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19种杀菌剂对小麦条锈病菌的室内抑制作用及田间防治效果
《贵州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不同杀菌剂对小麦条锈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田间防效及使用量,为各杀菌剂的精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离体叶段法测定生产中常用的25%吡唑醚菌酯SC、250 g/L嘧菌酯SC、250 g/L丙环唑EC等19种杀菌剂对小麦条锈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评价不同药剂、有效药剂不同剂量对条锈病的田间防效.[结果]19种杀菌剂对小麦条锈病菌的EC50为0.143~35.986 mg/L,其中,25%吡唑醚菌酯SC、50%叶菌唑WG、250 g/L嘧菌酯SC、430 g/L戊唑醇SC、250 g/L丙环唑EC、12.5%氟环唑SC、30%丙硫菌唑SC、30%氟菌唑WP和250 g/L粉唑醇SC等9种药剂对小麦条锈病菌的EC50<1 mg/L.19种杀菌剂对小麦条锈病的田间防效为13.33%~91.26%,其中,250 g/L丙环唑EC、430 g/L戊唑醇SC、50%叶菌唑WG、25%三唑酮WP和30%丙硫菌唑SC等5种药剂平均防效高于80%.[结论]结合室内毒力测定EC50与田间防效,筛选出250g/L丙环唑EC、430 g/L戊唑醇SC、50%叶菌唑WG、30%丙硫菌唑SC、12.5%氟环唑SC和250 g/L粉唑醇SC等6种药剂为小麦条锈病的有效防治药剂,推荐最低使用量依次分别为62.55 g/hm2、80.70 g/hm2、62.55 g/hm2、75.00 g/hm2、23.40 g/hm2和93.75 g/hm2.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菌 杀菌剂 毒力 防效 用量


酒糟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喀斯特山区朝天椒生物效应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中国蔬菜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酒糟有机无机复混肥对贵州喀斯特山区朝天椒的应用效果,采用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了常规化学肥料(CF,N-P2O5-K2O为15-15-15)、有机无机复混肥1(OIF1,N-P2O5-K2O为12-5-10,有机质≥30%)、有机无机复混肥2(OIF2,N-P2O5-K2O为 8-3-6,有机质≥40%)对贵州朝天椒产量、品质、养分积累量、肥料利用率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处理相比,施用OIF1 和OIF2 两款有机无机复混肥使朝天椒鲜椒产量和干椒产量分别提高 5.86%~21.93%和3.34%~16.36%.同时,2023年OIF1和OIF2处理的还原糖含量较CF处理相比分别增加了41.05%和31.88%,而且2023年OIF1和OIF2处理的硝酸盐含量也显著降低了26.41%和32.24%,差异均显著.此外,有机无机复混肥OIF1和OIF2的施用在促进辣椒养分积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和改善土壤肥力水平方面也起到了积极影响.综合来看,施用酒糟有机无机复混肥对朝天椒生产能力和肥料效应具有积极作用,可作为贵州喀斯特山区朝天椒提质增产的一种有效技术途径.
关键词: 酒糟有机无机复混肥 朝天椒 产量 品质 肥料利用率


7个澳洲坚果品种幼树生长适应性评价与分析
《种子科技 》 2024
摘要:为了解澳洲坚果在贵州的生长表现,以引进的7个澳洲坚果品种为试材,对其幼树期生长性状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定植3年间7个澳洲坚果品种的株高、横向冠幅、竖向冠幅、地径平均年增长量分别为68.9cm、36.79 cm、38.33 cm、14.11mm.定植第3年,7个澳洲坚果品种株高为210~280 cm、地径为33.81~43.09 mm、横向冠幅为93~162 cm、竖向冠幅为93~162.5 cm,生长量接近广东和云南产区.7个品种定植后第3年的增长量及增长率与第2年相比,株高、地径的平均增长量和平均增长率都有所降低,第3年地径的平均增长率不及第2年增长率的1/3;7个品种的横向冠幅、竖向冠幅的平均增长量增加,而平均增长率却有所降低.定植3年间7个品种表现差异显著(P<0.05),南亚3号、南亚1号、O.C、H2在株高、地径、冠幅以及增长量方面整体表现比较高,说明定植后恢复较快,幼树期生长速度快,南亚3号、南亚1号两个新品种在贵州表现优异.


丛枝菌根真菌对不同Cd积累型辣椒根系Cd固持及辣椒生长的影响
《中国蔬菜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可增强宿主植物对镉(cadmium,Cd)的耐受性.然而,AMF对不同Cd积累型作物Cd吸收的影响尚不清楚.采用沙培方法,在Cd胁迫下,以Cd高积累型辣椒品种辣研101和Cd低积累型辣椒品种辣研 201 为研究对象,设置 2 个接菌水平,即接菌(Fm)和不接菌(CK),研究接种AMF对不同Cd积累型辣椒品种生长指标、根系形态指标、木质部伤流液Cd浓度、根系Cd离子流速的影响.结果表明:Cd胁迫下,接种AMF促进了辣椒生长.与CK相比,接种AMF使得辣椒根系干质量显著增加,辣研101、辣研201分别提高了99.71%、82.61%;辣研201的地上部干质量及辣研101的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平均直径均显著增加.两个辣椒品种伤流液Cd浓度均呈下降趋势,在30 d时降幅最大,辣研101、辣研201分别下降32.12%、45.83%;根系Cd2+平均流速也大幅下降,且辣研101降低幅度(81.8%)大于辣研201(77.2%).AMF可抑制两个辣椒品种根系对Cd的吸收,且对Cd高积累型品种辣研101的抑制效果强于Cd低积累型品种辣研201.


湖北海棠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
《贵州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建立苹果砧木湖北海棠离体快繁体系,为苹果砧木苗的周年供应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湖北海棠幼嫩春梢带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6-BA,IBA)浓度对组培苗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筛选最适合其增殖和生根的培养基配方,建立湖北海棠离体快繁体系。【结果】湖北海棠幼嫩春梢带芽茎段经消毒处理后接种至MS+6-BA 2 mg/L+NAA 0.1 mg/L+GA3 0.3 mg/L培养基上,其萌芽率为77.78%;最佳增殖培养基配方为MS+1.0 mg/L 6-BA+0.1 mg/L IBA+7 g/L琼脂+30 g/L蔗糖,增殖系数为8.13;最佳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 MS+0.45 mg/L IBA+7 g/L琼脂+30 g/L蔗糖,生根率为97.78%,平均根系数量和长度分别为3.28条和3.35 cm;生根培养30 d后,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为85.27%。【结论】湖北海棠的最佳增殖培养基配方为MS+1.0 mg/L 6-BA+0.1 mg/L IBA+7 g/L琼脂+30 g/L蔗糖,最佳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MS+0.45 mg/L IBA+7 g/L琼脂+30 g/L蔗糖。该组培快繁体系可有效控制湖北海棠的玻璃化现象,提高其增殖率和生根率。
关键词: 湖北海棠 离体快繁 植物生长调节剂 增殖培养 生根培养 外植体消毒


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综合评价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茶叶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指导茶园科学施用有机肥。在贵州省湄潭县开展田间试验,以单施化肥(ON0)为对照,设置有机肥氮替代20%(ON20)、40%(ON40)、60%(ON60)、80%(ON80)和100%(ON100)的化学氮肥,分析各处理茶叶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有机肥氮替代比例的增加,茶叶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以ON20处理最高,较ON0处理增产21.53%。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显著提升了茶叶游离氨基酸总量,茶叶酚氨比降低,茶叶品质提升。与单施化肥比较,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能够提升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土壤铵态氮和微生物量氮含量有所降低。与单施化肥处理比较,有机肥氮替代20%化肥氮条件下,茶园土壤硝态氮、碱解氮和可溶性总氮含量分别提升21.35%、3.13%和10.73%。因此,有机肥氮替代20%化肥氮处理,茶叶产量和品质均提升,土壤pH、有机质和氮含量也得到提高,是较优的有机肥配施模式。


贵州丘陵茶园田间管理机设计与试验
《中国农机化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贵州丘陵茶园存在地形落差大、地块碎片化,小型茶园田间管理机开沟深度不合格,大型茶园管理机体积较大、茶园通行条件差、生产效率低等问题,研制一种适合贵州丘陵茶园作业的轮式田间管理机.对茶园管理机整体结构进行方案设计,理论计算机具工作的最小实际功率.田间试验前,调整扶手支架装置和仿形限深装置使其适用于不同身高操作者和不同区域茶园开沟作业;田间试验后检测沟深,根据田间试验结果继续优化机具直至定型.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器开沟深度为174~236 mm,平均沟深为202 mm,开沟深度稳定系数为92.4%.该机具灵活性和通用性好,开沟性能参数均满足茶园田间管理的农艺要求.


紫苏粕代替部分豆粕对蛋鸡生产性能和鸡蛋黄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粮油与饲料科技 》 2024
摘要:为探讨紫苏粕部分替代豆粕对蛋鸡生产性能、经济成本以及鸡蛋黄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以960只60周龄健康、产蛋性能相似的罗曼粉壳蛋鸡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8只蛋鸡。设置对照组(CK)以及Ⅰ、Ⅱ、Ⅲ试验组,蛋鸡分别饲喂对照组日粮和用8%、14%、20%紫苏粕代替豆粕的试验组日粮。预试期7 d,试验期30 d。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Ⅰ、Ⅱ试验组蛋鸡的鸡蛋采集量、蛋重和料蛋比均无显著影响(P> 0.05),但生产成本分别降低了0.47元/kg、0.76元/kg,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1)。Ⅲ试验组蛋鸡的产蛋率显著下降,料蛋比增加,蛋鸡的生产性能下降。Ⅱ、Ⅲ试验组蛋鸡的α-亚麻酸和DHA含量均极显著增加(P <0.01),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则显著下降(P <0.05)。试验表明,利用8%、14%紫苏粕代替豆粕不影响蛋鸡的产蛋性能,还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鸡蛋中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饱和脂肪酸含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