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不同品种鲜食玉米的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活性比较

玉米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6个不同鲜食玉米品种的粗脂肪、蛋白质、淀粉、还原糖和总酚含量,对脂肪酸组成进行气相色谱分析。通过比较玉米浸膏的Fe~(3+)还原力和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_2-·)、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探讨抗氧化活性与玉米总酚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鲜食玉米含粗脂肪6.17%~13.63%、蛋白质9.57%~15.30%、淀粉58.90%~69.52%、还原糖33.51%~42.12%、总酚1.52~2.68 mg/g。迪甜6号、晋超甜1号和超甜1825的粗脂肪、蛋白质、还原糖、总酚含量较高;京科糯2000、美玉糯13和都市丽人淀粉含量较高;美玉糯13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晋超甜1号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超甜1825的Fe~(3+)还原力最强,迪甜6号清除·OH、O_2-·、DPPH自由基能力较强,抗氧化活性与玉米总酚含量呈正相关。

关键词: 鲜食玉米 品种 营养成分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畜禽业发展及粪尿养分时空变异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饮食结构的改变,畜禽养殖业由传统粗放式向规模化、集约化快速转变,畜禽粪尿的循环利用及其对环境的风险评价值得关注.本文利用统计资料和文献数据,通过使用食物链养分流动模型(NUFER)与GIS相结合,深入分析了山西省畜禽养殖量的变化特征,模拟了畜禽粪尿的产生量及其氮、磷养分的资源量,并从时空维度评价了山西省畜禽粪尿资源量及其环境风险.结果表明:1978—2012年,山西省畜禽粪尿的产生量由1.61×10~7t增加至2.75×10~7t,增幅达1.71倍,粪尿氮由7.74×10~4t增长至17.32×10~4t,粪尿磷则由1.09×10~4t增长至3.39×10~4t,增幅分别达到2.38和3.10倍.除养殖总量增加之外,养殖结构和养殖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空间分布看,2012年山西省耕地畜禽粪尿氮、磷承载量呈现晋北、晋中和晋东南高,中北部和西南部低的分布特征,耕地畜禽粪尿养分资源承载量在空间上分布极不平衡,这是区域养殖专业化程度与农业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应通过优化生产布局和区域间养分协同管理等手段,来调控畜禽粪尿的排放与循环利用,减少污染及环境风险,以实现畜禽粪尿养分资源的高效与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 畜禽业 粪尿养分 时空变异 环境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16

摘要:农业资源利用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农业的生产方式。基于山西省光热水土和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多维度特征,对山西省农业资源利用的困境和发展态势进行分析,构建以高效种养技术、减量化技术和资源化技术为核心的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体系,以实现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较大的目标。

关键词: 农业资源 高效利用 困境 技术 山西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矿质元素缺失或不平衡与植物病害发生关系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CSCD

摘要:研究表明,矿质元素缺失或不平衡不仅直接引起植物的非侵染性生理病害,而且对真菌、细菌等病原物引起的侵染性植物病害也有显著的影响。笔者在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矿质元素缺失或不平衡与植物病害发生的关系进行了综述,提出了这一研究领域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以期将合理施肥做为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补充措施,通过矿质营养调节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减少植物病害的发生,在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其品质的同时减少农药用量、减轻环境污染,促进中国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 矿质元素 植物病害 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冷水法制作糯性黑小麦粉汤圆品质的研究

食品科技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改善汤圆食用品质,提高营养价值,研究在汤圆制作原料中加入糯性黑小麦粉,利用冷水法制作汤圆,并对糯性黑小麦粉与糯米粉在不同配比下制作的速冻汤圆进行感官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感官得分较高的4组汤圆考察其完好率、透光度、塌陷度和总糖水解率。综合考虑,当糯性黑小麦粉与糯米粉配比为1:1时,感官品质较好,完好率为87.5%,透光度为70.1%,且总糖水解率较高。此配方下冷水法制作的糯性黑小麦粉汤圆形态完整,耐蒸煮,蒸煮后汤内清澈,爽口、不黏牙、弹性好、具有较浓的麦香味,且易消化、营养价值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关键词: 冷水法 糯性黑小麦粉 汤圆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雄性不育系网室蜜蜂授粉技术研究

农学学报 2016

摘要:旨在研究蜜蜂在棉花不育系上的传粉特征以及是否适宜棉花三系制种。本试验在网室内利用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Spinola)进行棉花不育系授粉,以人工授粉为对照,调查晴天与阴天蜜蜂在棉花保持系和不育系花朵上的造访频率和单花停留时间,并比较蜜蜂和人工授粉田间农艺性状、制种产量及成本。结果表明,晴天条件下,蜜蜂在棉花保持系的造访频率为60次/h,不育系为49.2次/h,差异达显著;阴天条件下,蜜蜂在保持系的造访频率为23.4次/h,不育系为13.8次/h,差异不显著。蜜蜂授粉和人工授粉单铃籽粒数有显著差异,而单株铃数和空果枝数差异达极显著,果枝数、铃重、衣分、子指、发芽率则无显著差异。蜜蜂授粉种子产量可达人工授粉的70%左右,但其制种成本远低于人工授粉,可节约费用三分之二。因此,合理利用蜜蜂授粉技术对棉花不育系制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蜜蜂 棉花不育系 网室 制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连作对高粱生长及根区土壤环境的影响

土壤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玉米-高粱轮作为对照,研究连作对高粱生长、产量的影响及根区土壤中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变化。结果表明:高粱连作3年对产量的抑制开始显现。与轮作相比,连作3年高粱的株高、茎粗、叶面积、生物量显著降低,连作4年更为明显;连作4年高粱根系生长也明显受到影响,0~40 cm深度范围内根系的生物量、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分别仅为轮作的61.5%、84.4%、73.8%。连作4年增加了土壤中可培养真菌数量,在拔节期和灌浆期分别是轮作的1.9、1.3倍,而对细菌和放线菌的影响没有明显规律;连作显著增加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的活性,分别比轮作增加了14.7%、17.2%。由此可见,连作不仅抑制高粱植株的生长,并对土壤中微生物区系组成和酶活性产生显著影响。

关键词: 高粱连作障碍 高粱生长 产量 根系形态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露香梨果实品质评价与研究进展

农产品加工 2016

摘要:玉露香梨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培育的优良杂交红梨品种。通过对玉露香梨的发展历程,以及玉露香梨自身品质评价与各种栽培管理措施对玉露香梨品质的影响,提出不同栽培区域下玉露香梨品质比较的研究展望,旨在为提高玉露香梨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 玉露香梨 品质 评价 栽培管理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播量和氮肥对强筋小麦‘运旱618’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CSCD

摘要:为给小麦高产优质栽培和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在大田条件下,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播期播量及底施氮肥用量对‘运旱618’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播量对‘运旱618’的产量有显著影响,对品质影响不明显;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显著提高,面筋指数变化不大。综合分析可得,在本试验条件下,强筋小麦‘运旱618’在播期10月8日、播量(基本苗)300万株/hm~2、氮肥(尿素)262.5 kg/hm~2时,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水平和优良的品质。

关键词: ‘运旱618’ 播期 播量 氮肥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花粉败育和恢保关系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是一种新型"三系"小麦雄性不育系。为研究F型不育系的花粉败育特点并筛选其恢复源和保持源,采用I2-KI染色法观察F、BNS、T、K和V型不育系扬花期的花粉败育类型,并以F型不育系为母本与98个优良小麦品种(系)进行杂交,检测F1代自交结实率。结果显示:(1)F型不育系的花粉败育率高达95.63%。其中,染败型花粉比例最高,达到67.66%;圆败率为19.32%;典败率最少,仅为8.73%。(2)5种不育系中,F型与K型不育系的花粉育性特征最接近,其次是V型不育系。(3)98个组合F1的自交结实率(国际法)在100%以上11个,0%~10%有18个。(4)‘周麦16’、M510、‘西农815’、‘西农585’对F型不育系的恢复力极强,是其优良恢复系;‘天麦989’、‘存麦4号’、CY 5475、M460、‘12漯-1’和11GB02可通过回交培育成F型不育系的保持系。研究认为,F型不育系花粉败育彻底、稳定,在常规小麦品系中较易找到其保持源和强恢复力品系,是一种良好的新型不育系。

关键词: 小麦 F型不育系 花粉败育 恢保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