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古尼异虫草培养及子实体成分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加快实现新古尼异虫草(Metacordyceps neogunnii)的人工栽培和开发利用,以分离自贵州的菌株为种质材料进行人工培养,对栽培获得的子实体进行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果糖和蚕蛹水提液最利于菌丝体的生长,生长速度均为1.5 mm/d,25℃、pH值为5.0时,菌丝体生长最快.以含果糖和蚕蛹的营养液配制小米培养基,新古尼异虫草子实体高可达6 cm,生物转化率达47.5%.子实体含粗蛋白29.5%、粗纤维20.4%、灰分4.02%、水解氨基酸14.3%;有效成分方面,含腺苷497 mg/kg、粗多糖5.5%、虫草酸7.0%,但未检测出虫草素.研究结果将有效促进新古尼异虫草的人工栽培.
关键词: 新古尼异虫草 古尼虫草 生物学特性 人工驯化 成分测定


叶菜型甘薯品种的品质综合评价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18种叶菜用甘薯品种叶片中的蛋白质、总酚、氨基酸、抗坏血酸、纤维素、维生素E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的物质含量差异显著,蛋白质、VB1含量最高的是‘鄂菜薯1号’;总酚含量最高的是‘福薯23’;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福薯7-6’;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是‘湛菜台71’;类黄酮含量最高的是‘黔菜薯1号’;维生素E含量最高的是‘湘薯18’;VB6含量最高的是‘湘菜薯2号’;纤维素含量和亚硝酸盐含量最低的是‘广菜薯5号’。经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品质最佳的品种为‘鄂菜薯1号’,排名前5的依次为‘鄂菜薯1号’、‘黔菜薯2号’、‘黄叶菜薯’、‘福薯23’、‘黔菜薯1号’。经相关性分析,总酚含量与氨基酸含量、总酚含量与类黄酮含量、氨基酸含量与纤维素含量之间存在相关性。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品种进行品质分析,为品种资源的进一步利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中国饲料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饲粮中添加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择健康的"杜×长×大"断奶仔猪54头,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3%、0.5%的复方中草药添加剂.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复方中草药添加剂组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提高9.52%和7.14%(P<0.05),料重比降低3.61%和3.00%(P<0.05),腹泻率降低46.51%和42.05%(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提高60.78%和52.55%(P<0.05),IgG提高29.15%和26.70%(P<0.0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低9.20%和9.61%(P<0.05),IL-6降低27.90%和22.85%(P<0.05),IL-1β降低22.15%和41.83%(P<0.05);一氧化氮合成酶(T-NOS)含量提高41.52%和38.30%(P<0.05).研究表明,在仔猪基础日粮中添加复方中草药添加剂,能够有效提高仔猪生长性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及抗氧化能力,从而提高养殖者经济效益.
关键词: 复方中草药添加剂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免疫 抗氧化


茎尖离体培养小黄姜变异株品质特征及转录组学分析
《种子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采用恒温干燥法、水蒸气法和HPLC等方法分析茎尖离体培养小黄姜变异株的干物质含量、精油含量、姜辣素含量等品质特性,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转录组学分析。结果表明,小黄姜突变株干物质、纤维素含量显著低于正常株,分别为13%和0.6%;木质素、精油及姜辣素含量分别为正常株的1.5倍、1.54倍和1.26倍。转录组学分析共获得43 989条Unigene的注释结果,13 342个SSR标记。获得DEG 338条,其中,上调表达164条,下调表达174条。有信息注释DEG的239条,分别在GO、COG、KEGG、KOG、Pfam、Swiss-Prot、eggNOG等功能数据库注释到DEG 132条、 88条、 81条、130条、186条、171条和224条。DEGs主要集中在光合作用碳的固定(GOT1)、植物激素信号传导(AXU/IAA、B-ARR、ERFL1/2、MYC2)、萜烯类和姜辣素等次生代谢物的合成(CHS)、植物生理节律(CRY)等生物途径。由此可知,AXU/IAA、B-ARR、ERFL1/2、MYC2等基因的差异表达导致小黄姜突变株的精油含量、姜辣素含量以及其他农艺性状发生改变,故在栽培前期可以通过对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分析确定植株属性,从而区分正常株与突变株。


大米原料特性与鲜湿米粉品质的相关性
《贵州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大米原料特性与鲜湿米粉品质的相关性,为鲜湿米粉原料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10种大米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原料产地、大米理化特性及其凝胶质构特性等差异,并对大米原料的理化性质与鲜湿米粉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适宜制作鲜湿米粉的大米原料特性指标。【结果】不同产地大米的蛋白质、脂肪、直链淀粉含量等变异系数大,直链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与鲜湿米粉品质有显著相关性,与质构特性、外观等呈正相关,与蒸煮损失和断条率及米香味呈负相关,支链淀粉含量与米粉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则相反。【结论】大米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是影响鲜湿米粉品质的关键因素,其次是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较高(20%~22%)、蛋白质(6%~7%)和脂肪含量(0.8%~1.4%)及胶稠度(85~104 mm)适中的大米适宜作为鲜湿米粉制作原料,可获得更好的米粉品质;支链淀粉含量高(>52%)的大米不宜制作鲜湿米粉。
关键词: 大米原料 鲜湿米粉 理化特性 质构特性 感官评价 相关性


不同有机肥施用模式下黄壤稻田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特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的影响,为提高土壤碳库稳定性和培肥土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贵阳黄壤肥力与肥效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94年,种植制度为单季水稻。2021年水稻收获后,选取不施肥(CK),平衡施用化肥(NPK),25%和50%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0.25MNPK、0.5MNPK)和单施有机肥(M) 5个处理的水稻植株,用抖根法采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样品,分析活性碳组分含量,以采集的土样进行室内培养试验,研究有机碳矿化特征。【结果】1)与NPK相比,3个有机肥处理的根际土壤有机碳(SOC)含量提升了26%~43%,非根际土壤SOC含量提高了24%~32%;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含量提升了16%~31%,且比非根际土壤高148%;非根际土壤易氧化有机碳(LOC)含量显著提升了36%~75%;0.5MNPK处理非根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显著提升了54%,且根际土壤的DOC含量平均高于非根际土壤10%。2)有机肥施用可明显增加黄壤稻田根际及非根际土壤有机碳矿化量,非根际土壤有机碳矿化量和矿化率分别高于根际土壤30%和33%;较CK和NPK处理,有机肥施用明显增加了根际土壤有机碳矿化量;与NPK处理相比,各有机肥处理有机碳矿化量增加了36%~63%,其与有机肥施用量成正比;NPK处理有机碳矿化量较CK降低,且在非根际土中更明显;非根际土壤中有机碳累计矿化率以CK最高,各有机肥处理较CK降低了19%~28%。3)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随培养天数的动态变化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根际土壤中,M处理提升了有机碳累积矿化量(Ct),各施肥处理的潜在可矿化有机碳量(C0)提升了1.44~3.23倍;0.25MNPK和0.5MNPK处理明显降低了有机碳库日周转速率常数k。与NPK处理相比,其他处理均明显提升了非根际土壤Ct,0.25MNPK增加了C0,0.25MNPK和0.5MNPK明显降低了k值。4)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Ct与SOC、LOC、DOC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qMB (SMB/SOC)显著负相关。【结论】25%~50%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能显著提升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增加土壤碳储量并减少碳损失,是黄壤稻田碳库管理及土壤培肥的优选施肥模式。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有机肥 黄壤稻田 根际 非根际 有机碳矿化


紫云县蜂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当代畜牧 》 2023
摘要:“十四五”以来,蜂产业因其生态、富民的特点成为贵州省安顺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为掌握全县蜂业动态,分析其发展现状、面临的困难并提出对策建议,笔者通过实地走访、文献查阅等方式,对全县蜂产业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紫云县蜜源植物多样性丰富,政策支撑有力,当地蜂业规模逐年扩大,但仍存在蜜源分布不均、引种混乱、技术缺乏和蜂产品单一难销等问题。重视蜂种保育、科学利用蜜源、加强人才培养、研发新产品是推动紫云县蜂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草海鲫鱼胚胎和幼鱼发育的初步研究
《黑龙江水产 》 2023
摘要:文章通过人工繁殖的方法取得草海鲫(Carassius auratus)的受精卵,并在显微镜下对草海鲫鱼的胚胎以及幼鱼发育的各个时期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拍照记录和观察。研究显示:草海鲫鱼的受精卵呈似球状的椭圆形,沉性卵,浅黄色,具粘性。成熟的草海鲫鱼卵的卵径为1.50mm,吸水膨胀后的卵径为1.73mm。草海鲫受精卵在水温为23℃~26℃的条件下,仔鱼孵化出膜需要45.5hrs,刚刚孵化出膜的仔鱼全长平均值为3.55±0.25mm,当仔鱼体型与成鱼相似时全长平均值可达9.68±0.75mm。
关键词: 草海 鲫鱼(Carassius auratus) 人工繁殖 胚胎发育 幼鱼发育


1~28日龄三穗鸭粗蛋白质需要量研究
《中国饲料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对1~28日龄三穗鸭生产性能的影响,并估算三穗鸭的粗蛋白质需要量。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挑选420只健康雄性三穗鸭,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7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不同处理组试验鸭分别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7%、18%、19%、20%、21%、22%的试验日粮。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对28日龄体重、平均日增重具有显著影响,且随着日粮粗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呈线性升高(P <0.05),Ⅰ组体重、平均日增重最低,Ⅴ组的体重、平均日增重最高,Ⅴ组体重及平均日增重分别比Ⅰ组提高25.51%、28.49%。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对1~28周龄三穗鸭料重比具有显著影响,且随着日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线性降低(P <0.05),Ⅵ组的料重比最低,Ⅰ组的料重比最高,Ⅵ组比Ⅰ组降低了11.59%。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对1~28日龄三穗鸭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 0.05)。以日增重为评价指标,利用直线-折线模型估算1~28日龄三穗鸭的粗蛋白质需要量为18.75%。


香稻苟当3号香味成分与土壤养分相关性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苟当3号为贵州省特有栽培稻,其香味浓郁,品质优良,但目前对苟当3号香味的研究报道不多。为探究苟当3号中控制香味的Badh2基因与不同种植地区的香味浓淡差异,通过基因测序对比分析苟当3号的Badh2基因,并采用1.7%KOH浸泡法、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土壤元素鉴定法对苟当3号香味、挥发性物质成分及土壤养分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苟当3号Badh2基因的基因型为Badh2.1即在第7外显子发生了3 bp突变以及8 bp缺失。同时发现,随着种植点的升高稻米的香味会更加浓郁,稻米中的2-AP与壬醛含量会随着种植点的升高而增加。此外,随着种植点的升高土壤中的全氮含量也会增加。土壤养分与挥发物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的全氮含量与2-AP、壬醛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对稻米香味的贡献最大。本研究将为探索土壤元素、挥发性物质对稻米香味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挥发性成分 土壤养分 Badh2基因 2-AP 苟当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