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栉孔扇贝全生长周期营养品质变化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水产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栉孔扇贝的生长性状和营养组分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养殖海域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自2020年10月(6月龄)至2022年4月(24月龄)期间在山东荣成爱伦湾扇贝养殖区3个固定站位(N 37°09′29″,E 122°34′46″;N 37°10′05″,E 122°35′57″;N 37°10′13″,E 122°35′05″)每月采集海水和扇贝样品(2021年10月—2022年4月样品隔月采集1次),2020年10月(6月龄)至2021年4月(12月龄)样品为1龄贝,2021年5月(13月龄)至2022年4月(24月龄)样品为2龄贝,测定不同月龄扇贝生长性状和营养成分含量以及海水环境指标,利用相关性网络分析影响其营养组分累积的相关因子。结果表明:春季和秋季水温适宜,叶绿素a含量高,饵料丰富,溶解氧含量也高于其他季节;春季和秋季为栉孔扇贝快速生长期,1龄贝壳长增长较快,2龄贝(18~24月龄)个体质量和软体质量快速增长,为扇贝育肥的关键期;营养成分中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随贝龄增长而增加,存在季节差异,冬春季脂肪含量较高,夏秋季蛋白质含量较高;相关性分析显示,栉孔扇贝营养成分累积和含量波动受贝龄、生长周期以及环境因子多重影响,生长受水温、溶解氧水平和叶绿素a含量影响较大。本试验结果可为扇贝养殖提供参考。


凡纳滨对虾大水面高盐养殖水体叶绿素a的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渔业科学进展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渔盐一体化”是山东省滨州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盐田养殖的重要模式。为了解该模式下养殖水体浮游植物的叶绿素a (Chl-a)浓度、粒径结构的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于2021年5—7月分别在养殖的初期、中期和收获期,测定高盐组(S=54)和对照组(S=32)养殖水体的分级Chl-a浓度[小型浮游植物(micro Chl-a)、微型浮游植物(nano Chl-a)、微微型浮游植物(pico Chl-a)、总Chl-a浓度]及相关环境参数的日变化和月变化。结果显示,日变化:对于总Chl-a浓度,高盐组无显著日变化(P>0.05),对照组在5月和6月存在显著的日差异(P<0.05)。对于浮游植物粒径结构,高盐组7月的pico Chl-a日变化显著(P<0.05);对照组7月的micro Chl-a和6月的nano Chl-a日变化显著(P<0.05)。月变化:两盐度组pico Chl-a、nano Chl-a和total Chl-a最低值和最高值都分别出现在6月和7月。且7月的总Chl-a显著高于5月和6月(P<0.05)。高盐组水体中nanoChl-a占主要优势,随着养殖的进行粒径结构特性出现了演替,其中,picoChl-a对总Chl-a贡献率由5月的6.43%提高至7月的16.81%,超过了micro Chl-a的贡献率。对照组5月和6月以micro Chl-a占主要优势,分别占59.64%和57.49%,其次是nano Chl-a,分别占35.46%和36.90%,7月以nano Chl-a占主要优势,贡献率达53.09%。冗余分析(RDA)显示,Chl-a浓度与水温显著正相关,nanoChl-a的贡献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高盐组总Chl-a浓度与硅酸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磷酸盐、溶解有机氮、溶解有机磷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对照组总Chl-a与溶解有机氮显著正相关,与硅酸盐、亚硝酸盐浓度呈显著负相关。总体来讲,高盐组水体Chl-a浓度日变化较小,浮游植物粒级随养殖进行逐渐趋于小型化,可能与温度升高和较高的有机氮水平有关。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叶绿素a 粒级结构 营养盐 海水养殖池塘


渔获物海上称重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展望
《渔业现代化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产品加工是将水产原料转化为具有形态、品质和价值的产品过程,其中称重是关键的工序。随着海洋工程技术不断发展,船舶装备不断智能化和自动化,海上称重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海洋产业中越来越重要。国内由于缺少深入研究,现有的称重传感器在船载状态下的稳定性和精度都较差,还没有相应专业化船载称重设备出现。在海洋环境中对水产品进行分级、包装、储存和质量控制,面临海洋环境和船舶晃动等诸多挑战。文章介绍了海上称重的背景、现有设备的种类及优缺点,分析了称重补偿算法技术特点及其在水产品加工中的应用优势,并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以及现状进行总结。为解决在复杂海况下的动态称重,需要收集和分析不同海域、船型、载荷、工况下的称重数据,从而为称重补偿算法的优化和验证提供依据。研究表明,专业化船载称重设备的研发及其标准规范的制定,不仅可以提高称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可以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 水产品加工 船载水产品称重 称重补偿算法 海上称重数据库


黄斑蓝子鱼幼鱼对水温、盐度和溶解氧的耐受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黄斑蓝子鱼(Siganus oramin)幼鱼对养殖环境的耐受力,对体质量为(3.25±0.83) g的黄斑蓝子鱼幼鱼开展了水温、盐度和溶解氧等环境因子的耐受性实验,同时监测了极限水温和盐度条件下黄斑蓝子鱼幼鱼的耗氧率和呼吸频率变化,以期为黄斑蓝子鱼的养殖生产提供参考。结果显示,黄斑蓝子鱼幼鱼适宜水温为23.0~28.0℃,可耐受的水温范围为12.1~32.5℃;适宜盐度为8.0‰~59.0‰,可耐受的盐度范围为3.5‰~75.0‰;正常环境下窒息临界点溶解氧质量浓度为(1.47±0.52) mg·L-1。临近耐受极限的水温和盐度均对黄斑蓝子鱼幼鱼的窒息临界点、窒息点以及极限低氧耐受有较大影响,其中低盐对窒息点的影响最大。研究表明,黄斑蓝子鱼幼鱼对温度和盐度耐受范围较广,但超出适宜范围时耗氧率和呼吸频率均发生显著性变化,出现应激反应;黄斑蓝子鱼幼鱼窒息点高,易缺氧,建议养殖全过程溶解氧质量浓度不低于6 mg·L-1。


鲤多拷贝基因MRC1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露糖受体C1型基因(mannose receptor C-type 1, MRC1)是C型凝集素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其编码的甘露糖受体是一种模式识别受体,在先天免疫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MRC1基因在哺乳动物免疫反应中的作用被广泛研究,但在鱼类中的研究较少。近年来,随着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的发展,由病原微生物引发的疾病频繁暴发,其中,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是常见的致病菌之一。本研究首次在鲤(Cyprinus carpio)全基因组范围鉴定MRC1基因,共发现11个基因拷贝,并进行了功能域预测、共线性分析、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MRC1基因在物种进化过程中保守程度较高。拷贝数比较分析发现,MRC1基因在不同物种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拷贝现象,在多数鱼类中发现2个拷贝,而在鲤中发现多达11个拷贝。同时,比较了各拷贝在健康鲤脑、肌肉、肝脏和脾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发现在免疫相关组织脾脏中的表达量相对高于其他组织。进一步对感染嗜水气单胞菌4、12、24 h后在鲤脾脏中的表达进行差异比较分析,发现不同拷贝的表达特征各有差异,其中,HHLG13g0734在感染嗜水气单胞菌4 h后表达显著上调,HHLG13g0734在感染24h后表现出极显著上调,HHLG3g0497在整个感染过程中表达显著下调,表明鲤MRC1基因只有部分拷贝保留了免疫相关功能及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鲤MRC1基因在抵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过程中发挥的免疫功能,并为分子选育抗病新品系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
关键词: 鲤 甘露糖受体C1型 多拷贝基因 系统进化树 嗜水气单胞菌


ChatGPT助推渔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与展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hat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是OpenAI团队根据GPT系列模型相关研究成果发布的最新版本。目前,各领域正积极推进与ChatGPT的快速融合,协同推动行业发展,并取得了一些应用成果,然而渔业领域与ChatGPT的融合研究鲜有报道。随着科技的进步,渔业已经从粗放的养殖模式逐步发展为智能化、精准化和无人化的新阶段。新的发展阶段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和新应用场景,ChatGPT与渔业结合有望助推渔业新质生产力的产生,提高渔业的智慧化程度。本文结合渔业发展现状,综述了ChatGPT这种新兴的人工智能语言处理模型在渔业领域中的应用潜能,包括智能化的推荐育种方案、工厂养殖管理、健康监测与病害预警和渔业资源监测与利用等方面,以期为助推渔业新质生产力的产生与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ChatGPT 渔业 智能化 深度学习 新质生产力


基于增强回归树的西非北部沿海底拖网主要商业头足类CPUE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 2024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西非北部沿海不同环境因子对章鱼、墨鱼和鱿鱼等主要商业头足类单位捕捞努力量(CPUE)影响的规律,为合理规划商业性捕捞生产和科学渔业管理等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9-2021年西非北部沿海底拖网渔业数据,使用增强回归树模型(BRT)分析主要商业头足类对于海表面温度(SST)、叶绿素质量浓度、海表面盐度、海表面高度异常,溶解氧浓度、降水量、经度、纬度、海底深度、离岸距离和时间等环境因子的响应规律。【结果与结论】BRT模型在渔业研究中尤其在数据处理方面较传统模型优势明显。本研究以相对重要性值划分11个环境因子对于商业头足类(章鱼、墨鱼和鱿鱼)CPUE影响的强弱:强重要性(10%以上)、一般重要性(5%~10%)和弱重要性(5%以下)。BRT拟合结果表明,SST、纬度、降水量和离岸距离对章鱼CPUE影响有强重要性,纬度、SST、叶绿素质量浓度对墨鱼CPUE影响有强重要性,而降水量、溶解氧浓度、SST对于鱿鱼CPUE影响有强重要性。纬度对章鱼和墨鱼的CPUE影响有强重要性,较高的CPUE分别出现在24°N以南(章鱼)和23°N―27°N之间(墨鱼);离岸距离对章鱼和鱿鱼CPUE影响均在一般重要性以上,离岸30~70 km范围内CPUE较高;3种头足类中,鱿鱼CPUE受时间影响最大,较高CPUE出现在1月和7月。环境因子中,SST对3种头足类影响均有强重要性,相对重要性均在20%以上,其中对于章鱼和墨鱼影响效应相反,章鱼趋暖而墨鱼趋寒;溶解氧浓度与鱿鱼CPUE呈正相关;叶绿素质量浓度对墨鱼CPUE影响有强重要性,叶绿素质量浓度较低时CPUE较平稳,但当质量浓度超过4 mg·m-3时CPUE却逐渐下降。降水量对于3种头足类CPUE影响均在一般重要性以上,随降水量增加,鱿鱼CPUE有所上升,而章鱼和墨鱼CPUE先升高后降低。
关键词: 西非海域 底拖网 头足类 增强回归树 单位捕捞努力量 环境因子


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4类水产品中甲霜灵的残留量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出了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鱼、虾、蟹、贝4类水产品中甲霜灵残留量的方法。取样品(5±0.05)g,加入10 ng的内标甲霜灵-d6,静置10 min,用10 mL含1%(体积分数)乙酸的乙腈溶液涡旋混合、离心。取上清液,于45℃氮吹至0.5 mL以下,加入7.5 mL 20%(体积分数,下同)乙腈溶液混匀,用7.5 mL正己烷去脂,Agela Cleanert S C18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所得溶液于45℃氮吹至干,用1 mL 20%乙腈溶液复溶,混匀后过0.22μm针式水相尼龙滤膜,滤液收集至进样小瓶中。以SHISEIDO CAPCELL PAK C18色谱柱为固定相,以不同体积比的0.1%(体积分数)甲酸溶液和乙腈的混合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甲霜灵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1.0~100.0μg·L-1,检出限(3S/N)为0.5μg·kg-1。以不同品种水产品为空白基质,在1.0,2.0,10.0μg·kg-1等3个浓度水平下,甲霜灵的回收率为93.8%~105%,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13%。
关键词: 甲霜灵 水产品 同位素稀释法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长江安庆江段存在溯河洄游型和淡水定居型刀鲚实证研究
《渔业科学进展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长江十年禁渔后安庆江段刀鲚的生境履历,利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研究安庆江段不同类型长颌刀鲚(Coilia nasus)和短颌刀鲚的耳石Sr和Ca微化学特征。结果显示,根据耳石Sr/Ca值的变化值将安庆江段的短颌刀鲚分为2类,一类是其比值为一直小于3.0的低值,表明其纯淡水的生境履历;另一类是其比值不仅有小于3.0的低值区,还有大于3.0的高值区(小于7.0),表明其不仅有淡水的生境履历,还有高盐度的河口半咸水生境履历。长颌刀鲚的耳石Sr/Ca值均具有小于3.0的低值区和大于3.0 (甚至大于7.0)高值区的显著波动,表现为典型的淡水、河口半咸水及海水的溯河洄游型生境履历,Sr含量面分析图谱也可印证上述结果。本研究表明,长江安庆江段刀鲚群体组成较为复杂,同时存在溯河洄游型、淡水定居型短颌刀鲚和溯河洄游型长颌刀鲚3种生态表型个体。
关键词: 长江 安庆江段 长颌刀鲚 短颌刀鲚 电子探针微区分析 生境履历


硬刺高原鳅生长特性的模型分析与比较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2022、2023年在黄河干流甘肃、宁夏段采集的274个硬刺高原鳅样本进行分析,旨在深入理解其生长特性,并丰富硬刺高原鳅的生物学研究内容。研究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VBGF)、逻辑斯谛生长方程(Logistic GF)、Gompertz生长方程和幂指数生长方程对样本进行生长模拟,使用最大似然法估算模型参数,并依据AIC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评估各模型的拟合效果,选择最佳模型,分析硬刺高原鳅的年龄组成及其生长特性。结果显示,VBGF生长方程(AIC值:63.74)为硬刺高原鳅的最适生长模型,其次为Gompertz生长方程(AIC值:64.11)、幂指数生长方程(AIC值:64.12),拟合效果最差的为Logistic生长方程(AIC值:65.05),其中硬刺高原鳅全长VBGF生长方程为:■体质量生长方程为:■。研究结果可为硬刺高原鳅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硬刺高原鳅 耳石 年龄与生长 生长模型 生长特性 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 Gompertz生长方程 幂指数生长方程 资源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