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橡胶树胶乳WRKY家族转录因子HbWRKY27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巴西橡胶树无性系热研7-33-97的胶乳中克隆了1个WRKY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基因,命名为HbWRKY27,该基因含有1个1 266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422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HbWRKY27含有1个WRKY保守结构域和1个C2H2锌指结构基序,属于II类WRKY家族成员,与大豆、油棕、麻风树、葡萄和拟南芥的WRKY27蛋白的同源性分别为81%、74%、63%、62%和58%。酵母转化试验表明,HbWRKY27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显示,HbWRKY27基因在健康橡胶树树皮组织中表达量最高,但在死皮橡胶树树皮组织中的表达量随着死皮程度的增加而下降,而在死皮橡胶树胶乳中HbWRKY27基因表达量则随着死皮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割胶、乙烯利和茉莉酸甲酯刺激都可显著促进胶乳HbWRKY27基因上调表达。转录因子HbWRKY27可能在割胶和乙烯等调控橡胶树胶乳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还可能与橡胶树死皮病的发生相关。
关键词: 橡胶树 胶乳 死皮 HbWRKY27转录因子 转录激活活性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橡胶树PPCK基因家族成员的鉴定和表达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已发表的PPCK序列为探针,对橡胶树和其他5种植物(木薯、水稻、杨树、蓖麻和拟南芥)的转录组和基因组进行全面搜索,鉴定得到17个PPCK基因,其中包括3个橡胶树PPCK基因,命名为Hb PPCK1-3。序列分析发现,Hb PPCK1-3和其他植物一样在结构上非常保守,只有一个内含子和一个蛋白激酶结构域,并且相对位置也比较一致。在进化上,橡胶树、木薯和蓖麻3种大戟科植物的PPCK蛋白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Hb PPCK3在树皮中表达丰度最高,其次是种子和雄花;Hb PPCK2在胶乳和根中表达丰度相对较高,而Hb PPCK1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都比较低。另外,大部分家族成员的表达都受到真菌侵染、低温和干旱胁迫处理的诱导,而乙烯利处理却能抑制Hb PPCK2的表达。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PPCK 基因家族 结构和进化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引进杧果种质资源果实品质性状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中国南方果树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热带果树种质资源圃24份引进杧果种质的13个果实性状(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侧径、果核质量、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果糖、葡萄糖、蔗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进行了连续3年的观测,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将13个单项生理指标综合成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性状指标,分别为果实大小、总糖、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通过聚类分析,可将24份杧果种质划分为三类,台农1号和keitt等2种属于品质极优的类型;Zill、Zillate、Edward、NanKlangWan、Mallika、B74、Dashehari、Saigon、Irwin、Lippens、TommyAtkins、Haden、R2E2等13种属于较好的类型;Xiaofei、VanDyKe、ValenciaPride、Ono、NanDokMai、Glenn、KRS、Bambarro、Strawberry等9种属于较差的类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岛橡胶林能量平衡研究
《西北林学院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涡度相关系统对海南儋州橡胶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获取橡胶林生态系统2013年5月-2014年4月有效能、湍流能以及各种气象数据,分析其能量平衡过程以及能量闭合度。结果表明:1)显热通量(H)、潜热通量(LE)、土壤热通量(G)与净辐射通量(Rn)日变化趋势相似,都为单峰型。雨季LE明显大于旱季,不同季节H差异不明显。雨季白天LE远高于H。G在数值上与Rn差1~2个数量级,且变化滞后于Rn变化。2)冠层热储量(S)、显热储量(Sa)和潜热储量(Se)变化趋势均为倒"S"型,但S、Se变化趋势与Sa变化趋势相反。橡胶林冠层热储量,Se贡献更大。3)雨季波文比都远<1,即雨季净辐射主要用于潜热输送。旱季波文比较雨季大,平均值为0.8,说明整个旱季水汽传输与显热输送消耗能量比重相当。4)各能量通量分量均表现为净辐射(Rn)>潜热通量(LE)>显热通量(H)>土壤热通量(G)>冠层热储量(S)。雨季潜热通量(LE)所占净辐射比例达76.28%,显热通量仅为15.32%;旱季潜热通量(LE)、显热通量(H)占净辐射通量比例分别为:43.69%、31.74%。5)橡胶林能量不闭合度雨季低于旱季。半小时尺度上旱季不闭合度为33%,雨季不闭合度为24%,全年不闭合度为27%,与中国通量网(ChinaFLUX)研究结果相比,处于中等水平。日尺度全年能量闭合度为13.82%,全年月尺度能量不闭合度为13.4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20年海南岛土壤有机碳时空变异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海南土壤有机碳变化规律,以海南岛表层土壤有机碳为研究对象,在收集调查相关历史资料的基础上,采集土壤样品并测定其土壤有机碳含量,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模块,分析1980s~2000s海南土壤有机碳时空变异特征并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80s和2000s海南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幅为2.90~93.74 g/kg和0.25~44.67 g/kg,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全岛平均下降了5.86 g/kg。按土壤有机碳等级划分标准,1980s时期海南土壤有机碳主要分布在3、4级,而在2000s期间主要分布在4、5级,表明海南土壤有机碳含量低的分布面积逐渐增大,而高含量的土壤分布面积在减小。在海南特殊的气候条件下,降水量和温度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性主要受降水量和土壤初始有机碳含量及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再加上人为活动频繁,加剧了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下降。为了海南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遏止海南土壤有机碳含量进一步降低,大力提倡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采用保护性耕作措施是海南省土地使用管理的当务之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耕作措施对香蕉园土壤微量元素养分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深耕、免耕、免耕覆秸秆等不同耕作处理,在香蕉苗期、营养生长期、抽蕾期及成熟期测定园中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免耕覆秸秆处理的土壤交换性钙镁和有效铜锌均显著高于深耕和免耕,土壤交换性钙镁在生育期后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缺;有效态硫含量随香蕉生长呈逐步降低,苗期与成熟期含量相差近3倍。由此可见,保护性耕作更适合香蕉园土壤微量元素的积累,可能影响香蕉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木瓜“台农杂交2号”组织培养技术
《分子植物育种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刚挂果的成龄两性株截顶后产生的侧芽为材料,对"台农杂交2号"番木瓜进行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经75%酒精、饱和香皂水和300 mg/L利福平预处理后,用75%酒精浸泡50 s、1.5%次氯酸钠10 min和0.1%升汞10 min的复合消毒程序,消毒成功率可提高至80%以上。外植体第2~5个芽位在MS+0.02 mg/L NAA+0.2 mg/L BAP培养基中光照培养4周后出芽诱率可达50%。出芽的外植体在MS+0.02 mg/L NAA+0.2 mg/L BAP+1 mg/L GA3+0.25 mg/L KT培养基中培养4~5个月进行丛生芽诱导,丛生芽诱导后再转接至MS+0.02 mg/L NAA+1 mg/L GA3+0.4 mg/L KT培养基中光照培养1~2月,可获得健壮的、形态正常的不定芽。1.5~2.0 cm的不定芽在MS+0.5 mg/L IBA培养基中暗培养一周后,再转接至1/2 MS与蛭石1:2混合的培养基中培养3周后可形成根系形态正常、发达的完整组培苗,根诱导率达90%以上。
关键词: 番木瓜“台农杂交2号” 两性株 侧芽 组织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