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引发小麦赤霉病和茎基腐病禾谷镰孢菌的生物防治初探
《麦类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是小麦上的重要病原真菌。通过致病性测定从江苏小麦茎基腐病病害样本分离菌中筛选到了对小麦赤霉病和茎基腐病都有强致病力的F.graminearum菌株GF1117。为了对F.graminearum进行生物防治,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对峙法从小麦不同生境中分离筛选到35株对GF1117具有明显拮抗效果的细菌菌株,分别在田间和温室进行了小麦赤霉病和茎基腐病的生物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5株拮抗细菌对小麦赤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在小麦感病品种和中抗品种上对茎基腐病的防效不同;菌株1-8对两种病害的防效都在45%以上。
关键词: 禾谷镰孢菌 赤霉病 镰孢菌茎基腐病 拮抗细菌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平菇菌糠施用量对辣椒长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线辣椒‘8819’为试验材料,以菌糠为有机肥,采用5个不同施用量梯度,研究其对辣椒株高、茎粗、土壤微生物数量、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叶绿素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对照外,施用菌糠的各处理均能促进辣椒的长势,以菌糠施用量为800 kg·667 m-2时对茎粗的生长促进作用最为显著;不同菌糠施用量对不同生长阶段辣椒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同,与对照相比,施用菌糠的各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叶绿素的含量,综合整个生长阶段,菌糠施用量为800 kg·667m-2时比其他处理提高幅度为1.0%~29.2%;施用菌糠的各处理均能增加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提高土壤的肥力,进而促进辣椒的生长;不同菌糠施用量对保护酶系的影响表明,施用菌糠的各处理均能不同程度降低POD和CAT活性,但下降程度与菌糠的施用量不呈线性关系;除处理A外,其他处理均能显著降低MDA含量;本试验证明,适宜的菌糠施用量(400~1 600 kg·667 m-2)可以提高辣椒的光合作用并提高辣椒的抗逆能力。综合各检测指标,建议在生产上选用的菌糠施用量为800 kg·667m-2。
关键词: 菌糠 辣椒 叶绿素 土壤微生物 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氢酶 丙二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芋头软腐病拮抗菌的筛选及生防效果研究
《食品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从蔬菜田土壤和采后芋头表面黏附土壤中分离纯化到267和244株菌株,通过平板拮抗实验,发现其中6个菌株对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Ecc)产生了清晰且明显的拮抗圈(直径>10 mm)。利用芋头对它们的生物防控效果进行复筛,结果发现BGP14菌株发酵液处理芋头的发病率仅为6.7%,显著低于其他5个菌株(P<0.05)。根据BGP14的形态学特征、芽孢产生及16S rRNA和gyrB基因的部分核酸序列,该菌株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GP14(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GP14在芋头伤口上具有较强的定殖能力,并将病原菌Ecc的群体数量压制在一个较低水平。BGP14与病原菌Ecc联合处理芋头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以上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BGP14对病原菌E.carotovora具有强大的拮抗活性,能够有效防治贮藏期芋头软腐病,具有潜在的应用开发前景。
关键词: 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 解淀粉芽孢杆菌 进化树 群体动态 系统诱导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甘膦诱导抗草甘膦棉花花药中激素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分子植物育种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喷施草甘膦可引起花药败育,但关于草甘膦诱导抗草甘膦棉花花药败育过程中的生化变化尚未见报道。本文以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新品系N95为试验材料,用0.2%草甘膦喷洒棉株为处理,以不喷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1)草甘膦处理的植株其花粉活力很低,平均只有3%;而未经处理的植株花粉活力则平均高达86%,两者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显示抗草甘膦棉花喷施草甘膦后,可导致其花粉雄性不育。(2)分期取样,测定花粉4个发育时期内源激素含量,结果显示处理株花药中生长素含量始终低于对照,平均只有对照株中的43.8%~64.3%;脱落酸的含量始终高于对照,平均为对照株含量的1.33~1.87倍;玉米素的含量始终低于对照,平均只有对照株的39.6%~57.1%;赤霉素含量也始终低于对照,平均只有对照株的50.5%~64.9%。(3)处理株与对照株花药中氨基酸含量的检测结果发现:苯丙氨酸极显著低于对照,赖氨酸、组氨酸、缬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谷氨酸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推断:花药中生长素的降低、脱落酸的增加、细胞分裂素及赤霉素含量的不足是导致花药败育的基本生化因子。另外,苯丙氨酸含量极显著偏低,赖氨酸、组氨酸、缬氨酸的含量显著偏低以及谷氨酸含量显著偏高,也与棉花花药的败育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磁珠和双抗夹心免疫分析的Bt Cry1Ac毒素单链抗体筛选与鉴定
《中国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设计并优化生物素-亲和素标记磁珠筛选策略,建立针对Cry1Ac毒素的新型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为研究灵敏、快速的Bt毒素的检测方法建立一种新的检测模式。【方法】采用磁珠液相正负筛选方法,经过4轮筛选后,对每轮筛选后抗Cry1Ac毒素特异性结合噬菌体抗体的富集效果进行鉴定,通过单克隆ELISA方法从第4轮筛选得到的次级库中获得特异性结合Cry1Ac的阳性克隆,并对其进行PCR鉴定和DNA测序,确定有完整插入的scFv片段后进行后期相关试验。将相对结合活性最好的阳性克隆scFv-A12替换宿主菌HB2151中进行可溶性诱导表达并纯化。利用纯化后的scFv-A12作为"捕获抗体",Anti-Cry1Ac兔多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抗体",建立针对Cry1Ac的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结果】以生物素化的Cry1Ac蛋白为包被原,利用噬菌体抗体库对其进行了4轮液相筛选。结果显示,相对产出率随着筛选轮数的增加而提高,第4轮较第1轮提高了42倍;单克隆噬菌体ELISA鉴定抗Cry1Ac噬菌体抗体,以试验孔OD450/阴性孔OD450大于2.1为阳性标准,从第4轮筛选后的培养皿中随机挑选了300个菌落,经单克隆ELISA鉴定出6个阳性克隆,分别命名为hsCry1Ac-C5、hsCry1Ac-D8、hsCry1Ac-C12、hsCry1Ac-A12、hsCry1Ac-F9和hsCry1Ac-F4。其中,hsCry1Ac-A12具有相对较高的亲和力。对上述6个阳性克隆进行菌液PCR检测发现,在935 bp处均有明显的目的条带,通过对其进行测序和氨基酸序列比对,最终得到4株不同氨基酸序列的阳性克隆。hsCry1Ac-A12在成功替换宿主菌HB2151后,经1 mmol·L-1 IPTG诱导表达,于30℃条件下培养过夜。其表达产物经His Trap HP镍亲和柱纯化后SDS-PAGE检测,hsCry1Ac-A12蛋白分子量约为30 kD。通过方阵滴定对抗体浓度进行优化后,利用单链抗体为"捕获抗体",多抗为"检测抗体",建立了Cry1Ac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在1.25—2.43μg·mL-1线性检测范围内,线性回归方程为Y=0.2522X+1.2832(R2=0.9564),检测限为1.08 ng·mL-1。【结论】利用磁珠液相筛选方法,建立了针对Cry1Ac毒素的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为快速、准确检测转基因食品中Cry1Ac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模式。
关键词: 磁珠 Cry1Ac毒素 单链抗体 双抗夹心ELI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均匀设计法优化冬瓜膨化工艺
《核农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对冬瓜脆条真空微波联合气流膨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均匀设计法,考察预干燥后含水率、微波功率和时间、膨化温度、抽空干燥温度和时间6因素5水平对膨化率、脆度、亮度L*和终含水率的影响,并通过逐步回归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膨化工艺参数组合为:预干燥后含水率47.4%,微波功率8.5W·g-1,微波加热时间为135s,膨化温度为106℃,抽空干燥温度为72℃,抽空干燥时间为85min。研究结果可为真空微波联合气流膨化冬瓜脆条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防菌sf628对梨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探明生防菌抗病机制,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生防菌sf628处理后梨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并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编码PAL和CAT基因在分子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生防菌sf628处理后,梨叶片PAL和CAT活性均显著增加,处理48 h后,PAL和CAT活性均达到最大值,比处理0 h分别提高2.44倍和4.05倍;基因PAL和CAT的表达量增加,处理24 h后,基因PAL和CAT表达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清水对照的2.44倍和3.51倍。说明PAL和CAT活性的变化在时间上不同步于相应基因的表达量,但两者的变化趋势一致。因此,喷施生防菌sf628可以在分子水平上调控梨叶片基因PAL和CAT的表达量,并使相应PAL和CAT活性增加,从而提高梨抗病性。
关键词: 梨 苯丙氨酸解氨酶 过氧化氢酶 基因表达 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套式PCR检测中国江苏省猪场猪鼻支原体和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英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猪鼻支原体和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在中国养猪业较为普遍,本研究对江苏省猪鼻支原体(Mycoplasma hyorhinis,Mhr)和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Mhp)流行病学进行初步调查。方法从江苏省不同的猪场采集7、14、21、28及35日龄仔猪的鼻拭子样本,用套式PCR方法对收集的399份鼻拭子样本进行Mhr和Mhp的检测。结果江苏省不同猪场样本中Mhr的检出率为70.9%,Mhp检出率为13.5%。5周龄以下的猪Mhr的感染率要高于Mhp。其中30个样本(7.5%)的检测结果为两种病原体共感染。7-35日龄的猪Mhr的感染率随着日龄的增长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但Mhp的感染率并未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而显著上升。从本研究结果分析还发现,不同品种的猪Mhr的感染率存在显著差异,与其他品种猪相比姜曲海瘦肉型品种猪(Jiangquhai porcine lean strain,JQHPL)更易于感染Mhr(p<0.001),但是其Mhp的感染率与其他猪相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试验调查了江苏地区猪场中仔猪感染Mhr和Mhp的情况,且研究结果表明Mhr的感染状况与日龄及品种有一定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性及水包油型佐剂对猪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
《畜牧兽医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为猪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研发水性的或水包油型佐剂,降低疫苗的副作用。利用小鼠为模型动物评价几种不同佐剂配合猪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免疫动物时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将不同佐剂与灭活疫苗配合肌肉注射免疫小鼠,检测脾淋巴细胞对猪肺炎支原体抗原的增殖应答情况及特异性的血清IgG抗体水平。试验分两批次进行,共评价11种佐剂。结果表明,卡波姆974+免疫刺激复合物基质混合物佐剂和壳聚糖+左旋咪唑混合物佐剂强烈地诱导产生高水平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P<0.01);卡波姆974+左旋咪唑混合物佐剂、卡波姆974+左旋咪唑+黄芪多糖混合物佐剂和ISA 11R VG佐剂次之(P<0.05);β-葡聚糖+左旋咪唑混合物佐剂、DEAE-dextran+左旋咪唑+黄芪多糖混合物佐剂和β-葡聚糖+左旋咪唑+黄芪多糖混合物佐剂在细胞免疫应答方面作用显著(P<0.01),但体液免疫应答作用稍弱;而GEL 01ST佐剂在体液免疫应答方面作用显著(P<0.01),细胞免疫应答作用稍弱。通过分析认为卡波姆974+免疫刺激复合物基质混合物佐剂、壳聚糖+左旋咪唑混合物佐剂的效果最好,可同时显著增加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本试验结果将为猪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的佐剂研发提供数据基础。
关键词: 水性佐剂 水包油佐剂 猪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花青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辣椒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模式,选取3种不同果实颜色的辣椒品系(紫晶、淡紫、水晶)为试材,提取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的RNA并反转录成cDNA,利用qRT-PCR技术分析相关基因(CHS、CHI、F3H、F3'5'H、DFR、ANS、UFGT、ANP、GST)在不同辣椒材料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CHS、CHI在3种材料果实发育过程中表达量都很少且无规律可循,F3H在淡紫、紫晶中表达量较高,且在果实发育的第15~20天时出现较大峰值,与之相比在水晶中的表达量可以忽略不计。F3'5'H、ANP、GST、DFR、UFGT在3种材料中相对表达量随着果实的发育分别呈现同步变化,且F3'5'H、ANP、GST在材料紫晶果实发育的第15天相对表达量出现较大峰值,ANS在3种材料果实发育过程中的相对表达量变化没有一定规律可循。F3H、F3'5'H、ANP、GST是辣椒花青素代谢途径的关键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