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上海市杂交粳稻品质育种的实践
《上海农业学报 》 2000 CSCD
摘要:采用杂交、回交和复交并结合低世代品质鉴定的育种方法 ,育成了配合力强、F1籽粒充实度好的BT型粳稻不育系“秀水 0 4A”和米质特优、恢复力达 94.42 %的粳型强恢复系“R16 1”。以此亲本配组的杂交粳稻组合“8优 16 1”不仅产量杂种优势明显 ,而且米质优良 ,经农业部中国稻米及制品质量监测中心测定 ,稻米多数指标达到 2 0 0 0年国家新颁布的优质稻谷标准。研究还表明 ,在杂交粳稻亲本选育时 ,不育系应以矮秆、株型优良为重点 ,恢复系应以优良的穗部性状为主 ,而F1杂种优势不仅要穗数适中、穗大粒多 ,同时要具有一定的营养体优势作为高产的基础。


食(药)用真菌种质资源研究(一)子囊菌亚门的食(药)用菌资源(待续)
《上海农业学报 》 2000 CSCD
摘要: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农业微生物保藏中心上海食用菌分中心经过十多年的努力 ,收集、保藏了 6 3属 12 5种近 2 0 0 0株食、药用真菌菌株。已公开发表的有 114 1株 ,主要属于担子菌亚门和子囊菌亚门。采用 - 86℃深度低温、冷冻干燥和液氮超低温保藏等方法进行保藏。近年来保藏设备有了更新。保藏方法正在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近。子囊菌亚门的可食用真菌数量不多 ,该中心仅保藏了 4属 13种 2 3株真菌 ,大多是有经济价值的药用真菌


玉米mtDNA的RAPD分析与对Y_(Ⅱ-1)型不育胞质的归群研究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0 CSCD
摘要:选用 51个随机引物对玉米 U81 1 2的 5种不同类群 (型 )胞质的同核异质系的线粒体 DNA( mt D-NA)进行扩增 .结果表明 :各类型胞质的 mt DNA间的随机扩增产物有较大的差异 .玉米 Y -1型不育胞质的 mt DNA扩增的电泳谱带与 T群、S群不育胞质有明显的差异 ,与 C群不育胞质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
关键词: 玉米 雄性不育 线粒体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阿维菌B_2对四种节肢动物的毒力活性和田间防治效果
《上海农业学报 》 2000 CSCD
摘要:实验室生物测定比较了阿维菌素B2和B1对四种节肢动物的毒力活性。B2对小菜蛾、褐背小萤叶甲和大水蚤的毒力活性均高于B1,48h Lc50值(B2/B1)分别为0.80/1.32μg/mL,0.063/0.089μg/mL和0.00021/0.00049μg/mL。对二点叶螨的 24h毒力,B1(0.0082 μg/mL)略高于B2(0.0094μg/mL)。以B2乳油剂有效成分7.5—15.0g/hm2田间防治小菜蛾,或 3.75~7.50g/hm2防治褐背小萤叶甲均可取得极佳防治效果。
关键词: 阿维菌素同系物 节肢动物急性毒性 杀虫剂 害虫防治


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在上海两种土壤的肥效试验应用
《上海农业学报 》 2000 CSCD
摘要:在土壤养分分析和养分吸附试验基础上 ,以高粱为指示作物作盆栽试验 ,对上海土壤 (黄泥土和夹沙泥 )中的作物养分障碍因子进行系统诊断 ,并将此结果与大田试验作比较 ,结果表明 :供试的黄泥土、夹沙泥两种水稻土养分缺乏顺序均为 P>N,Cu、Fe偏丰 ,K未显效 ;但是齐贤黄泥土土壤缺 Zn,而 Mn、Mo偏多 ;洪庙夹沙泥土壤却是缺 Mn、Mo,而 Zn偏多 ;另外 ,齐贤黄泥土土壤中 B含量恰当 ,而 S多 ;洪庙土壤 S含量恰当 ,而 B却多。氮和磷缺乏 ,K未显效的结果与该两种土壤的水稻、油菜肥效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水稻盆栽试验表明 N和 P有效 ,K不显效。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 ,随氮的增加 ,稻谷产量有增加趋势 ;增加钾用量 ,对水稻基本无效。油菜大田试验结果与水稻试验一致。可见 ,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诊断方法 ,既准确、快速地诊断了上海黄泥土、夹沙泥两种土壤中作物养分限制因子相对的亏缺顺序和过丰状况 ,同时 ,也似初步反映了元素之间的一些相互影响的现象 (Zn与 Mn、Mo,B与 S) ,为继续进行科学施肥研究提供了许多重要参数和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