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三硅氧烷助剂对40%2甲·辛酰溴乳油的增效及降低用药量和用水量的作用

甘肃农业科技 2012

摘要:在不同剂量的40%2甲.辛酰溴乳油中添加相同剂量的三硅氧烷助剂和水,配成不同浓度的药液,喷雾处理后观察其对胡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40%2甲.辛酰溴乳油1 500 mL/hm2对水675 kg/hm2,加入225 g三硅氧烷助剂,药后45 d对胡麻田一年生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为100%,较不加三硅氧烷助剂分别提高6.38和4.88百分点。用药量1 200、1 275 mL/hm2,对水675 kg/hm2,加入225 g三硅氧烷助剂,对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达92%以上,较不加三硅氧烷助剂降低15%~20%的用药量。在1 500 mL/hm240%2甲.辛酰溴乳油中加入225 g三硅氧烷助剂,对水450~900 kg/hm2的株防效均达96%以上,表明添加三硅氧烷助剂可以降低30%~50%的用水量。

关键词: 三硅氧烷助剂 40%2甲·辛酰溴乳油 防效 用药量 用水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培密度和氮磷施肥水平对陇薯7号产量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

摘要:为优化陇薯7号生产栽培技术,采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研究了陇薯7号产量与栽培密度、施氮量及施磷量的定量关系,建立了以陇薯7号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解析了各因子对产量的主效应及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建立的回归模型达显著水平,且拟合性较好。各栽培因子对陇薯7号产量的影响为:栽培密度>氮>磷,各因子间交互作用较大。经模拟寻优,确定了陇薯7号在甘肃中部半干旱地区产量各栽培因子优化组合方案:栽培密度为43 980~47 190株.hm-2,施氮量122.85~163.65kg.hm-2,施磷量102.00~138.90kg.hm-2。

关键词: 陇薯7号 栽培密度 施肥水平 通用旋转设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因型和环境及其互作对糜子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进一步了解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糜子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运用联合方差和AMMI模型对6个糜子新品种(粳性)在11个不同环境试点的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主穗长、穗粒重、千粒重和产量等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及其品种稳定性与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糜子主要农艺性状在不同基因型以及环境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基因型对主茎节数、环境对株高、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穗粒重的影响较大。各品种7个农艺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中,最大的是产量,达42.72%,其次是穗粒重和株高,分别为37.90%和26.74%,变异系数最小的是生育期,为14.89%。各试点中产量最高的是甘9133-1-3-4-1,品种稳定性最好的是榆糜3号(CK)。宁夏彭阳和陕西延安试点产量较高,变异程度较小,对品种鉴别力较好。

关键词: 基因型 环境 互作效应 糜子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马铃薯种植布局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

生态学杂志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甘肃省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08年气象观测资料和马铃薯生长条件,选择最佳小网格推算模型推算出500m×500m的高分辨率的网格序列;确立马铃薯种植适宜性气候区划指标,结合地理信息资料,运用GIS技术,开展马铃薯种植适宜性动态气候区划。结果表明:气候变化使马铃薯最适宜区和适宜区面积分别减小35%和3%,次适宜区和可种植区面积分别扩大18.5%和6.6%,不适宜区面积缩小2.0%。提出了马铃薯应对气候变化建议:各地应根据气候特点,调整作物布局;适当调整播种日期,躲避影响马铃薯产量的春霜冻、块茎形成期的高温危害及伏期干旱等;采取多种农业措施,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预计随着未来气候进一步变暖,该地区的马铃薯生长发育、产量和结构布局将会继续受到影响,研究成果可为甘肃马铃薯生产以及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马铃薯 种植布局 甘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改良剂对甘肃引黄灌区新垦盐碱荒地的改良效果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2012

摘要:使用土壤改良剂在甘肃引黄高扬程灌区对新垦盐碱荒地的改良效果表明,8种盐碱地改良剂对油葵都有增产效果,增幅1.26%~26.36%。丹路菌肥增产效果最好,达3 594.7 kg/hm2,较不施改良剂增产749.8 kg/hm2。丹路菌肥、丹路菌剂和腐殖酸改良剂对土壤全盐含量的影响较小,施用其余改良剂均增加了土壤盐分;磷石膏降低土壤pH值的作用最明显。磷石膏和糠醛渣增加了土壤中的SO42-和Ca2+含量。总的来看,施用糠醛渣和磷石膏的投入成本最低,纯收益和产投比却最高。

关键词: 引黄灌区 新垦盐碱荒地 盐碱地改良剂 改良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蔬菜根结线虫发生种类与分布

北方园艺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2008~2011年对甘肃省蔬菜根结线虫的发生种类和分布及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依据根结线虫2龄幼虫、雌虫、雄虫及卵的形态学特征,明确了甘肃省蔬菜根结线虫种类为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根结线虫在甘肃省的保护地蔬菜上普遍发生,几乎遍及全省的各个地区,发生严重,受害的蔬菜种类达20多种,其中番茄、黄瓜及苦瓜受害严重,土壤中的线虫群体密度最高达到1 196条/100g。此外,调查还发现,保护地内的一些杂草,如藜、马齿苋、田旋花和龙葵等上也有根结线虫发生。

关键词: 根结线虫 种类 分布 蔬菜 甘肃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陇东地区马铃薯新品种引进与筛选

长江蔬菜 2012

摘要:通过对8个马铃薯品种抗旱性、抗病性以及产量等性状的综合比较得出,在甘肃东部地区陇薯5号、陇薯7号、庄薯3号、青薯168和宁薯4号5个品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好、产量较高,适宜作为菜用型商品薯,也可作为淀粉专用薯,适宜甘肃省陇东旱区种植。

关键词: 马铃薯 新品种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CO_2浓度和遮荫对小麦叶片光能利用特性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O2和光能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动力和底物,它们的变化必然引起植物光合特性和生长的变化。研究大气CO2浓度和光强变化对植物光合生理的影响,有利于认识作物对全球生态变化的生理响应机制。试验以高大气CO2浓度和遮荫为处理手段,通过测定小麦(Triticum aestivum)旗叶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光强光合速率响应曲线和产量构成因子,分析光强光能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高大气CO2浓度(760μmol.mol 1)和遮荫对小麦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大气CO2浓度下,小麦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增加;同时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显著升高;遮荫处理使小麦叶片的Pnmax、LSP、LCP降低。正常光照下大气CO2浓度升高使小麦叶片呼吸速率(Rd)显著下降,遮荫后大气CO2浓度升高对Rd无显著影响。大气CO2浓度升高能显著提高小麦叶片表观量子效率(AQY),而遮荫对AQY的影响因大气CO2浓度而异,高大气CO2浓度下遮荫使AQY显著提高,正常大气CO2浓度下遮荫则使AQY明显下降。高大气CO2浓度下遮荫使小麦株高、穗长增加,而穗粒数、单株穗粒重、千粒重减小。受光合特性的变化和光强限制,高大气CO2浓度下遮荫使小麦叶片呼吸增强,导致Pn下降,不利于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的形成。

关键词: 小麦 旗叶 高CO2浓度 遮荫 光合作用 产量构成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糜子地方品种资源核心种质的构建

甘肃农业科技 2012

摘要:根据甘肃省糜子地方资源来源分组,经组内聚类,按照20%取样比例确定相应数量类群,根据各基因型在类群中的平均离差度确定取样样本,构建初级种质库,并对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指数、特征性状值、符合率进行检测评价。共构建甘肃省糜子核心种质122份,占总资源的21.6%。核心种质较好地反映了甘肃省糜子地方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代表了供试种质。

关键词: 甘肃省 糜子 核心种质 多样性指数 构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七叶鬼灯檠的研究现状及资源利用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12

摘要:目的综述七叶鬼灯檠在生物学特性、鉴定、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提出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走访调查。结果七叶鬼灯檠的基础研究方面如生物学特性、鉴定、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研究,实际应用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其资源分布广泛,蕴藏量大。结论七叶鬼灯檠的基础研究工作基本完成,应加强应用研究,综合开发利用及保护资源。

关键词: 七叶鬼灯檠 资源 开发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