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菠萝生长素极性运输载体基因AcPINs和AcAUXs的分离与表达分析
《园艺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乙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菠萝人工催花,但其分子机制不是很清楚。以菠萝(Ananas comosus L.‘Perola’)茎尖为材料,采用RT-PCR结合RACE方法得到3个生长素极性运输输出载体基因(AcPIN1、AcPIN2和AcPIN3)和2个生长素极性运输输入载体基因(AcAUX1和AcAUX2)的c DNA及基因组DNA全长。AcPIN1、AcPIN2、AcPIN3、AcAUX1和AcAUX2的cDNA全长分别为2 690、2 388、2 057、2 156和1 580 bp,其开放读码框长度分别为1 854、1 917、1 530、1 479和1 392 bp,分别编码617、638、509、492和463个氨基酸;其基因组DNA全长分别为3 602、3 208、4 204、5 457和2 436 bp,从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的长度分别为3 244、2 780、3 947、5 264和2 321 bp。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及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AcPINs和AcAUXs分别属于植物PINs和AUX/LAXs家族。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菠萝茎尖经200和1 200 mg·L~(-1)乙烯利诱导处理后,AcPINs的表达上调较多,其中AcPIN2在处理后的早期(1~2 d)和后期(28~37 d)显著上调,另外两个PIN家族基因AcPIN1和AcPIN3在处理后的大部分时间都明显提高。AcAUX1的上调表达量相对较少,且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也主要集中在处理初期(1 d)和后期(28~37 d),而AcAUX2的上调表达则只在处理后的前期(1、2、9 d)。研究结果表明,乙烯利诱导菠萝成花过程中,存在着生长素极性运输,且生长素极性输出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可能更重要。
关键词: 菠萝 开花 生长素输出载体 生长素输入载体 生长素极性运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天然橡胶主产区橡胶树品种区域配置建议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橡胶树育种工作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通过引进国外优良无性系与自主培育适合不同生态区的橡胶树优良品种,培育出数十个橡胶树优良品种在海南、云南、广东等3大植胶区种植。本文通过对中国植胶区主要育成或引进橡胶树品种,以及相关品种的适宜种植区域进行初步总结与分析,结合橡胶树品种特性与植胶生态类型区,提出主产区橡胶树品种区域配置建议,以期为确定不同橡胶树优良品种的区域试验、适应性范围、以及为相关品种的区域配置、扩大试种及对口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姜黄提取物对文昌鸡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饲料工业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研究了在日粮中添加100~300 mg/kg姜黄提取物对文昌鸡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300只1日龄雏鸡集中育雏2周后,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T0组饲喂基础日粮,T100、T200和T300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200 mg/kg和300 mg/kg姜黄提取物,饲养至12周龄。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100~200 mg/kg姜黄提取物能提高9~12周龄文昌鸡生长性能。日粮添加姜黄提取物对文昌鸡血液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提高9~12周龄文昌鸡胸腺和法氏囊指数。上述结果提示,在日粮添加100~300 mg/kg姜黄提取物可促进和提高文昌鸡后期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
关键词: 姜黄提取物 文昌鸡 生长性能 血液指标 免疫器官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茉莉酸甲酯诱导西瓜ClTPS1基因的表达特性及其生物学信息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TPS基因在海藻糖的积累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目前对TPS亚家族Ⅰ型基因研究比较多,而对TPS亚家族Ⅱ型基因研究较少。我们选取了西瓜Ⅱ型TPS亚家族基因中的一个TPS基因,命名为Cl TPS1,对该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进一步以二倍体西瓜细胞为材料,利用q RT-PCR技术对Cl TPS1基因在茉莉酸甲酯诱导下的表达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l TPS1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位于起始密码子上游1 332 bp处,启动子区域包含多个激素响应元件和逆境胁迫响应元件等;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含有83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94 104.2 Da,理论等电点为5.57。该基因与拟南芥TPS7基因同源性最高。而蛋白结构分析进一步暗示了该基因可能兼备TPS活性和TPP活性。在茉莉酸甲酯施加了4 h后Cl TPS1基因的表达量达到最高,整体变化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上结果表明Cl TPS1基因能迅速响应逆境胁迫,并通过促进海藻糖生物合成抵御逆境。本研究不仅为利用茉莉酸甲酯提高西瓜抗逆性提供了理论支持,而且为以后深入研究植物中Ⅱ型TPS亚家族基因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芒果核苷二磷酸激酶(NDPK)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3′RACE和RT-PCR技术克隆芒果核苷二磷酸激酶基因全长c DNA序列,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该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Mi NDPK1基因c DNA全长1 019 bp,开放阅读框为447 bp,编码148个氨基酸。Mi NDPK1蛋白定位于细胞质,无信号肽和跨膜区域,具有典型的核苷二磷酸激酶活性结构域和其他磷酸化活性位点;与麻疯树、橡胶树同源性最高为89%,与菠菜同源性最低为82%。Mi NDPK1在芒果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以叶片中表达最高,其次是花和果皮;在芒果进入生殖时期的花芽分化期表达量最高,此后在芒果果实发育进程中逐渐降低并趋于平稳。结合病害处理转录组样本中的差异性表达结果,推测芒果Mi NDPK1基因在花芽分化进程、抗病性诱导及免疫应答通路上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芒果 核苷二磷酸激酶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灯笼辣椒eIF4Es基因克隆及其酵母双杂交激活域载体构建
《分子植物育种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辣椒全基因组数据库分析获得黄灯笼辣椒eIF4E基因家族的四个基因,设计两端带有Eco RⅠ和XhoⅠ酶切位点的引物分别扩增四个基因的ORF,克隆到LexA-酵母双杂交系统的激活域载体pB42AD中,并构建pB42AD-eIF4E、pB42AD-eIF(iso)4E、pB42AD-eIF4E-Xm、pB42AD-n CBP9090重组载体。将重组质粒导入酵母菌株EGY48(p8op-Lac Z)中,进行重组激活域载体的毒性检验和自激活验证。结果表明,扩增获得了正确的黄灯笼辣椒Cc-eIF4E、Cc-eIF(iso)4E、Cc-eIF4E-Xm、Cc-n CBP9090基因ORF,并成功克隆到pB42AD载体中,同时转化有激活域载体的EGY48(p8op-Lac Z)在SD/-Trp/-Ura营养缺陷型平板上生长良好,在SD/-His/-Ura平板上不生长,说明重组质粒表达产物对该酵母细胞无毒性,对下游报告基因无自激活作用。本研究结果证明pB42AD-eIF4E、pB42AD-eIF(iso)4E、pB42AD-eIF4E-Xm、pB42AD-n CBP9090重组载体可用于该系统的互作蛋白筛选,为下一步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黄灯笼辣椒eIF4E家族蛋白相互作用的病毒蛋白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芭蕉属植物基于rDNAITS序列的分子系统发育
《分子植物育种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基因序列对芭蕉属植物的组间及种间的系统发育进行研究可弥补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不足,从而为研究芭蕉属植物的进化与分类提供新的证据。本研究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66份芭蕉属野生种质资源r DNA ITS序列进行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不同的基本染色体数,供试材料能明显地划分为两大类,其中Eumusa组和Rhodochlamys组材料聚到一组,Callimusa组、Australimusa组和Ingensmusa组的材料聚到一组;但是组间材料交叉聚类,具有紧密联系,无法区分。建议将芭蕉属下分类合并为Eumusa-Rhodochlamys组和Callimusa-Australimusa组,取消Ingensmusa组的分类。由于Rhodochlamys与M.acuminata和M.balbisiana的紧密联系,Rhodochlamys组材料可考虑作为香蕉遗传改良的材料,需进一步确定为栽培蕉提供独特S基因组的M.schizocarpa与M.balbisiana的联系以及M.balbisiana的种内分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乙烯利对橡胶树乳管伤口堵塞相关蛋白基因表达和含量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乳管伤口堵塞物的形成决定着排胶时间的长短,乙烯利刺激能显著延长排胶时间,但目前关于乙烯利刺激对乳管堵塞物的影响研究很少。以橡胶树无性系PR107为材料,利用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Western-blot研究了乙烯利刺激对黄色体内含物相关蛋白的基因表达以及蛋白(包括黄色体和C-乳清中)的含量变化的影响,同时利用光学显微技术研究了割口表面蛋白质网形成的情况。结果表明:乙烯利刺激后PR107胶乳中HGN 1、Hevamine A及HEV 1这3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性降低;黄色体中和C-乳清中对应的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以及橡胶素蛋白含量也显著性降低;而割口处割面形成的蛋白质网明显多于对照橡胶树,且随着排胶时间的延长蛋白质积累增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蕉和粉蕉果实有机酸组分及其含量变化特征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有机酸是影响香蕉果实风味的主要物质之一。本研究以不同基因型的巴西蕉(AAA)和粉蕉(AAB)果实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了不同发育及成熟时期果实中有机酸组分及其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巴西蕉和粉蕉果实中均检测出8种相同的有机酸组分,此外巴西蕉中还检测到了酒石酸,而粉蕉中未检出。随着果实发育,巴西蕉总有机酸含量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趋势,而粉蕉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巴西蕉和粉蕉可食期果实各有机酸组分含量及其构成比例也存在明显差异。巴西蕉以积累奎尼酸、苹果酸和富马酸为主,三者占总有机酸的比例分别为23.84%、18.71%和17.09%;粉蕉以柠檬酸、奎尼酸和苹果酸为主,分别占总有机酸的34.10%、27.27%和16.75%。这一结果为深入研究香蕉果实风味形成以及有机酸代谢途径等提供了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