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木薯根际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涂布平板法,对木薯根际土壤样品进行放线菌的分离培养和筛选,得到2株拮抗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小种的放线菌(MS13、MS14)。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16S rDNA序列分析等结果表明,菌株MS13属于细链孢菌属(Catenulispora),菌株MS14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皿内抑菌试验表明,菌株MS13、MS14对11种病原菌中的多数皆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具有较好的抑菌广谱性;但它们对不同属或同一属不同种靶标菌的抑菌效果各不相同,又具有明显的抑菌特异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带牧草种质圃资源收集、保存及分发利用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简述了农业部儋州热带牧草种质圃概况,介绍了热带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分发利用状况。截止到2013年底,共收集国内外热带牧草种质7760份,先后从中选育出22个牧草及饲料作物新品种通过全国牧草品审会审定。圃内无性繁殖材料活体保存草种质1552份,隶属3科68属202种,其中禾本科牧草种质有60属186种,豆科牧草资源有6属42种,莎草科有4属5种,引进种质有378份。每年向国内外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企业和个人提供实物草种质材料300余份,提供种质数据信息400余条,指出了今后热带牧草种质圃在热带牧草资源收集、保存、分发利用方面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直观回流双位加热消解法在土壤重金属元素分析中的应用
《南方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直观、环保、快速的消解和测定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新方法,以减少样品消解的污染环节,并提高分析效率。【方法】利用聚四氟乙烯双位消解管及双位消解仪的透视和分层加热功能,分别进行酸回流、消解温度、消解时间、方法比对试验,测定待测溶液中的铜、锌、铅、镉、铬元素浓度。【结果】双位消解仪的分层加热模式能够回流消解样品,减少酸用量,降低试验空白值,缩短样品消解时间,快速除酸,且其封闭式消解过程避免了环境粉尘对消解管内样品溶液的污染,极大提高分析效率和结果精密度。此外,双位消解仪和消解管的透视功能使样品消解过程始终处于直观的受控状态,避免了样品消解不完全、被蒸干或剩余酸过多等的现象,有效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采用直观回流双位加热消解法所测定的基地土壤样品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在标准值范围内,加入标准的回收率为98%~101%,相对标准偏差<5.0%。【结论】直观回流双位加热消解法是一种环保、安全和高效的土壤样品消解新方法,此方法消解和测定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结果精确度和准确性较高,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 双位加热消解法 透视消解 回流消解 原子吸收光谱 土壤 重金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丁茶冬青粗多糖的分离表征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提醇沉法分离制备苦丁茶冬青粗多糖样品,对其进行初步分离表征(包括总糖、糖醛酸、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和红外光谱分析)和体外抗氧化活性(清除DPPH·自由基、·O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苦丁茶冬青粗多糖中总糖含量为30.67%、糖醛酸含量为12.72%、蛋白质含量为9.35%;含有16种氨基酸成分,总含量为7.72%,其中含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0.41%;红外光谱显示该粗多糖样品中含有α-吡喃糖环结构;此外,苦丁茶冬青粗多糖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且其抗氧化活性与多糖浓度之间存在良好的量效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橡胶树树皮厚壁组织结构和发育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中的厚壁组织对植株起着重要的支持和保护作用,但目前对橡胶树树皮中该组织的研究较少。以无性系RY7-33-97不同发育阶段的萌条以及无性系PB86、PR107、RY8-79定植7年的树干树皮为材料,利用光学显微技术对树皮中厚壁组织的结构和发育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嫩萌条的树皮中仅有纤维组织,根据其所在位置可分为皮层纤维和初生韧皮纤维。皮层纤维数量较少,分散分布在皮层中;而初生韧皮纤维常由2~3层纤维细胞形成完整的纤维带围绕在初生韧皮部外侧。成龄大树树皮中仅观察到短石细胞,常成团分布,这些石细胞由薄壁细胞通过同心环的方式木质化加厚细胞壁发育形成。石细胞的内腔中常积累红褐色物质和结晶体,有的石细胞外包有晶鞘。在PB86、PR107、RY8-79三个无性系中,石细胞在树皮中的分布和石细胞壁的厚度具有明显的品系特征。最早出现的石细胞列到砂皮外层这一范围内,石细胞团排列最紧密的是PR107,面积比例为28.9%;其次是PB86,为27.4%;RY8-79中的石细胞团少而稀疏,仅12%,极显著低于PR107和PB86。在PR107中,石细胞壁的厚度最大,约为14μm;PB86和RY8-79则分别为9和7.8μm,可见,石细胞壁的厚度PR107极显著高于PB86和RY8-79。这些石细胞的特征可能与不同品系树皮的抗压、抗风能力、割胶难易程度相关,对橡胶树树皮厚壁组织尤其是石细胞的研究将为橡胶树选育种中副性状的选择提供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瓢虫的趋光性反应研究
《环境昆虫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aculata Fabricius和狭臀瓢虫Coccinella transversalis Fabricius为例,研究了瓢虫对不同光质(波长)的趋光性反应。在室内分别测定了六斑月瓢虫和狭臀瓢虫对5种发光二极管(LED)光波的趋性,以及在田间挂板(佳多)测定了瓢虫对色板的选择趋性。室内测定结果表明,瓢虫对黄色和白色LED光波的选择趋性显著高于与其它颜色;田间挂板试验表明,黄色对瓢虫的诱杀作用最强。综合分析,黄色对瓢虫有强烈的吸引作用,建议在使用黄板进行田间监测和防治时应考虑对天敌瓢虫的诱杀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保鲜剂联合热处理对木薯品质及贮藏效果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华南9号木薯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保鲜剂浸泡经热处理(60℃,5 min)后的木薯,通过测定其贮藏过程中的理化、生化指标来评价不同处理方式对木薯品质及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保鲜剂C(1.5%壳聚糖+0.15%柠檬酸+0.25%氯化钙)可显著延缓木薯块根硬度的下降,抑制色泽(L*)值的上升,延缓淀粉的降解和可溶性固形物(TSS)的增加,维持了较高水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延缓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的增加,降低了总酚含量,有效地延长了采后木薯块根的贮藏期,抑制了其品质的劣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橡胶树铜转运蛋白HbCOPT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植物生理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铜离子浓度平衡在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抗逆和橡胶生物合成中有重要作用,铜转运蛋白又是这个平衡系统至关重要的因素。本研究中克隆得到9个铜转运蛋白(copper transporter,COPT)基因,命名为HbCOPT1~9,将基因推导得到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表明HbCOPTs拥有Ctr转运蛋白特有的3个跨膜区和特异性保守氨基酸。对橡胶树中的HbCOPT1~9基因与其他物种的COPTs基因进行聚类关系分析,结果显示,橡胶树中的HbCOPT基因可分为3类(I、II和III)。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表明,HbCOPT4是根特异性表达基因,HbCOPT1~3和HbCOPT5~8在胶乳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有差异。在乙烯处理条件下,HbCOPTs在12 h的表达量最高,随后显著下降。我们的工作为进一步研究HbCOPTs在橡胶树中的生理功能和改良胶乳生产提供了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