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三个多倍体猕猴桃基因组Survey分析及系统进化研究
《果树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全面了解多倍体猕猴桃种质资源的染色体倍性和基因组特征,并分析其在猕猴桃属植物中的系统进化关系,以期为多倍体猕猴桃全基因组组装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流式细胞术分析中华猕猴桃AcD2301(Actinidia chinensis)、软枣猕猴桃AcD2302(Actinidia arguta)、对萼猕猴桃AcD2303(Actinidia valvata)染色体倍性,利用Illumina二代测序平台开展基因组Survey分析,并基于SNP构建15种猕猴桃属植物系统进化树。【结果】中华猕猴桃AcD2301、软枣猕猴桃AcD2302、对萼猕猴桃AcD2303的染色体倍性分别为四倍体、四倍体、六倍体,与survey分析结果一致。Kmer分析预测中华猕猴桃AcD2301、软枣猕猴桃AcD2302、对萼猕猴桃AcD2303单套基因组大小分别约为626 Mb、668 Mb、585 Mb,杂合度为3.00%、3.30%、8.06%,重复序列比例为43.70%、45.30%、40.70%。系统进化树显示软枣猕猴桃与对萼猕猴桃亲缘关系较近,且均从中华猕猴桃独立进化而来。【结论】分析了中华猕猴桃AcD2301、软枣猕猴桃AcD2302、对萼猕猴桃AcD2303的染色体倍性、基因组大小和系统进化关系,为将来开展多倍体猕猴桃全基因组测序提供了参考,也为深入研究猕猴桃多倍化和系统进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 猕猴桃 基因组survey分析 基因组大小 系统进化


复合改良措施对喀斯特山区退化天然草地土壤性质和植被特征的影响
《草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复合改良措施对促进退化天然草地生态系统恢复至关重要。为探明不同复合改良措施对喀斯特山区退化天然草地的改良效果,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理化分析和高通量测序等手段,分析施肥+打孔+补播、施肥+绵羊宿营+补播、施肥+切根+补播、无改良对照(CK)处理下喀斯特山区退化天然草地土壤性质和植被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相较CK,3种改良处理的土壤全氮、全钾、速效钾均显著提高(P <0.05),铵态氮和硝态氮显著降低(P <0.05),土壤脲酶活性均显著提高(P <0.05);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生物量磷含量有一定提升,但差异不显著(P> 0.05)。2)相较CK,3种改良处理的真菌丰富度Chao指数显著提高(P <0.05),而细菌Simpson指数显著降低(P <0.05)。3)相较CK,3种改良处理的物种丰富度、产草量(青)和豆科牧草比例均显著提高(P <0.05),杂类草牧草比例极显著降低(P <0.01)。综上可知,3种改良处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退化天然草地的土壤肥力、草群结构和产草量,但在今后推广实践中还需综合考虑最佳施肥量、补播量和人工投入成本等因素。
关键词: 施肥 补播 打孔 绵羊宿营 切根 微生物 植被群落


石漠化地区生态经济树种马桑的萌条生长特性研究
《西北林学院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经济树种马桑萌条生长特性和内部竞争作用,促进石漠化治理和生态重建,在西南喀斯特轻度石漠化环境下开展马桑扦插苗造林试验,自然生长2 a后对马桑幼林进行典型木调查,结果表明:1)单木水平上,幼木径向结构和垂直结构均符合同龄林特征的正态分布;萌条水平上,萌条径向结构和垂直结构均符合异龄林特征的不规则山状分布;2个水平上,径向生长与垂直生长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且具有较高精度的线性关系;2)2年生萌条数量是1年生萌条数量的1.6倍,萌条角度比1年生萌条小10.3°,年龄对萌条生长特征存在极显著性效应;3)萌条健康状况与萌条特征有极显著关系,健康萌条表现出萌条角度大、基径粗、萌条高和次级分枝数多等特征,顶枯或死亡萌条的生长特征则相反;4)萌条间密度效应较为明显,2年生萌条多、细、矮,萌条形态呈平展型,而1年生萌条少、粗、高,萌条形态呈紧凑型。研究表明,在轻度石漠化背景下,随着生长年限增加,马桑植株和萌条生长呈较大分异,采用先r后k的生长策略,应根据马桑生长特性,采用人工稀疏、伐条等措施加强定向培育,提升马桑生态经济性能。


青贮玉米品种牧玉118的选育
《中国种业 》 2024
摘要:牧玉118(试验代号禾睦玉118)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菜研究所于2017年冬在海南南繁基地以QS027为母本、QTB1122为父本组配的优良青贮杂交玉米品种,具有抗性好、品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2022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玉 20220043,适宜在贵州省内种植。主要介绍了牧玉118的亲本、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该品种的审定为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品种支撑。


辣椒新品种辣研509的选育
《中国瓜菜 》 2024
摘要:辣研509是以雄性不育系y92-1A作母本、自交系GJH-4-2(1)作父本组配选育而成的三系杂交鲜食型线椒新品种。始花节位8节左右,中早熟,果实线形、单生向下,全生育期约179 d。青果绿色、老熟果红色,果面光亮微皱。果实纵径20.36 cm、横径1.83 cm,果肉厚度0.148 cm,单果鲜质量14.58 g;果实维生素C含量(w,后同)173 mg·100 g-1,辣椒素含量0.15%。抗病毒病、炭疽病,中抗疫病。667 m2鲜椒产量1 547.65 kg,产量稳定,丰产。适宜在贵州、宁夏、新疆等地进行保护地及露地种植。2022年12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黔东南州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现状及建议
《黑龙江水产 》 2024
摘要:文章通过阐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现已开展和有待开展尾水治理的水产养殖模式的现状分析,指出了在尾水治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各种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黔东南州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高粱重要性状分子基础研究进展与展望
《生物工程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粱是一种重要的粮食、能源、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具有广泛的生长适应性和多样的利用价值。在过去的几十年,传统育种方法在高粱育种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如今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育种周期长、育种效率低以及遗传背景复杂等。随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子育种技术开辟了提高高粱产量与品质的新途径。本文综述了包括高粱农艺性状和适应性性状等重要性状方面的分子基础研究进展,包括籽粒产量、籽粒品质、开花期和株高、分蘖特性、胁迫抗逆特性和雄性不育特性等,并对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为高粱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