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间作栽培模式下不同小豆品种的光合特性研究
《作物杂志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选用5个小豆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间作栽培条件下不同小豆品种花荚期的光合特征参数及其产量经济性状变化,旨在为山西中部科学选择适应性强、光利用效率高的小豆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花荚期阶段,在小豆/玉米间作模式下,小豆上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远低于对照(无遮阴),中红10号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最高,中红6号次之;无遮阴条件下,各个小豆品种的Pn高于遮阴条件下的Pn,晋小豆5号Pn最高,中红6号次之。收获后,不同小豆品种的产量与净光合速率的高低相对应。研究结果表明,中红6号是一个在山西中部适应性和光利用能力较强的小豆品种。
关键词: 小豆品种 双因素裂区设计 小豆-玉米间作 光合特性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区红小豆施肥效应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3414"试验方案,研究了干旱区红小豆施肥效应和土壤供肥特性,以期为该区红小豆高产高效施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施肥处理的红小豆产量高于不施肥处理,以N_2P_1K_1处理的红小豆产量和产投比最高。钾肥对红小豆的增产率最大,为13.7%~16.9%;其次是氮肥,增产率为6.1%~12.1%;最后是磷肥,增产率为0.6%~6.4%,即对红小豆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钾、氮、磷。由红小豆肥料效应方程可知,达到最高产量的N、P_2O_5、K_2O平均施肥量分别为98.5、109.0、97.5 kg/hm~2,产量为1 320 kg/hm~2,产投比为8.8;达到最佳产量的N、P_2O_5、K_2O平均施肥量分别为86.4、110.8、95.8 kg/hm~2,产量为1 302 kg/hm~2,产投比为9.0。此外,红小豆施肥试验期间,土壤地力贡献率为81.1%,土壤肥力中等,施肥效果明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链球菌病的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 2016
摘要:猪链球菌病是由猪链球菌或类猪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以败血症、脑膜炎、关节炎、淋巴结脓肿为发病特征的猪疾病的总称~([1~2])。该病可以感染任何年龄段的猪,但以特殊时期的猪发病率较高,比如妊娠期和哺乳期的母猪,以及新生期、哺乳期和断奶期仔猪。猪链球菌病已经被我国列为二类动物传染病,且属于人畜共患病,一旦发病,将会对养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SSR荧光标记分析山西糯玉米农家种的遗传多样性
《山西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采取混合取样策略,利用荧光SSR技术对来源于山西省的45份糯玉米地方品种和40个位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45个糯玉米地方品种中,共检测出等位变异241个,每个位点检测出3~11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6个;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范围在0.27~0.87,平均每个位点0.71;标记索引指数(MI)变化范围在1.35~9.53,平均每个位点4.42;聚类分析可将45份糯玉米地方品种划分为4个类群。结果显示,部分品种有许多特有的等位变异,应引起特别的注意,需作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 SSR荧光标记 糯玉米 地方品种 遗传多样性 山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