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小农户的带动作用分析--来自世行六期项目贵州项目区的调查证据
《山西农经 》 2023
摘要:我国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禀赋差异大,丘陵山区地块零散,小农户家庭经营是我国农业较长一段时间的主要经营方式.农民专业合作社相较小农户分散经营,具有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等制度优势.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小农户的带动作用是关键.文章基于世行六期项目贵州项目区调查情况,就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小农户的带动作用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拓展增收空间,增加农户收入,改善生产基础设施,盘活农户资源要素,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


束花石斛回归喀斯特原生境十年生长发育特性
《农技服务 》 2023
摘要:为探索束花石斛(Dendrobium chrysanthum Wall.ex Lindl.)回归原生境生长发育特征和特性,于2011年将束花石斛干枯茎作为母株引种到兴义喀斯特山地,10年后(2021年),分别于4月、5月、7月及12月测量9株束花石斛增殖情况及茎长、茎节长、茎宽、叶长、叶宽等指标.结果表明:2021年5月束花石斛增殖低位芽共1个,7月增殖低位芽共6个,12月增殖低位芽5个;高位芽在7月萌发12个,12月增殖14个;2021年束花石斛植株出现干枯茎和断茎,说明其适宜生长周期为10年;兴义地区喀斯特环境下的年平均温差、最冷月温差对束花石斛影响不明显,但高温对其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束花石斛栽培时间越长,继代茎长和茎宽等指标越优,适合不超过10年的长周期推广种植.


黔东南地区鲜食辣椒设施栽培高产高效技术-以三穗县为例
《基层农技推广 》 2023
摘要:黔东南州作为贵州省鲜食青椒主产区之一,年种植面积为30余万亩。黔东南州5—6月雨水较多,露地栽培辣椒易受病原菌侵染而发生病害,降水、大风等外部因素加快了病害传播,导致辣椒减产减质,椒农收益降低。设施栽培能够规避风险,利用温室大棚、塑料大棚实现环境可控,提早或延后辣椒上市时间,增加辣椒产量,改善果实品质,达到高产高效生产的目的。为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2022年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辣椒研究所在三穗县瓦寨镇观音阁村开展鲜食辣椒大棚设施栽培前期试验示范,总结了育苗、整地、移栽、水肥管理、温度控制、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生产技术,提升了鲜食辣椒设施栽培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推动当地鲜食辣椒设施栽培产业发展、促进椒农增收提供一定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贵州地方水稻广亲和资源筛选
《西南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贵州地方水稻品种资源的广亲和基因,为籼粳杂交水稻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S5n、S5i和S5j序列存在136 bp差异,采用分子标记辅助筛选贵州地方水稻广亲和资源.[结果]利用分子标记qh在609份贵州地方水稻种质资源中筛选到糯旱谷-1、本地燕麦谷、旱谷、纳包糯旱稻2号、弼佑旱稻、双江旱稻、八百粒和旱禾-3共8份广亲和水稻资源.通过分子标记检测8份广亲和水稻资源S5位点OFR3、OFR4和OFR5的基因型,其中八百粒基因型为+-n,为广谱性广亲和品种.[结论]贵州地方水稻资源品种八百粒为广谱性广亲和品种,qh标记可用于广亲和基因资源筛选.
关键词: 水稻 广亲和基因 分子标记 贵州地方品种 资源筛选


新型微量肥料硅钙钾镁肥用量对甘蓝型油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新型微量肥料硅钙钾镁肥施用量对甘蓝型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油菜高产稳产栽培提供新的肥料选择,并为贵州油菜轻简化栽培减肥增效研究提供新方法。【方法】以基肥纯施复合肥为对照(CK),连续2年(2020-2022年)开展油菜基肥配施不同用量硅钙钾镁肥处理(300 kg/hm~2、600 kg/hm~2、900 kg/hm~2、1 200 kg/hm~2、1 500 kg/hm~2、1 800 kg/hm~2)的肥料试验,分析硅钙钾镁肥不同施用量处理的油菜产量、植株性状和品质性状差异。【结果】基肥配施硅钙钾镁肥有利于促进油菜生长,有效提高油菜产量。与CK相比,2年基肥配施硅钙钾镁肥处理油菜籽产量分别增加0.48%~4.34%和0.93%~8.40%;硅钙钾镁肥施用量与油菜产量回归分析表明,2年基肥配施硅钙钾镁肥用量分别为1 484.46 kg/hm~2和1 402.64 kg/hm~2时油菜产量达最高,分别为2 267.93 kg/hm~2和2 909.45 kg/hm~2。基肥配施硅钙钾镁肥能显著增加单株角果数及主序长度,优化株高、分枝数、千粒重、角粒数等,降低芥酸和蛋白质含量,提高含油率及产油量。【结论】综合经济效益及油菜籽产量,油菜基肥配施硅钙钾镁肥1 400~1 500 kg/hm~2的效果最佳。


氮肥用量对高寒地区白萝卜产量与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氮肥不同用量对白萝卜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为贵州高山冷凉蔬菜白萝卜栽培的最佳氮肥施用技术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草海镇,以白萝卜为试验材料,以不施肥为对照(CK),在磷钾用量不变的条件下,研究氮肥不同施用量[0(N0)、60 kg/hm~2(N60)、120 kg/hm~2(N120)和180 kg/hm~2(N180)]对白萝卜产量、生物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氮肥不同施用处理白萝卜的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存在差异。与CK比,不同氮肥处理均可提高白萝卜的产量、生物量和养分累积,从而有效提升氮素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其中,以氮肥施用量N120处理的效果最佳,白萝卜的产量、产值和经济效益较高,分别为104 050 kg/hm~2、104 050元/hm~2和101 628元/hm~2;收获期叶片生物量最大,为2 532.7 kg/hm~2,较CK显著提高41.8%;收获期叶片和肉质根的氮、磷、钾含量较高,分别为2.94%、0.435%、3.39%和2.55%、0.440%、3.62%。收获期叶片和肉质根的氮、磷、钾累积量均以施氮N180处理最高,分别较CK显著提高76.5%、105.2%、89.6%和116.7%、100.5%、92.2%,但与施氮N120处理差异不显著;施氮N120处理氮素吸收利用率(REN)达56.45%,显著高于施氮N180处理。【结论】综合不同施肥处理白萝卜的经济指标和养分吸收特征,以纯氮施用量120 kg/hm~2+纯磷施用量150 kg/hm~2+纯钾施用量150 kg/hm~2效果最佳,可有效提高氮素利用效率,降低氮素损失,同时保证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氮肥 高山冷凉蔬菜 白萝卜 产量 生物量 养分吸收利用


赋形剂对冷冻干燥桑葚果粉储藏稳定性的作用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赋形剂对冷冻干燥桑葚果粉储藏稳定性的影响,改善果粉在储藏过程中出现的品质劣化现象,通过检测果粉在不同储藏温度下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花色苷含量、色值及微观结构考察赋形剂对冻干果粉的影响。结果表明,果粉在低温环境(5℃)下保藏品质最好,添加麦芽糊精(maltodextrin, MD)、阿拉伯胶(arabic gum, AG)、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 WPI)均可提高果粉贮藏稳定性,表明赋形剂可通过提高反应活化能降低反应速率进而改善冻干桑葚果粉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劣变。其中乳清分离蛋白及其复配物对果粉储藏稳定性改善效果最佳,相比于原果浆组(original pulp, OP),乳清分离蛋白及麦芽糊精复配组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在5℃储藏条件下,下降速率降低了46.2%,色泽提高速率为0.054/d,比原果浆组下降了64.8%,色差值活化能提高到37.03 kJ/mol。通过扫描电镜分析表明,添加赋形剂后的果浆能形成疏松多孔、表面光滑、孔径大小相近的微观结构,其中乳清分离蛋白形成延展性好、孔洞分布均匀、大小较一致、表面光滑的网状包覆层结构,从而提高干燥效率以减少营养物质和抗氧化性成分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