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贵州省猕猴桃园施肥现状及施肥推荐
《中国果树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厘清贵州省猕猴桃园施肥现状,寻求科学施肥措施,对促进贵州省山地猕猴桃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取典型抽样法调研贵州省猕猴桃主产区施肥情况,根据平均产量和肥料偏生产力将猕猴桃园区进行分类,评估高产高效猕猴桃园施肥推荐。结果表明:全省猕猴桃园化肥N、P2O5和K2O平均总施用量分别为448.8、486.8、439.0 kg/hm~2,冬肥、催芽肥和壮果肥的比率分别为53.8%、12.9%和33.3%;全省农户施用冬肥、催芽肥和壮果肥的比率分别为98.4%、40.3%和79.6%,施用的肥料中,化肥以15-15-15、17-17-17等复合肥为主,有机肥以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为主。基于高产高效园区施肥量得出,贵州省猕猴桃园N、P2O5和K2O养分总投入分别推荐为437.2、368.5、417.8 kg/hm~2,化肥和有机肥施用比率为60%和40%,冬肥、催芽肥和壮果肥分别占比49.1%、23.8%和27.1%。


金黄金1号在贵阳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农技服务 》 2023
摘要:为黄肉桃品种金黄金1号在贵州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支撑,于2018年初从山东引种该品种,定植于贵阳市乌当区百宜镇,观察其在贵阳的引种表现。该品种种植第3年开始挂果,经过连续2年观察,该品种在试验地于9上旬成熟,平均单果重180 g,最大单果重264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可滴定酸含量0.3%。果肉脆甜,风味浓郁,适宜在贵阳及类似气候条件地区栽培。从建园与种植、整形修剪、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方面介绍其栽培技术要点。


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对高粱穗部性状的QTL定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高密度遗传图谱进行高粱穗部相关性状的QTL分析,为酒用高粱标记辅助育种和重要基因遗传机制解析提供理论依据。以美国籽粒高粱品种BTx623和酱香型白酒用高粱品种红缨子构建的包含205个家系的RIL群体为试验材料,2020-2021年在贵州贵阳、安顺和海南乐东的5个环境下,开展了5个穗型性状(穗长、穗柄长、穗轴节数、一级枝梗数和最长一级枝梗长)的调查。利用高密度连锁图谱,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开展QTL定位。在高粱的基因组上一共检测到61个QTL涉及45个不同QTL遗传位点,其中与穗长、穗柄长、穗轴节数、一级枝梗数和最长一级枝梗长相关QTL分别为14、10、8、11和18个。在多个性状或多个环境中被重复检测到的19个重要QTL位点分别位于1(3个)、3(4个)、4(2个)、5(1个)、6(4个)、7(1个)、8(3个)和9(1个)号染色体上,并在其中12个QTL位点置信区间内或附近确定了13个候选基因,它们与控制水稻穗型的基因同源(DEP1、RGN1、OsPID、OsSPL7和WTG1等),为进一步克隆和功能验证这些候选基因提供依据。
关键词: 高粱 穗型性状 数量性状位点(QTL) 遗传定位 候选基因


菜-菌轮作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菜-菌轮作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4种轮作模式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轮作模式下土壤样品中真菌和细菌OUT总数分别是2298和15840条,相较于常规轮作模式A,菜-菌轮作模式B、C、D下真菌的OUT总数、ACE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降低显著,Simpson指数增加明显,但细菌的各参数没有显著的差异;其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常规轮作模式A;真菌的优势群落是子囊菌门,相对丰度在66%以上,枝孢属、镰刀菌属两类致病菌群的丰度在菜-菌轮作模式B、C、D中降低明显;细菌的优势群落是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以及酸杆菌门,鞘氨醇单胞菌属、伯克霍尔德氏菌属丰度在菜-菌轮作模式B、C、D中显著提高;聚类分析表明菜-菌轮作模式C、D下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度最高,常规轮作模式A可划分为区别于菜-菌轮作模式B、C、D的单独类群。综上所述,菜-菌轮作可降低真菌群落丰度,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同时提高土壤中有益菌群的丰度,降低有害菌群的丰度。


玉米新品种禾睦玉103的选育及配套技术
《耕作与栽培 》 2023
摘要:禾睦玉 103 于 2015 年冬季在海南以 FL2182 作母本,FL2178105 作父本组配组合.2018-2019 年参加贵州省绿色通道东部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 667.8 kg/667 m2,比对照增产10.49%,是一个兼具高产稳产,抗病抗逆性较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


农作物副产物饲料化利用研究进展
《现代畜牧科技 》 2023
摘要:粮食安全问题事关国家发展的稳定,随着牲畜存栏量不断增加,加之疫情、国际大环境日益严峻,人畜争粮问题终会影响农业发展。缓解牲畜带来的粮食压力迫在眉睫,增加可选择的饲料种类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手段,根据各个地区农作物种植品种、加工方式的不同,探究如何利用农作物副产物饲喂牲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粮食安全问题。该文从可饲料化农作物副产物的种类、营养成分、加工方式及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4个角度总结并分析农作物副产物饲料化的应用前景。


土壤-植物体系中施硒方式影响作物吸收转运镉的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 2023
摘要:镉是一种毒性较强的重金属,镉污染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硒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利用硒与镉在植物体内的拮抗作用,在土壤或植物中施外源硒可以降低作物的重金属镉含量,并提高作物中硒含量.前人研究表明不同的施硒方式影响植物中镉吸收转运的效果,总结了土壤施硒和叶面施硒2种施硒方式下对不同农作物镉吸收和转运的影响,发现以果实或叶片作为食用对象的作物,可以用叶面喷施外源硒的方式降低镉在食用部位的累积,而土壤施加外源硒可降低植物根部对土壤中镉的吸收及镉在植物体内转运至可食用部位的含量,同时转运至可食用部位的硒含量增加,以期为今后更加深入研究施硒对镉污染土壤安全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对镉污染土壤中实现农产品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IRAP标记的沙子空心李遗传多样性评价及指纹图谱构建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走访调查,选取92株具有优良性状的沙子空心李种质,根据李反转录转座子的RT序列开发IRAP标记引物,设计L16(43)的正交试验优化10μL IRAP-PCR主要影响因素的含量;利用18条IRAP引物对92份沙子空心李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构建供试种质的指纹图谱.结果显示:最优的10μL IRAP-PCR反应体系为10-5 mol/L IRAP引物l.3μL,PCR Mix 5.0μL、模板DNA(30 ng/μL)l.0μL,PCR循环40次.18条IRAP引物共扩增出189个位点,多态性位点180个,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值分别为1.930、1.426、0.261及0.405.采用邻接法将92份沙子空心李聚类为4个类群.确定IRAP引物Ty3-2及Ty3-6为核心引物,可高效构建92份供试种质的指纹图谱.
关键词: 沙子空心李 种质资源 分子标记 IRAP 指纹图谱 遗传多样性 种质创新


初加工过程对党参中5种农药残留的影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 明确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初加工过程中多菌灵、三唑酮、戊唑醇、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 5种农药残留变化情况.方法 通过实验室浸泡法模拟农药污染,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检测,研究经过清洗、水煮和干燥3 种初加工过程后,多菌灵、三唑酮、戊唑醇、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在党参中的残留量.结果 5 种农药在党参中的初始沉积量在 0.37~0.99 mg/kg 之间,清洗后党参中农药残留量降低至 0.04~0.76 mg/kg,去除率达18.0%~87.9%,加工因子(processing factor,PF)在 0.55~0.82 之间,以 2%的小苏打水清洗效果最佳.水煮后残留浓度降低至 0.07~0.64 mg/kg,去除率达 18.6%~67.1%,PF在 0.33~0.81 之间,以水煮 3 min处理对 5 种农药残留去除效果较好.党参中5种农药残留在经干燥后的残留量在0.27~1.22 mg/kg之间,PF值范围为1.80~3.95,比干燥前增加了 44.3%~74.7%,不同温度下的农药残留量大小顺序为 50℃>40℃>60℃.结论 党参以 2%小苏打水清洗,水煮时间为 3 min,烘干温度为 60℃进行加工,农药残留去除效果最佳,研究结果为有效预防农药残留对生产的影响提供技术支撑,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党参 农药残留 加工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