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佛手瓜叶片光谱特征与SPAD值估算模型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构建佛手瓜叶片叶绿素含量估算模型,为实现高光谱技术监测佛手瓜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提供参考依据。利用SPAD-502 PLUS叶绿素仪同步测定佛手瓜叶片的SPAD值,以Field Spec 3地物光谱仪采集佛手瓜叶片光谱数据。对原始光谱去噪处理后经一阶微分变换、倒数对数变换和倒数对数的一阶微分变换提取其特征波段,然后利用红边及绿峰位置构建了SPAD值的预测模型,并采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误差(RE)对模型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在400~1 000 nm波长范围内,佛手瓜叶片光谱特征在可见光区的绿峰波段反射率在22%左右,在近红外区形成高反射率,达到56%左右。通过对原始光谱曲线进行一阶微分变换、倒数对数变换和倒数对数的一阶微分数学变换后,提取出佛手瓜叶片的特征波长分别有520、550、640、650、670、680、700 nm。以单一红边位置与佛手瓜SPAD值建立的模型,r~2为0.814 2,以此模型进行SPAD值预测,得到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为0.833 7,RMSE为2.83,RE为4.36%;以红边与绿峰位置和佛手瓜SPAD值建立的模型,r~2为0.824 7,同样以该模型进行SPAD值预测,得到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为0.885,RMSE为2.16,RE为3.43%。构建的红边及绿峰位置的回归预测模型对预测佛手瓜叶片SPAD值是可行的,为佛手瓜生产精准调控、产量评估和科学管理提供必要技术支撑。


高通量测序解析烟草苗床期基质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变化
《中国烟草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和目的】烟苗的生长发育状况与育苗基质微生物密切相关,为了解烟苗育苗阶段基质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特征。【方法】采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对育苗基质中细菌和真菌群落进行测序与分析。【结果】不同育苗阶段基质(播种后第10~66 d)真菌和细菌在菌群结构及相对丰度均存在差异。基质中优势细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65.60%~72.80%)、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6.75%~21.35%)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1.38%~4.67%);优势细菌属均为德沃斯氏菌属Devosia(4.81%~14.20%)、罗河杆菌属Rhodanobacter(1.60%~6.19%)、戴氏菌属Dyella(0.38%~8.92%)等,其中,德沃斯氏菌属和罗河杆菌属在播种第66 d的相对丰度较第10 d分别降低8.6%和3.31%。播种第38 d基质细菌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ACE丰富度指数最低,分别为7.25和1161.10;播种第24 d和66 d基质细菌Shannon多样性指数最高,分别为8.15和8.01。基质中优势真菌门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16.84%~23.55%)、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4.93%~11.95%)和Aphelidiomycota(0.04%~5.32%);优势真菌属均为假裸囊菌属Pseudogymnoascus(0.42%~11.63%)、节丛孢属Arthrobotrys(0.28%~14.29%)、革菌属Tomentella(0.21%~8.96%)等,其中,节丛孢属和革菌属在播种第52 d的相对丰度较第10 d分别提高14.01%和8.57%。播种第24 d基质真菌Shannon多样性指数最低,为3.93;播种第10 d和52 d基质真菌Shannon多样性指数最高,分别为5.57和5.86。功能预测显示,播种66 d内烟苗基质细菌主要功能分布在代谢类、遗传信息处理类和环境信息处理类等;真菌主要功能分布在腐生类和外生菌根类。【结论】烟草苗床期基质细菌和真菌群落种类无显著变化,但其相对丰度与多样性指数在不同育苗阶段存在差异。
关键词: 苗床期 育苗基质 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 群落结构 烟苗 微生物多样性


永福报春苣苔叶片扦插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贵州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永福报春苣苔(Primulina yungfuensis)叶片在扦插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为其扦插繁育技术和外源激素调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永福报春苣苔叶片为插穗,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其扦插过程中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异戊烯基腺苷(IPA)、脱落酸(ABA)、玉米素(ZT)、反式玉米素核苷(TZR)及赤霉素(GA1,GA4,GA7)含量的变化,并观察其生根发芽情况.[结果]永福报春苣苔叶片插穗生根类型主要为愈伤组织生根型.插穗扦插过程中叶片各种内源性激素呈不同的变化趋势,生长素IAA、IBA和IPA含量整体呈先升后降趋势,细胞分裂素ZT和TZR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趋势,ABA含量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GA1含量呈微降-迅速上升-下降趋势;GA4和GA7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激素含量的变化均存在一定关联性,主成分因子PC1和PC2的累计贡献率达92.73%,主成分因子PC1中,载荷最高且为正值的因素为IAA,载荷值为0.762;主成分因子PC2中,载荷最高且为正值的因素是ZT和TZR,载荷值分别为0.454和0.329.不定根开始发生阶段IAA和TZR的含量达峰值,其后通过消耗实现不定根的大量生长;ZT在不定根大量发生阶段达到峰值,随后降低.[结论]在永福报春叶片扦插过程中,多种激素协同作用促进扦插生根,IAA、ZT和TZR是永福报春苣苔叶片插穗生根进程中的关键植物激素,对插穗生根进程中多种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存在重要影响.


微波辅助杀青工艺对贵州针茶品质的影响
《广西林业科学 》 2023
摘要:为给贵州针茶加工技术提升及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在现有贵州针茶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将传统的蒸汽杀青工艺改为蒸汽+微波杀青工艺,并对两种杀青工艺所制茶样的感官品质、主要品质成分及香气组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蒸汽+微波杀青工艺所制茶样感官审评总分高于蒸汽杀青工艺所制茶样;蒸汽+微波杀青工艺所制茶样的L-茶氨酸含量比蒸汽杀青工艺高,蒸汽杀青工艺所制茶样的咖啡碱和茶多酚含量比蒸汽+微波杀青工艺高;蒸汽+微波杀青工艺所制茶样共检测出69种香气组分,蒸汽杀青工艺所制茶样共检测出65种,两个茶样共检测出59种相同的香气组分.蒸汽+微波杀青工艺可降低针茶苦涩味,提升香气.


红托竹荪新品种'黔荪yzs020'
《园艺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黔荪yzs020’是从贵州织金县苦竹林采集的野生红托竹荪子实体经组织分离和系统选育获得。清香、群生、高12~20 cm;菌盖钟形、凹陷形成网格、网格较浅;孢子少,幼时棕绿色、成熟后黑色,椭圆形、表面有凹陷;菌裙占整株高50%~60%,上部褶皱多,中部较厚,下部裙摆大;菌柄棒状、顶部略小、肉质由3层不规则网孔构成,直径3~5 cm,长10~18 cm;菌托薄,质量占整株40%~50%,粉红色,受到强光、雨水冲洗变为紫或紫蓝色。适宜贵州中低海拔区域覆土种植,鲜品产量150~160 g·袋-1。


芹菜光响应转录因子AgHY5的克隆及不同光质下表达模式分析
《植物生理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HY5 (elongated hypocotyl 5)转录因子能促进植物光形态建成和次生代谢产物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为深入研究AgHY5在紫色芹菜(Apium graveolens)光形态建成、花青素生物合成中的作用,本文通过克隆得到AgHY5的CDS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分析AgHY5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及不同光质下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 AgHY5完整CDS序列共474 bp,编码氨基酸157 aa,蛋白分子量为17.33 kDa,等电点(pI)为10.47,有1个bZIP-HY5-like保守域,属于亲水性蛋白。进化上,芹菜AgHY5与胡萝卜DcHY5蛋白进化关系最近。不同光质下,复合光红:蓝=3:1 (3R1B)条件下芹菜株高、单株重最大, 2R2B处理的芹菜茎最粗;单色蓝光(B)条件下紫色芹菜叶柄的花青素含量最高。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 AgHY5在紫色芹菜叶柄中的表达量最高,叶片中最低;在不同光质条件下, AgHY5在单色蓝光下表达水平最高,且花青素含量与基因表达量的相关系数为0.358。本研究结果为提升紫色芹菜品质、探究AgHY5转录因子在芹菜中的功能以及对花青素合成及调控机制提供研究基础。
关键词: 紫色芹菜(Apium graveolens) 光响应 AgHY5 花青素 表达分析


贵州茯茶散茶发花条件优化及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现代食品科技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贵州是我国茶树品种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茶园面积大,但经济产值低,夏秋茶浪费严重,品种结构单一.该研究以贵州省安顺市黑毛茶为供试原材料,人工接种茯砖茶"金花"发酵剂,优化散茯茶发花工艺条件,并开展了理化指标变化及真菌多样性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优化试验分析不同因素对黑毛茶散茶发花的影响.结果表明,其最佳发花条件为:含水量 30%、温度24℃、发酵时间9 d及接种量1:100(m/m).在此发花条件下,成品散茯茶冠突曲霉孢子数为3×108 CFU/mL,水分、总灰分、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含量分别为3.0%、6.8%、12.0%、2.4%、42.6%.经过上述优化后,茶汤色明亮,金花茂盛,香气纯正,滋味醇和.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发酵时间下散茯茶的真菌多样性.结果表明,发酵3 d后,曲霉属(Aspergillus)相对丰度达到98.8%.该研究优化了贵州散茶发花的工艺条件,对提高茯砖茶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为其他茶叶散茶发花工艺提供参考.


不同调酸措施对西南山地酸化土壤改良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西南山地土壤不断酸化的问题,通过在贵阳、南宁、绵阳和恩施4个试验站开展长期联合定位试验,对比不同调酸措施对土壤改良及玉米增产的综合效应,揭示措施与玉米产量的互作关系,为建立西南山地玉米高产稳产技术体系提供支撑。试验设置农民习惯(A1、CK)、土壤调理剂(A2)、施石灰(A3)、施有机肥(A4)、前作种植绿肥(A5)5个处理。结果表明:(1)4项调酸措施均能显著改善土壤酸化状况,其中A2、A3处理效果最优,pH均比CK提高0.9个单位,A4和A5处理分别提高0.7和0.5个单位;CK处理2019和2020年土壤pH分别比基础土样(2016年)降低了6.7%、7.6%,但A2、A3、A4、A5处理下,2019和2020年土壤pH分别比基础土样(2016年)提高了8.0%、6.7%、2.5%、0.0%和8.1%、7.1%、4.8%、0.3%;而A4处理比CK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7.4 g/kg、30.2 mg/kg、11.6 mg/kg、53.9 mg/kg,增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从2016~2020年平均产量来看,4项调酸措施中A4处理增产效果最佳,增产率达11.7%。(3)A4处理对玉米株高、穗长、穗粗、穗粒数、千粒重改善最显著。(4)4项调酸措施均提高了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且积累比例在六叶期、吐丝期均高于CK,以A4处理积累量最大。(5)A4、A5处理各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LAI)与叶绿素含量均高于CK,A3、A4处理的粒叶比高于A2、A5处理。综上,4项调酸措施均能抑制土壤继续酸化的趋势,而施用石灰、调理剂和有机肥还能提高土壤pH,其中前两项措施效果最显著。与其他措施相比,施有机肥除了能改良酸化及培肥土壤以外,还能改善玉米农艺性状、优化库源结构、促进干物质积累,进而实现增产稳产。因此,从调酸、土壤培肥、增产稳产3个角度综合评价,施有机肥是西南山地玉米种植区酸化农田最理想的调酸措施。


基于农艺性状与光合特性的甘薯耐荫性评价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更加合理的甘薯耐荫性评价方式,通过人工遮荫,研究弱光下29个不同甘薯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光合指标、产量变化等,并采用不同的评价分类方式对其进行耐荫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在同一单项指标下的耐荫系数不同,同一品种(系)的不同单项指标耐荫系数也存在差异,其中以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和蒸腾速率等光合指标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69.07%, 67.55%, 61.91%和49.99%;茎干质量、蔓长、叶面积指数及分枝数的变异系数中等,分别为28.70%, 24.90%, 24.84%及24.13%.以茎干质量、净光合速率或非光化学猝灭系数等单项指标评价分类结果与产量减幅规律不符,而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耐荫性综合评价结果更加可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