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果醋中主要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 2012

摘要:风味物质是果醋感官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也是果醋区别于食醋及勾兑醋的特征指标,对果醋主要风味物质的研究现状、提取和检测方法,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果醋感官质量体系评价建设的内容。

关键词: 果醋 风味物质 影响因素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夏凝集素基因对小麦的遗传转化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拓宽农杆菌介导的小麦遗传转化的受体基因型,同时改良小麦品种的抗蚜特性,以甘肃省主推春小麦品种陇春22和优良品系9614的幼胚为转基因受体材料,以预培养4d的幼胚愈伤组织为受体,以含有半夏凝集素基因的C58c1农杆菌菌株为供体,将重组质粒pBI pta导入小麦,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小麦遗传转化体系。经G418 25mg.L-1抗性筛选、PCR检测共获得转基因植株7株,其中9614的4株,陇春22的3株;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得出转基因植株中单拷贝的有1株,2个拷贝的1株,3个拷贝和4个拷贝的各有2株,1株没有得到扩增。对整合有2个拷贝半夏凝集素基因的陇春22-20转基因小麦的T1代植株进行了PCR检测,其中有50%的植株扩增出目的基因,50%没有扩增出目的基因,初步说明T1代植株中外源基因得到了遗传。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aestivum L.) 半夏凝集素基因 农杆菌介导 遗传转化 Real-timePCR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多倍体研究综述

甘肃农业科技 2012

摘要:在阐述植物多倍体的基因组形成途径的基础上,总结了植物多倍体特征和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以及多倍体的鉴定方法,提出了植物多倍体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植物多倍体 特征 诱导方法 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陇棕棉2号的选育及在西北内陆棉区栽培要点

棉花科学 2012

摘要:陇棕棉2号(原代号BC05)是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出的彩色棉新品种。该品种纤维色泽棕色,品质优良,丰产性好,性状稳定,抗病性突出。2010年3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甘审棉2010003号),是适宜于西北内陆棉区种植的棕色棉新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一例苹果霉心病病原鉴定

微生物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甘肃省天水市苹果霉心病病果中分离到的真菌进行病原鉴定。【方法】通过Koch’s法则证病,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菌进行种类鉴定。【结果】从甘肃省天水市苹果霉心病病果中分离得到一株淡灰褐色真菌,用该菌的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苹果果实,可引起与自然发病相同的苹果霉心病症状。该菌的分生孢子具有不同的形态:产生于分生孢子盘上的分生孢子具3个隔膜,极少数4 5个隔膜,纺锤形或长椭圆形,淡褐色至褐色,基细胞色稍淡,附属丝缺,孢子大小为(12.95 20.42)μm×(4.98 7.97)μm[av.(16.75±1.89)μm×(6.47±0.86)μm];产生于丝状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堆上的分生孢子具2 9个隔膜,纺锤形、棒状或蠕虫状,初始色淡,渐呈褐色,(12.45 59.76)μm×(4.98 11.21)μm[av.(30.10±11.16)μm×(7.26±1.28)μm]。【结论】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GenBank登录号JF320818),将该病菌鉴定为Discostroma fuscellum(Berk.&Broome)Huhndorf。这是Discostroma fuscellum引起苹果霉心病在我国的首次报道。

关键词: 苹果 霉心病 Discostroma fuscellum Seimatosporium lichenicola Sporocadus lichenicol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MMI模型在啤酒大麦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作物杂志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AMMI模型分析2002~2004年西北及内蒙古啤酒大麦联合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环境范围内,9919和甘啤4号属高产稳产型;甘啤3号稳定性好,产量较高;来色依产量最差,稳定性较低;对照品种法瓦维特产量较高,但稳定性差。从品种对试点的特殊适应性分析,甘啤4号特殊适应性最广。从产量水平角度来看,甘啤4号表现较佳,其次为甘啤3号、9919、法瓦维特、来色依,与实际推广情况相符。

关键词: 啤酒大麦 AMMI模型 区域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AMMI双标图分析糜子品种的产量稳定性及试点代表性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准确评价基因型和环境互作效应对糜子品种产量稳定性及试点对品种分辨力的影响,采用AMMI模型结合双标图和稳定性参数Dg(e)对第8轮(2006—2008年)国家糜子(粳性)品种区域试验的6个品种和9个试点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和基因型×环境交互效应(G×E)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环境效应占总变异的52.85%,G×E交互效应占6.26%,基因型效应占2.76%。交互效应中IPCA1、IPCA2、IPCA3解释了92.58%基因与环境互作信息。试验也表明不同糜子品种在各试点的稳定性及不同试点对糜子品种的分辨力差异较大。6个参试品种中,"榆糜3号"(CK)、"伊8414-1-2-1"属于高产稳产型品种;"甘9109-6-1-1-2"、"固01-391"产量较高,但稳定性较差;"甘9133-1-3-4-1"稳产性好,但产量较低;"固02-25"产量低且稳定性差。在9个试点中,陕西府谷、宁夏同心、陕西榆林、内蒙赤峰4个试点对品种的分辨力较强,宁夏固原、宁夏盐池、甘肃会宁、山西五寨、内蒙鄂尔多斯5个试点对品种的分辨力较弱。

关键词: 糜子 基因型 区域试验 产量稳定性 品种适应性 AMMI模型 双标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干制辣椒新品种引进筛选试验

长江蔬菜 2012

摘要:针对甘肃省干椒种植地区干制辣椒专用品种缺乏的实际,从全国各地引进11个干椒品种进行筛选试验,从果实性状、熟性、产量等方面综合考察,川腾6号、博辣5号、渝辣11号这几个品种表现好,适合甘肃省干制辣椒种植地区栽培;云干椒3号、陕椒2006果实短小,产量低,不适合当地种植。

关键词: 干制辣椒 熟性 产量 引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抗线虫基因与抗性机理研究进展

植物保护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寄生线虫是严重危害农业生产的一类重要病原生物,对全球作物产量造成重大损失。抗线虫基因在植物抗线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发掘抗线虫基因并培育抗线虫品种是防治线虫病害的一条有效途径。抗线虫基因的定位与克隆对解析植物抗线虫性的分子机理做出了巨大贡献,明确线虫与寄主植物之间的互作关系及抗线虫机制,可以为制定和采取更加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借鉴。

关键词: 植物 线虫 抗性基因 抗性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5个马铃薯品种对镰刀菌干腐病优势病原的抗病性评价

植物保护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合理利用抗源,用菌株混合接种法分别接种接骨木镰刀菌Fusarium sambucinum和茄病镰刀菌F.solani,以DPS2000数据处理系统对接种块茎第15天腐烂斑的半径进行系统聚类分析,从而探讨35个马铃薯品种对镰刀菌干腐病优势病原的抗病性。结果表明:以接种接骨木镰刀菌的块茎其腐烂半径原始数值不转换、接种茄病镰刀菌的块茎其腐烂半径原始数值进行标准化转换、聚类方法均采用欧式距离、最长距离法,其聚类效果与接种结果的吻合度最好。接种接骨木镰刀菌后,以欧式距离21作为最佳聚类距离分割点,将试验品种分为11个抗病品种、17个中抗品种和7个感病品种;接种茄病镰刀菌后,以欧式距离3.0作为最佳聚类距离分割点,将试验品种分为13个抗病品种、14个中抗品种和8个感病品种。

关键词: 马铃薯 抗病性 接骨木镰刀菌 茄病镰刀菌 系统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