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698条记录
代森锰锌在番茄中的残留分析方法

上海农业学报 2000 CSCD

摘要:确立了番茄中代森锰锌残留量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番茄样本用HCl/SnCl2于80℃分解代森锰锌,取顶空气体,用气相色谱电子俘获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番茄中的代森猛锌平均回收率为99.5%~113.3%,变异系数为1.5%~10.2%,最小检出量为0.03ng,最低检测浓度为0.02mg/kg。

关键词: 代森锰锌 残留分析 气相色谱 番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鼠2-5A合成酶cDNA克隆及全序列测定

中国病毒学 2000 CSCD

摘要:通过饲喂放线菌酮 ,提取小鼠肝脏的总RNA ,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 ,利用RT PCR扩增出 110 0bp大小的片段 ,将其克隆入载体pBluescript,采取双链质粒直接测序 ,获得的序列与国外报道小鼠 2 5A合成酶基因序列具 99.8%的同源性。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 ,小鼠 2 5A合成酶与人2 5A合成酶具 6 8%同源性 ,并在其C端发现亲水基团和糖基化位点。

关键词: 小鼠 25A合成酶基因 克隆 序列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上海市杂交粳稻品质育种的实践

上海农业学报 2000 CSCD

摘要:采用杂交、回交和复交并结合低世代品质鉴定的育种方法 ,育成了配合力强、F1籽粒充实度好的BT型粳稻不育系“秀水 0 4A”和米质特优、恢复力达 94.42 %的粳型强恢复系“R16 1”。以此亲本配组的杂交粳稻组合“8优 16 1”不仅产量杂种优势明显 ,而且米质优良 ,经农业部中国稻米及制品质量监测中心测定 ,稻米多数指标达到 2 0 0 0年国家新颁布的优质稻谷标准。研究还表明 ,在杂交粳稻亲本选育时 ,不育系应以矮秆、株型优良为重点 ,恢复系应以优良的穗部性状为主 ,而F1杂种优势不仅要穗数适中、穗大粒多 ,同时要具有一定的营养体优势作为高产的基础。

关键词: 杂交粳稻 不育系 恢复系 稻米品质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药)用真菌种质资源研究(一)子囊菌亚门的食(药)用菌资源(待续)

上海农业学报 2000 CSCD

摘要: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农业微生物保藏中心上海食用菌分中心经过十多年的努力 ,收集、保藏了 6 3属 12 5种近 2 0 0 0株食、药用真菌菌株。已公开发表的有 114 1株 ,主要属于担子菌亚门和子囊菌亚门。采用 - 86℃深度低温、冷冻干燥和液氮超低温保藏等方法进行保藏。近年来保藏设备有了更新。保藏方法正在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近。子囊菌亚门的可食用真菌数量不多 ,该中心仅保藏了 4属 13种 2 3株真菌 ,大多是有经济价值的药用真菌

关键词: 食(药)用真菌 种质资源 保藏 子囊菌亚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mtDNA的RAPD分析与对Y_(Ⅱ-1)型不育胞质的归群研究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CSCD

摘要:选用 51个随机引物对玉米 U81 1 2的 5种不同类群 (型 )胞质的同核异质系的线粒体 DNA( mt D-NA)进行扩增 .结果表明 :各类型胞质的 mt DNA间的随机扩增产物有较大的差异 .玉米 Y -1型不育胞质的 mt DNA扩增的电泳谱带与 T群、S群不育胞质有明显的差异 ,与 C群不育胞质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

关键词: 玉米 雄性不育 线粒体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阿维菌B_2对四种节肢动物的毒力活性和田间防治效果

上海农业学报 2000 CSCD

摘要:实验室生物测定比较了阿维菌素B2和B1对四种节肢动物的毒力活性。B2对小菜蛾、褐背小萤叶甲和大水蚤的毒力活性均高于B1,48h Lc50值(B2/B1)分别为0.80/1.32μg/mL,0.063/0.089μg/mL和0.00021/0.00049μg/mL。对二点叶螨的 24h毒力,B1(0.0082 μg/mL)略高于B2(0.0094μg/mL)。以B2乳油剂有效成分7.5—15.0g/hm2田间防治小菜蛾,或 3.75~7.50g/hm2防治褐背小萤叶甲均可取得极佳防治效果。

关键词: 阿维菌素同系物 节肢动物急性毒性 杀虫剂 害虫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青枯病生防制剂的研制与应用(综述)

上海农业学报 2000 CSCD

摘要:运用平皿相互拮抗筛选模型得到的90B4-2-2 Pseudomonas)等菌株,经模拟生产工艺而制得具有拮抗番茄青枯病、烟草青枯病的生防制剂——青枯散。田间试验证明:该制剂对番茄青枯病、烟草青枯病有70%-80%的防治效果,并有10%左右的增产效果,表现出具有发芽势高和壮苗作用。试验发现该菌能在植物根部吸附渗入并转移,扫描电镜观察到该菌定殖于根或茎韧皮部薄壁细胞内。

关键词: 筛选模型 模拟生产工艺 作用机理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棱大麦白化颗壳性状的遗传

上海农业学报 2000 CSCD

摘要:通过将白化颗壳品系分别与黄颗壳品系及黑颖壳品系杂交的方法来研究白化颗壳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白化颗壳性状属细胞核遗传,为单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白化颗壳基因具有一因多铲性;该基因与黑颖壳基因为相互独立非等位基因,黑颗壳基因对该基因有显性上位作用.

关键词: 大麦 白化颗壳 遗传规律 细胞核遗传 隐性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灭草松在小麦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

上海农业学报 2000 CSCD

摘要:确立了灭草松在小麦和土壤中的残留量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小麦样本用甲醇提取后,用乙腈和正己烷分配。土壤样本用10%碘甲烷、二氯甲烷提取后,萃取到二氯甲烷中柱净化后,七氟西酸酐衍生,用气相色谱电子俘获检测器检测。本方法对灭草松在小麦和土壤的平均回收率为80%~100%,变异系数为3.8%~17.8%,在小麦中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g/kg,在土壤中最低检出浓度为0.005mg/kg。

关键词: 灭草松 残留分析 气相色谱 小麦 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在上海两种土壤的肥效试验应用

上海农业学报 2000 CSCD

摘要:在土壤养分分析和养分吸附试验基础上 ,以高粱为指示作物作盆栽试验 ,对上海土壤 (黄泥土和夹沙泥 )中的作物养分障碍因子进行系统诊断 ,并将此结果与大田试验作比较 ,结果表明 :供试的黄泥土、夹沙泥两种水稻土养分缺乏顺序均为 P>N,Cu、Fe偏丰 ,K未显效 ;但是齐贤黄泥土土壤缺 Zn,而 Mn、Mo偏多 ;洪庙夹沙泥土壤却是缺 Mn、Mo,而 Zn偏多 ;另外 ,齐贤黄泥土土壤中 B含量恰当 ,而 S多 ;洪庙土壤 S含量恰当 ,而 B却多。氮和磷缺乏 ,K未显效的结果与该两种土壤的水稻、油菜肥效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水稻盆栽试验表明 N和 P有效 ,K不显效。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 ,随氮的增加 ,稻谷产量有增加趋势 ;增加钾用量 ,对水稻基本无效。油菜大田试验结果与水稻试验一致。可见 ,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诊断方法 ,既准确、快速地诊断了上海黄泥土、夹沙泥两种土壤中作物养分限制因子相对的亏缺顺序和过丰状况 ,同时 ,也似初步反映了元素之间的一些相互影响的现象 (Zn与 Mn、Mo,B与 S) ,为继续进行科学施肥研究提供了许多重要参数和依据

关键词: 土壤养分 障碍因子 养分亏缺 系统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