氟环唑SC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凯里学院学报 》 2015
摘要:为了丰富河南省直播稻田水稻纹枯病防治药剂品种,2014年在河南开封杜良旱直播稻田进行了250 g/L醚菌·氟环唑SC的田间试验。8月15日即水稻纹枯病发生初期,喷施一次250 g/L醚菌·氟环唑SC,施药量600~750 g/hm~2(有效成分150~187.5 g/hm~2),10 d后(8月25日)再喷一次,9月4日调查结果表明,600~750 g/hm~2药剂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为80.19%~84.34%,与对照药剂的处理差异不显著。250 g/L醚菌·氟环唑SC对水稻安全,可作为水稻纹枯病防治的备选药剂。
关键词: 250 g/L醚菌·氟环唑SC 水稻纹枯病 防治效果 田间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芝麻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SiPDS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来自芝麻的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phytoene desaturase gene,PDS)的分离鉴定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根据已报道植物PDS基因的氨基酸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扩增出编码芝麻新蔡选抗PDS基因c DNA的中间片段。利用电子克隆技术,从芝麻EST数据库中比对得到一条高度同源的序列,并通过RT-PCR方法,从新蔡选抗成功克隆了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的c DNA,命名为Si PDS(Gen Bank登录号:KJ191121)。c DNA序列全长2 273 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743 bp,编码580个氨基酸。根据克隆获得的全长c DNA序列设计引物,从新蔡选抗DNA中克隆获得Si PDS基因的全长DNA,长度为5 592 bp,转录区包括14个外显子和13个内含子。序列分析表明,Si PDS与其他植物的PDS蛋白序列高度相似;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芝麻Si PDS与黄芩的亲缘关系最近。Si PDS基因可以用作植物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载体的内源检测基因,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芝麻农艺性状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芝麻 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SiPDS)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HS-SPME的超声波辅助提取香椿挥发性成分工艺优化
《天津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以中牟棚栽红油香椿嫩芽为试验材料,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采用单因素分析结合正交试验对超声波辅助萃取香椿风味物质进行工艺优化,并对萃取物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顶空固相微萃取最优条件为萃取头50/30μm DVB/CAR/PDMS、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30 min的基础上,超声波辅助乙醚法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2,萃取功率240 W,提取温度40℃,提取次数3次。风味物质检测结果显示,超声波辅助联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UWEC2H5OC2H5)检测出风味物质69种,比HS-SPME法多6种;HS-SPME-UWE-C2H5OC2H5法含量最高的为芳香族/烃类物质(41.83%)和萜烯类物质(22.10%),HS-SPME法则是醛类物质(34.57%)、萜烯类物质(21.88%)和噻吩类物质(12.7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