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猪细小病毒(PPV)_(S-1)A株弱毒疫苗接种豚鼠的抗体反应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三批PPVs-1A弱毒苗接种豚鼠20只,接种后一周开始产生抗体反应,第五周全部出现抗体反应。HI抗体持续时间至少10个月。弱毒苗分A、B两组接种HI阴性豚鼠共8只,接种HI阴性猪共4只。猪在免疫后一周HI全部阳性,一个月平均HI价1024;豚鼠免疫后四周全部阳性,35天平均HI价395,豚鼠与猪阳性率相符。弱毒苗在4℃保存11个月,-20℃14个月后接种豚鼠,全部产生抗体反应。


有效预防鸡马立克氏病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鸡马立克氏病(MD)是鸡的主要传染病,鸡群罹患该病使饲养者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的主要特征是淋巴细胞浸润和增长,在临床上表现为内脏型、神经型、眼型和皮肤型。MD病毒(MDV)属于B群疱疾病毒,具有很强的细胞结合特性,有三个血清型:MDV强毒及其致弱毒株为血清Ⅰ型;无致病力的自然无毒株为血清Ⅱ型;用作MD疫苗的火鸡疱疾病毒(HVT)则是该群疤疹病毒的血清Ⅲ型。1.疫病危害性马立克氏病毒传播途径多,危害严重。病鸡或阴性感染鸡可以长期带毒和排毒,它们的羽毛囊上皮细胞可复制具有感染力的完全病毒。这种完全病毒对外界有极强的抵抗力。病毒随皮屑和脱落的羽毛污染垫料、粪便、尘垢和空气等,并能在室温下存活4~6个月。病毒通过空气经呼吸道感染。健康鸡与病鸡直接接触,也能受到感染。在集约化、密集型饲养的地区,长年没有对该病采取有效地消毒和控制措施,则病毒在鸡群中不断地传代增强而形成超强毒,造成难以预防和控制的局面。


浅谈转基因实验小鼠的饲养管理及如何提高其繁殖率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在哺乳类实验动物中用途最广、用量最大,被研究最多、最细,质量控制最严格的动物当属小鼠.小鼠作为实验动物有其独特的优越性:性成熟早、产仔多、繁殖快、体型小、便于管理、价格低.在转基因动物实验中,在小鼠上施行转基因的难度比大家畜低,能提供较多的受精卵,同时能把握住早期胚胎的发育时序,原核可见度高.因此,它广泛地应用于转基因技术实验中.一般来说,BALB/C、C57、ICR等几种品系均可应用于转基因实验,但因ICR鼠价格便宜、母性好,且是国际标准型,故多用ICR鼠.


中国巴矮螨属一新种记述(蜱螨亚纲:矮螨科)
《动物分类学报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记述我国巴矮螨属一新种,陕菇巴矮螨Brasilopsisshaanlentinisp.nov.。标本采自陕西(凤县)栽培香菇椴木架下的表土。模式标本保存于上海农学院园林环境科学系。
关键词: 蜱螨亚纲,矮螨科,巴矮螨属,新种


水稻游离花粉培养的高频率再生植株
《实验生物学报 》 199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二个水稻栽培品种(Oryza sativa L Sub.japonica.)中花11号和盐粳的花粉处于单核靠边期的花药,经低温处理10—20天,在无糖培养基中预培养2—4天后游离花粉进行培养。培养基为KM8P,附加1mg/L 2,4-D,100mg/L脯氨酸,500mg/L水解酪蛋白,9%蔗糖。培养5天,花粉进行一次分裂,10天后分裂频率为21.3%,21天可见小愈伤组织形成。随即将直径为0.5—1.0mm的愈伤组织移至分化培养基上,2—4星期后得到绿苗,频率为70%。并从许多花粉诱导的愈伤组织克隆中筛选出高频率再生绿苗的花粉细胞悬浮系。


加速发展我国的县域农业
《农业现代化研究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从分析我国县域农业的现状入手,探讨了当前我国县域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出现的新问题,进而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角度,提出了加速我国县域农业发展的新思路,阐明了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农业发展的基本策略,以及加速我国县域农业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关键词: 县域农业,问题,措施


灵芝有效成分研究综述
《中国食用菌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灵芝有效成分研究综述陈国良,陈晓清(上海市农业科学院201106)灵芝有效成份非常丰富,目前已分离到的有效成份有数十种之多,其中主要有效成份有下列数种。1灵芝多糖灵芝多糖(GanodermalucidumPolysaccha-ride)目前已分离到的...


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探讨
《农业科技管理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加强农业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形式与途径。提出了适应市场经济机制,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推广,为发展经济服务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途径,对策


试论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农业科技管理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在阐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意义、含义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标志、层次和实现产业化的基本条件。
关键词: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对K~+刺激的小麦根质膜ATP酶活性、K~+吸收、外渗及再分配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报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10-8mol/L的DON毒素加入小麦根质膜制剂中可促进K+刺激的ATP酶活力,10-6mol/L开始呈抑制效应,抑制程度随DON浓度加大而提高。根尖(5cm)离体根段于0.5mmol/L的KCl中,10-8mol/L的DON能促进根段K+吸收,10-6mol/L以上浓度则K+吸收呈抑制,10-2mol/L浓度下根段的净吸收为负值,表明组织中K+大量外渗。根段置蒸馏水中6h,4mmol/L的DON即导致振段K+渗漏。用DON处理整株小麦根,浓度在0.25mmol/L以上可促进K+从植株其它部位向根运输,而浓度在8mmol/L时即抑制K+向根富集,且根内K+明显渗漏。
关键词: 钾刺激的ATP酶,钾吸收,钾外渗,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小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