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2927条记录
智慧农业视域下农业机械智能化技术的运用策略

河南农业 202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体系优化研究

农业科技管理 2024

摘要: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支撑,不仅能提高作业效率、节省人力成本,还是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关键。贵州省是全国重要的“菜篮子”生产基地,受资源禀赋及地形条件的限制,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贵州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阐述了贵州省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体系措施,剖析了贵州省农业机械政策体系存在的不足,并从优化农机购置补贴、“以机适地”与“改地适机”相结合、加大新型农机推广力度等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以期提升贵州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关键词: 贵州省 丘陵山区 农业机械化 政策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集装箱养殖生态净化池塘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

水产科技情报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集装箱养殖排放水污染状况及其生态净化池塘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动态,于2020年对“集装箱+生态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的生态净化池塘水体进行了调查采样,运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运用密度和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和聚类分析探究浮游植物群落的受干扰程度及其时间聚类差异,运用冗余分析揭示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显示,调查期间生态净化池塘水体中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49属80种,以绿藻门为主,占比为47.5%,其次是硅藻门,占17.5%;各月份浮游植物物种数的平均值为21种,其中7月份物种数最多(26种),10月份最少(13种)。赖氏泽丝藻(Limnothrix redekei)、湖泊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limnetica)、尖针杆藻(Synedra acus)和丛球韦斯藻(Westella botryoides)为优势种。浮游植物密度、生物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3.31×10~6 cells/L、7.16 mg/L、1.93、0.64和1.26。ABC曲线显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受中等干扰,群落组成主要以密度和生物量占优势的物种为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浮游植物群落呈现不显著的季节分异特征。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水体氨氮含量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显著相关。

关键词: 水产养殖 生态池塘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H指示剂法检测火龙果糖转运蛋白HpSWEET1a和HpSWEET4a的转运活性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酵母生长互补方法的缺点,利用pH指示剂指示酵母胞外酸化,建立一种检测候选SWEET(sugars will eventually be exported transporter)基因转运活性的新方法。使用0.006%溴甲酚紫(BCP)作为pH指示剂,获得不同pH值下波长589 nm和432 nm的光吸收值A589和A432,建立pH值与A589/A432比值(R589/432)的相关性函数方程。从火龙果(Hylocereus polyrhizus)果实中分离HpSWEET1a和HpSWEET4a基因,两者编码蛋白序列与拟南芥AtSWEET1和AtSWEET4分别具有66.67%和55.36%的一致性,分别属于SWEETⅠ和Ⅱ类成员。利用酵母糖吸收缺陷株系EBY.VW4000表达HpSWEET1a和HpSWEET4a基因,糖饥饿处理后添加葡萄糖或果糖,HpSWEET1a、HpSWEET4a和AtSWEET1(At1g21460,阳性对照)均促使酵母胞外BCP颜色在3~16h由紫色变为黄色,说明发生明显的胞外酸化。进一步的试验表明HpSWEET1a、HpSWEET4a和AtSWEET1促进酵母胞外pH值在3~16 h下降约1.00,载体对照仅下降约0.10。酵母胞外酸化和pH值的明显下降,证明了HpSWEET1a、HpSWEET4a与AtSWEET1功能类似,均具有葡萄糖和果糖转运活性。使用基于超微量分光光度的比色法检测R589/432值,进一步简化检测步骤和缩短时间。添加葡萄糖后培养0.5 h,HpSWEET1a的R589/432值的下降水平远大于载体对照,证明该方法有效。本研究中建立的方法从耗时、准确性、操作和通量等方面均优于目前常用的酵母生长互补检测,可广泛应用于定位细胞膜的SWEET转运蛋白研究。

关键词: 火龙果 糖转运蛋白 pH指示剂 酵母表达 比色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省高粱田草地贪夜蛾幼虫发生及其空间分布研究

应用昆虫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一种迁飞性的重大农业害虫,近年来在贵州高粱田发生为害严重。明确其在高粱田中的发生规律及空间分布,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2年6-7月在贵州省安顺、贵阳、黔西、金沙和仁怀5个地区开展田间调查,采用6个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和Iwao聚集格局回归分析法,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田间调查发现,在高粱6-9叶生长期,草地贪夜蛾幼虫主要啃食叶片,导致叶片出现不规则孔洞或缺损;5个调查地区高粱田中多为低龄幼虫(1-3龄),高龄幼虫(4-6龄)较少,且南部地区(安顺、贵阳)的幼虫数量和密度显著(P<0.05)高于偏北部地区(黔西、金沙和仁怀)。空间分布指数表明,草地贪夜蛾幼虫在高粱田中呈聚集分布。高粱植株受害率与幼虫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72 9,P<0.01),回归方程为y=54.646x+5.232 8(R2=0.946 5)。基于空间分布型分析,提出幼虫密度的理论抽样模型N=(3.84/D2)(1.945 8/x-0.664 9),明确了在不同虫害密度和允许误差范围下的抽样高粱株数;根据幼虫密度防治指标,得出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序贯抽样区间计算公式为■。【结论】在贵州高粱6-9叶期,草地贪夜蛾幼虫以1-3龄为主,呈聚集分布,南部虫害较为严重。研究还提出了基于虫害密度的序贯抽样模型和防治指标,为田间监测及防控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高粱 空间分布 抽样模型 序贯抽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山羊魏氏梭菌的分离及毒素基因鉴定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24

摘要:贵州地区黑山羊出现腹部鼓胀和突然死亡,笔者采集病死黑山羊肝、肾和肠内容物进行病原分离培养、生化试验、毒素基因PCR鉴定和测序,结果显示:共分离出4株魏氏梭菌,分离株中含有α、ε毒素基因,血清型属A和D型。羊发生死亡的原因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羊快疫和羊肠毒血症等疾病。

关键词: 黑山羊 魏氏梭菌 基因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省科技特派员嵌入乡村产业运行机制研究

农业科技管理 2024

摘要:科技特派员下乡服务是科技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振兴农业产业方面起了关键性作用。文章分析了贵州省科技特派员发展现状及运行模式,并基于嵌入性理论,探究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产业发展路径,如科技特派员通过嵌入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济资源、农业社会资本及科技文化等方式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但是在嵌入过程中,发现考核机制、双向选择机制、经费投入等方面存在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优化考核体系、建立多元选派机制、积极拓展科技特派员经费来源等科技特派员嵌入乡村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科技特派员 嵌入性理论 乡村产业 运行机制 贵州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穗型水稻新品种黔优198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研究

乡村科技 2024

摘要:为探究重穗型水稻新品种黔优198的适应性及高产潜能,共采集8个生态区连续2 a区域试验的相关数据,并对与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等)进行相关分析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黔优198的单位面积产量与生育期、有效穗数、株高等8个农艺性状均呈正相关,即该品种表现出整体协作能力较好的特点。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出2个对产量具有显著影响的农艺性状,并建立最佳回归方程。从栽培策略来看,合理增加有效穗数、实粒数能有效提高黔优198的产量。研究结果可为黔优198在贵州省早熟籼稻区的推广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重穗 产量 关键农艺性状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正常和瓮臭红酸汤风味特征、微生物群落差异及相关性分析

中国酿造 2024

摘要:该研究采用电子鼻、电子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正常风味(编号为LSN)和瓮臭味(编号为LS42、LS44和LS143)红酸汤感官品质、挥发性风味成分和微生物群落,并采用香气活度值(OAV)分析不良风味的可能来源及其与微生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瓮臭味红酸汤味觉丰富性较强,但其酸、咸、鲜等口感弱于正常样品。红酸汤共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138种,酯类、烯萜类和醇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占绝对优势,在LSN、LS42和LS143样品中占所有挥发性物质含量的91.19%、85.77%和91.22%。相较而言,瓮臭味红酸汤样品LS143中检测到正戊酸(13.599μg/g)、丁酸(7.319μg/g)等具有异臭的短链脂肪酸存在且其OAV>1,风味贡献显著。产黄杆菌属(Rhodanobacter sp.)001617365、耐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栖密歇根湖沉积物杆状菌(Sediminibacterium magnilacihabitans)、花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 sp.)000938305、口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oris)和班图酒香酵母(Brettanomyces custersianus)是正常红酸汤风味的潜在贡献微生物,嗜几丁质菌属(Chitinophaga vietnamensis)、中间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 terrae)、产黄杆菌属(Rhodanobacter sp.)001617365与丁酸、戊酸等呈正相关,可能是导致红酸汤出现瓮臭味的主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红酸汤 瓮臭味 风味特征 微生物群落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原酸生物学功能及其对畜禽健康生长的调控作用

现代畜牧科技 2024

摘要:绿原酸是由咖啡酸与奎尼酸生成的缩酚酸,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的根、茎、叶和果实中,具有调节糖脂代谢、保肝、抗肿瘤、抗炎、抑菌等多种生物学功能。近年研究发现,绿原酸在提高畜禽生产性能,改善畜禽肠道健康方面具有积极影响。该文综述了绿原酸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畜禽生产性能和肠道健康的调节作用,展望了绿原酸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前景,旨在为绿原酸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提供资料参考。

关键词: 绿原酸 生物学 功能 饲料添加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