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因地制宜建设贵州山地桑园的思考
《园艺与种苗 》 2024
摘要:充分利用贵州省坡度25°以上且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的山地种植桑树,发挥桑树抗旱、耐贫瘠的特性,建设山地生态经济桑园。通过对药食同源的桑树进行综合开发,真正意义上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马铃薯细胞壁中果胶酶的提取及特性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硫酸铵梯度沉淀结合三相分离法来分离纯化马铃薯细胞壁果胶酶,探究环境条件对马铃薯细胞壁果胶酶活性的影响及其酶学特性。结果表明,当硫酸铵饱和度为60%时,果胶酶达到最大沉淀点。经两次三相分离纯化后果胶酶比活力达到2 012.40 U/mg,纯化倍数5.72,回收率82%。其最适温度20℃,最适pH 4.8。Ca2+、Cu2+可显著促进果胶酶酶活力,其中Ca2+对果胶酶促进作用最明显(251%),而Zn2+、Na+对果胶酶活性没有影响,K+、Mg2+对果胶酶有显著抑制作用。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下反应40 min时酶活力最大(4 667.10 U/g),果胶酶的动力学常数中Km=0.13 mg/mL,Vmax=277.80 U/g。比较果胶酶对胶凝化的马铃薯果胶和原果胶的酶解效果,结果胶凝化果胶对马铃薯细胞壁果胶酶有抗性。


基于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地区辣椒品质的综合评价
《食品工业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朝天椒在不同地区品质的差异,选择三个朝天椒品种(骄阳6号、辣研101和卓椒新52)在贵州、云南、重庆、陕西和新疆进行种植。通过研究种植于不同地区朝天椒辣椒红素、还原糖、氨基酸、粗纤维、粗脂肪、辣椒素等营养品质的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价不同品种朝天椒的产地适宜性,以期为不同地区朝天椒的选择提供借鉴。结果表明:辣椒品质产地变异较大,变异系数范围为5.79%~50.29%,其中辣椒素含量随产地的变化最大,平均变异系数达到41.94%,粗纤维和氨基酸平均变异系数在8%左右。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贵州辣研101的综合得分最高,其次为贵州的卓椒新52,三个品种均表现出在贵州种植的品质得分高于其他四个地区。综上所述,辣椒品种在不同的产地种植其品质会有显著差异,三个品种均表现出在贵州地区种植的品质优势,其中,贵州辣研101综合得分最高。


施用菌渣对水稻产量、直链淀粉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中国稻米 》 2024
摘要:废弃菌渣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的资源。以杂交籼稻品种晶两优534和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1540为材料,在相同氮肥用量(180 kg/hm2)下,设置4个菌渣施用量处理(B0,不施用;B1,施用量1.5万棒/hm2;B2,施用量3.0万棒/hm2;B3,施用量4.5万棒/hm2),研究不同菌渣施用量对水稻产量、稻米直链淀粉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菌渣有利于水稻产量提高,但增产不显著;B3处理下两品种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比B0处理显著增加14.92%~16.74%,氨基酸总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16种组分氨基酸含量分别显著降低67.68%~75.51%、63.73%~75.21%和16.93%~84.20%。与B0处理相比,B1和B2处理下晶两优534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略有降低,但稻米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除蛋氨酸外的15种组分氨基酸含量分别显著增加78.43%~100.29%、64.96%~87.18%和14.23%~315.73%;而B1和B2处理下甬优1540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比B0显著提高26.61%~27.64%,稻米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除蛋氨酸外的15种组分氨基酸含量分别显著降低36.59%~53.46%、34.23%~51.01%和3.78%~68.25%。可见,施氮量为180 kg/hm2时,增施菌渣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显著,过多的菌渣施用(B3)会造成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升高和氨基酸含量降低,菌渣施用量不高于3.0万棒/hm2时有利于籼稻稻米品质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