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薏苡仁油脂的提取及其品质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高品质的薏苡仁油脂,提高薏苡仁油脂的提取率,选择不同的有机溶剂,采用索氏回流提取法提取薏苡仁油脂,并从薏苡仁油脂的感官特性、理化指标、脂肪酸种类及其含量和活性物质含量等方面对其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机溶剂的提取能力为石油醚>环己烷>甲醇>无水乙醇,石油醚和环己烷提取的薏苡仁油脂流动性好,易收集。环己烷提取薏苡仁油脂的酸值为3.66 mg/g、过氧化值为0.014 g/100g、碘值为72.30 g/100g、皂化值为126 mg/g、折光指数为1.449,均低于石油醚提取薏苡仁油脂。环己烷和石油醚提取的薏苡仁油脂脂肪酸组成主要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综合薏苡仁油脂的提取率及其品质指标,薏苡仁油脂的最佳提取有机溶剂为环己烷,提取率高,且薏苡仁油脂的品质好。


辣椒果色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辣椒果色作为辣椒重要的农艺性状直接影响辣椒商品价值,其遗传机制的解析可对辣椒果实外观品质改良提供指导。本研究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挖掘辣椒果色显著关联的SΝP位点及候选基因。以195份一年生辣椒构成的自然群体为试验材料,分别在2020年和2021年调查辣椒果色(青果色和熟果色)性状,通过DNA测序和SNP变异检测,质控得到的高质量SNP位点用于GWAS分析。结果表明:两年间辣椒果色性状表型完全一致,性状遗传稳定,其中青果色为绿的分布频率最高,达89.74%,熟果色为鲜红的分布频率最高,达60.51%;GWAS分析后共筛选出8个与辣椒果色相关的SNPs,这些位点分布在0、1、3、4号等4条染色体上;对显著SNP位点进行LD block分析并筛选候选基因,共注释到31个基因,预测呼吸爆发氧化酶同源蛋白A(Capana01g000138)、类异黄酮2′-羟化酶(Capana04g000616、Capana04g000617、Capana04g000618、Capana04g000619、Capana04g000620、Capana04g000621和Capana04g000622)和F-box-like/WD重复类蛋白TBL1Y(Capana04g000624)可能与辣椒果色相关。这些结果将为开展辣椒果色相关分子辅助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马齿苋PoFAD6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及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种子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马齿苋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获得马齿苋ω-6脂肪酸脱氢酶PoFAD6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原核表达及在低温胁迫下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PoFAD6基因CDS全长为1 380 bp,推导编码459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具有Membrane-FADS-like超家族共同的保守结构域。PoFAD6蛋白N端无信号肽,具有4个跨膜结构,为不稳定亲水蛋白,亚细胞预测定位于叶绿体上,二级结构主要包括α-螺旋和不规则卷曲。氨基酸同源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PoFAD6与藜麦FAD6氨基酸序列一致性最高,为77.54%,亲缘关系最近。PoFAD6融合蛋白可在大肠杆菌BL21表达宿主中成功表达,分子量约为53 kD。RT-qPCR结果表明,5℃低温处理0~24 h,PoFAD6基因的表达模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说明PoFAD6基因能响应低温胁迫。


金针菇菌糠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生物学特性及酶活性分析
《畜牧与饲料科学 》 2023
摘要:[目的]分离筛选金针菇菌糠来源的纤维素降解菌,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所产纤维素降解酶活性,为菌糠资源的饲料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稀释涂布法接种金针菇菌糠样品,采用硝酸纤维素钠培养基进行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培养,利用刚果红培养基初步分析分离菌株的纤维素降解能力;通过 16S rDNA测序分析和生物安全性预测挑选候选菌株,然后进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不同温度下生长曲线测定以及纤维素降解酶活性动态分析.[结果]样品经硝酸纤维素钠培养基筛选培养后获得30 个独立菌落,所有菌株在刚果红培养基上都能形成明显的透明圈,部分菌株具有较强的纤维素降解能力.16S rDNA测序分析显示,30 株分离菌被鉴定为韩国假单胞杆菌、明斯特小陌生菌、深红沙雷菌等 9 个菌种;结合生物安全性预测及纤维素降解能力初筛结果,选取韩国假单胞菌(Pseudomonas koreensis,编号:JK-32)、明斯特小陌生菌(Advenella mimigardefordensis,编号:JK-52)、深红沙雷菌(Serratia rubidaea,编号:JK-56)、马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quorum,编号:JK-57)、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s,编号:JK-62)、黏质沙雷菌(Serratia marcescens,编号:JK-66)作为候选菌株开展后续试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结果显示,6 株候选菌株接触酶活性试验均为阳性,甲基红试验和二乙酰试验均为阴性.JK-62 株的生长受温度影响较小,细菌生长速率和最终细菌浓度在所有候选菌株中表现较好;JK-56 株在温度较低(28~34℃)的培养条件下,生长速率和最终细菌浓度均低于其他候选菌株,而当培养温度上升到 40℃时,其生长速率与其他菌株相近,并且最终细菌浓度较高.在培养第 1~7 天,JK-56 株的内切葡聚糖酶活性在所有菌株中均最高;在培养第 2、4、5 天,JK-66 株的内切葡聚糖酶活性显著(P<0.05)高于CK菌株.JK-66 株的外切葡聚糖酶活性较高,在不同检测时间点均显著(P<0.05)高于CK菌株;在培养第 2~4 天,JK-56 株的外切葡聚糖酶活性显著(P<0.05)高于CK 菌株.JK-66 株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候选菌株中表现较好;在培养第 3~7 天,JK-56 株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候选菌株中仅次于JK-62 株和JK-66 株.在培养第 2~5 天,JK-56 株的滤纸酶活性在候选菌株中最高,在培养第 5 天时显著(P<0.05)高于CK菌株,在此期间,JK-66 株的滤纸酶活性也处于较高水平.[结论]深红沙雷菌JK-56 株和黏质沙雷菌JK-66 株纤维素降解酶活性整体水平较高,且内切葡聚糖酶和外切葡聚糖酶活性表现突出,可以与具有较强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菌种配合成复合菌系应用于金针菇菌糠饲料化开发利用.
关键词: 纤维素降解菌 金针菇菌糠 分离 纤维素降解酶活性 分析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水稻两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团队简介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现有科研人员57人,其中研究员10人,副高职称17人,博士1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青年优秀科技人才培养对象2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1人。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秉承“团结、协作、求实、创新”精神,立足贵州面向世界农业科技前沿,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服务省内外农业产业发展。


石墨烯负载二氧化锡电化学传感器检测4-碘苯氧乙酸研究
《分析测试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通过水热法合成了珊瑚状的二氧化锡纳米颗粒,将其均匀生长在石墨烯上,构建了石墨烯负载二氧化锡电化学传感器对外源植物激素4-碘苯氧乙酸(4-IPOAA)进行电化学检测的方法。采用方波伏安法对不同浓度的4-IPOAA进行检测,结果显示4-IPOAA在0.5~20μmol/L和20~100μmol/L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LOD,S/N=3)为9.86×10-2μmol/L。4-IPOAA的电化学氧化过程受混合控制,有2个电子参与。所制备的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3.8%。使用加标回收法对白菜和黄瓜中的4-IPOAA进行检测,回收率分别为91.3%~106%和91.4%~116%,RSD分别为1.1%~5.2%和3.8%~8.0%。表明该传感器对4-IPOAA的实际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植物激素 4-碘苯氧乙酸(4-IPOAA) 石墨烯 二氧化锡 电化学检测


贵州多花黄精炭疽病病原鉴定
《中药材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离鉴定贵州道地中药材多花黄精炭疽病病原,明确其种类和分类学地位,为该病害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病原菌,依据柯赫氏法则回接验证其致病性,结合病原菌形态特征和多基因(ITS、β-TUB2、GAPDH、ACT和CHS-1)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菌株HJ 12和HJ 20均能引起多花黄精健康植株发病,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菌株HJ 12和HJ 20与白蜡树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aethianum标准菌株CBS 100063聚为一支,自展支持率为100%,结合形态学鉴定结果,将2个菌株鉴定为白蜡树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aethianum。结论:贵州多花黄精炭疽病病原为白蜡树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aethianum。
关键词: 多花黄精 炭疽病 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白蜡树炭疽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