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生长期橡胶叶对六点始叶螨选择性及种群增长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不同生长期橡胶叶对六点始叶螨Eotetranychus sexmaculatus(Riley)选择性及种群增长的影响,在室内测定古铜期、淡绿期、稳定期、老化期的橡胶叶对六点始叶螨的产卵选择、取食选择、发育、存活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六点始叶螨对不同生长期橡胶叶的取食选择和产卵选择由多到少依次为:古铜期、淡绿期、稳定期、老化期,说明该螨在转移为害过程中优先选择幼嫩叶片;世代发育历期以取食老化期的最长,为20.9 d,取食古铜期最短,为16.9 d。世代存活率、净生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由大到小依次为:古铜期、淡绿期、稳定期、老化期。因此,古铜期的橡胶叶最适合六点始叶螨的发育、存活及种群增长,随着橡胶叶的老化越不利于该虫的生长发育及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丁茶冬青粗多糖的分离表征及其抗化活性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提醇沉法分离制备苦丁茶冬青粗多糖样品,对其进行初步分离表征(包括总糖、糖醛酸、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和红外光谱分析)和体外抗氧化活性(清除DPPH·自由基、·O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苦丁茶冬青粗多糖中总糖含量为30.67%、糖醛酸含量为12.72%、蛋白质含量为9.35%;含有16种氨基酸成分,总含量为7.72%,其中含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0.41%;红外光谱显示该粗多糖样品中含有α-吡喃糖环结构;此外,苦丁茶冬青粗多糖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且其抗氧化活性与多糖浓度之间存在良好的量效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南7号木薯茎叶营养价值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华南7号木薯生长期间6~11月份茎、叶营养成分动态变化及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华南7号木薯叶粗蛋白含量为21.16%~31.80%,粗脂肪含量为4.17%~8.28%;茎秆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24.67%~39.67%,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为23.47%~29.74%。木薯叶片、茎秆鲜样、烘干样6月份生长初期氢氰酸含量最高,随着生长月份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木薯茎叶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为77.74%。结果说明,华南7号木薯茎叶含有较高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体外产气量和干物质消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枇杷果皮内生真菌生物学特性
《湖北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采用生长速率法对抗石榴干腐病病原真菌的6株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果皮内生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PGSC8菌株在PDA培养基中生长最好,PGSC9在PDA和CA培养基中生长最好,PGSC1、PGSC5、PGSC6、PGSC7 4个菌株在PSA培养基中菌丝生长最好。供试的碳源中,PGSC5和PGSC6 2个菌株最适碳源为麦芽糖,PGSC1、PGSC7、PGSC8、PGSC9 4个菌株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供试氮源中,PGSC6、PGSC9 2个菌株最适氮源为牛肉膏,PGSC7菌株最适氮源为酵母膏和牛肉膏,PGSC1、PGSC5、PGSC8 3个菌株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所有参试菌株适宜菌丝生长的p H为中性或偏碱性,PGSC7最适合的生长温度为25℃,其余5个菌株最适合的生长温度为30℃。全光照处理有利于参试菌株菌丝生长。
关键词: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内生真菌 石榴干腐病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色防控模式对热带果树害虫的控制潜能及其效益评价——以海南儋州特色果园为实证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海南儋州特色果园荔枝、柚子等热带果树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的试验和调查数据为例,对热带果树的绿色防控模式从控制潜能和环境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绿色防控模式下柚子园内柑橘红蜘蛛、柑橘蚧壳虫、柑橘潜叶蛾及荔枝园内荔枝蒂蛀虫、荔枝蝽象、荔枝卷叶蛾、龟背天牛等优势害虫的控制效果明均显优于常规防控区;每667 m2果园实施绿色防控的柚子和荔枝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均比常规防治下有所增长,总效益分别增长1 603.8元和1 125.5元。因此,科学应用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用量,改善生态环境,逐步增强天敌对优势害虫的控制能力,这在果树害虫生态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绿色防控 技术模式 设施果园 虫害 控制效果 综合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槟榔提取物对球虫感染鸡盲肠组织结构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讨槟榔提取物对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鸡盲肠组织结构的影响,试验采用H.E.组织染色切片方法研究了槟榔提取物的抗球虫效果。结果表明:感染后第3天,在50倍镜下,各组之间的盲肠组织形态差别不明显,都形成了盲肠皱褶,肌层厚度没有明显变化;在400倍镜下,阴性对照组和槟榔第3组盲肠绒毛前端形成一层明显的膜。感染后第9天,阴性对照组和槟榔3个组盲肠呈现血红色,在50倍镜下,阴性对照组和槟榔3个组盲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融在一起,绒毛融合、坏死,呈现蜂窝状外观;在400倍镜下,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槟榔3个组能看见绒毛的轮廓,有清晰的绒毛间隙,但都存在大量的子孢子。说明在日粮中添加槟榔提取物能够缓解球虫感染后鸡盲肠组织结构损伤。
关键词: 槟榔提取物 柔嫩艾美耳球虫 鸡 盲肠 石蜡切片 H.E.染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PLC测定西番莲中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西番莲果肉中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的快速提取和HPLC检测方法,以西番莲果肉为试材,对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的提取和检测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2种类胡萝卜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1 050μL的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正己烷有机混合溶剂(64∶16∶4,V/V/V),10min左右可高效提取西番莲果肉中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以C30色谱柱;流动相:甲醇-叔丁基甲醚(80:20,V/V)等度洗脱;流速:0.8 m L/min;进样量:20μL;柱温:30℃;检测波长:450 nm。该色谱条件下,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 0和0.999 3;检出限为0.01μg/m L和0.02μg/m L;2种类胡萝卜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达到了98.47%、96.43%;样品稳定性和检测方法准确度较好,RSD<5.0%。对3个西番莲品种果实中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进行测定,其含量呈现双花西番莲>黄果西番莲>紫果西番莲的趋势。该提取和检测方法具有速度快、有机溶剂用量少,灵敏度高等优点,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大量西番莲样品中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的提取和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主要作物中PAL基因家族的鉴定和序列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苯丙氨酸解氨酶(PAL,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EC:4.3.1.24])存在于各种植物和部分微生物中,是与植物抗病性相关的关键酶,具有重要的植物生理意义。采用BLASTP的方法,依托全基因组数据库,获得了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L.)Heynh.]、水稻(Oryza sativa L.)、玉米(Zea mays Linn.)、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谷子[Setaria italica(L.)P.Beauv.]、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6种植物中的PAL基因家族共45条序列,对其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等。分析结果显示: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分别聚集在不同的分支,说明单子叶植物水稻、玉米、小麦、谷子亲缘关系较近,双子叶植物拟南芥、大豆亲缘关系较近,而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亲缘关系较远,也说明PAL基因的分化在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分化前形成;酸性蛋白质占93.3%,稳定性蛋白占97.8%,有信号肽的蛋白占2.2%,有导肽的蛋白占4.4%,所有蛋白均为有明显跨膜现象的亲水性蛋白;所有PAL基因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中,都有蛋白活性位点。分析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作物中PAL代谢机理提供理论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接枝不同金属配基的pH敏感型聚合物的制备及对木瓜蛋白酶的纯化
《现代食品科技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以四种丙烯酸类单体合成了一种pH敏感型聚合物(PMDMN)。该聚合物连接金属螯合剂(IDA)后与Cu~(2+)或Fe~(3+)通过配位键形成聚合物PMDMN-Cu或PMDMN-Fe。首先对聚合物的红外光谱、等电点及回收率进行了测定。其次,探讨了PMDMN-Cu、PMDMN-Fe对木瓜蛋白酶粗酶的吸附条件,包括pH、时间及NaCl浓度。通过对洗脱液的酶活回收率的测定,考察了咪唑、盐酸胍、EDTA及其浓度配比的洗脱效果。最后通过SDS-GAGE对最优洗脱条件的酶液纯度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接枝金属配基前后的等电点分别为5.15或5.08,回收率皆大于95%(5个吸附-洗脱循环后);PMDMN-Cu、PMDMN-Fe最适吸附pH值均为7.0,并于120 min和210 min达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09 mg、4.58 mg,NaCl浓度的增加能一定程度增加木瓜蛋白酶的吸附量。在洗脱方案中,0.5 mol/L咪唑+1.0 mol/L盐酸胍具有最好的洗脱效果,洗脱率皆接近95%,同时不会造成金属配基的泄露。SDS-PAGE显示PMDMN-Cu和PMDMN-Fe都能大幅度提高木瓜蛋白酶的纯度,纯化倍数分别为4.29和4.4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