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印度黄檀茎段腋芽诱导培养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有效的印度黄檀组培快繁技术,本研究采用优树嫁接苗的腋芽茎段作为外植体,阐明不同消毒方法、不同基础培养基、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活性炭浓度对诱导培养的影响,以期为获得能够保持母株优良性状的无性系苗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最佳的消毒方法是,外植体先用75%酒精浸泡30 s,然后用0.1%升汞浸泡10 min,此时污染率最低,腋芽萌发率最高,污染率和存活率分别为(16.67±2.03)%和(70.33±2.03)%;相对于B_5和WPM基础培养基,使用MS培养基对外植体进行培养,萌芽率和苗高最高,分别为(85.00±2.89)%和(22.03±0.09)min;培养基中植物生长调节剂6-BA和NAA的浓度及两者浓度比率均对腋芽诱导产生显著影响;当NAA浓度(0.01~0.02 mg/L)较低时,在0.2~0.3 mg/L范围内提高6-BA的浓度有利于植株生长,且两者浓度比率达到20~30时,最适宜腋芽诱导;在最适激素浓度条件下,添加0.5 g/L活性炭,能够有效提高外植体萌芽率,降低玻璃化率。综上所述,印度黄檀茎段腋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0.3 mg/L 6-BA+0.01 mg/L NAA+0.5 g/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运城市40a来气温变化及对棉花生产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温度是影响棉花生长的重要因子。选择山西省运城市1971—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年气温资料,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法研究运城市棉花生育期气温变化的特点。结果表明,运城市最近40 a,年平均气温逐步上升,呈暖干化趋势,气温变化倾向率为0.30℃/10 a;春、冬季变暖趋势明显,夏季气温有所下降;≥10℃有效积温增长速度为41.3℃/10 a;棉花播种季节温度升高趋势为0.52℃/10 a。气温升高对提高棉花产量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要注意低温冷害对棉花造成的伤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枣品种果实品质分析及综合评价
《中国果树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12个山西地区栽培较多的鲜食枣品种为试材,测定果实脆熟期的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相关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2个枣品种的果实品质存在明显差异,维生素C含量、固酸比和可滴定酸含量变异系数较大,可食率变异系数最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果重与可食率、维生素C与可滴定酸、固酸比与糖酸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维生素C与固酸比、可滴定酸与固酸比和糖酸比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果重与可滴定酸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共提取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5.545%,表明影响枣果品质的主要指标为单果重、固酸比、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等;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夏津大白铃’‘晋赞大枣’‘太谷壶瓶枣’‘临猗梨枣’等品种评分较高。本研究筛选出评价枣果品质的主要指标为单果重、固酸比、糖酸比、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果形指数、可食率等,为进一步构建鲜食枣品质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小麦区试品种抗病性鉴定
《山西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采用人工接菌方法,对2014—2015年度山西省冬小麦区域试验的58份品种进行了小麦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长5259、山农12013对小麦条锈病表现中抗,MY559对小麦叶锈病表现近免疫,没有对小麦白粉病表现抗病的品种。通过抗病性鉴定,可为山西省小麦品种审定提供抗、耐病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天津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本文从科研团队力量薄弱、各自为政、管理人员理念和方式存在误区等问题入手,对如何加强科研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建立现代化管理新理念、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等相应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鸟害与高粱性状间相关性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对105份高粱种质进行了田间鸟害调查以及鸟害与高粱性状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中紧穗型、籽粒单宁含量低、生育期短的品种穗部受害严重;中散和散穗型、籽粒深色的高单宁含量材料以及生育期长的材料受害较轻;芒长、颖壳包被度等性状与鸟害间有一定的关系,长芒及籽粒颖壳包被度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鸟害。不同类型品种的受害情况不同,我国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受害比例较低,说明地方品种在长期种植的过程中,自然选择和高粱抗鸟害育种中的人工选择起了一定作用;而国外品种白籽粒材料较多,单宁含量相对少,受鸟害比例较高。
关键词: 高粱 鸟害 穗型 籽粒单宁含量 籽粒颜色 生育期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物联网的设施农业远程智能化信息监测系统的开发
《江苏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应用和推广已成为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趋势。针对现有农田、果林等大面积栽培种植区域土地利用率低、人力物力浪费严重等问题,开发一套基于物联网的设施农业远程智能化信息监测系统,设计无线局域网Zig Bee与无线广域网GPRS多网络融合的通信模式,构建底层无线传感网络(WSN),以采集农田作物生长及环境信息。基于组态软件设计信息中心显示界面,开发智能信息监测软件,以远程、实时监测现场农作物生长状态,集参数监测、网络通信、数据分析及图表显示为一体,突破地域限制,提高数据的共享性。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稳定,在信息无线采集与传输、远程环境监测以及智能化分析等方面均满足实际需求,同时具有很高的实时性与可扩展性。
关键词: 设施农业 物联网 无线传感网络(WSN) 无线局域网 无线广域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选高粱亲本系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农学学报 》 2016
摘要:为了筛选配合力和遗传力表现优良的亲本,选育强杂种优势的高产粒用高粱,选用3个新选不育系和6个新选恢复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18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和杂交组合的生育期、株高、穗长、千粒重、穗粒重和产量6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一般配合力(GCA)效应、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分析,并对其遗传参数进行估算。结果表明:不育系15512A在穗长、千粒重和产量上一般配合力较高,其相对效应值分别为2.4962、4.8319、2.6174。不育系15520A在株高、穗粒重和生育期上一般配合力较高,相对效应值分别为6.9927、5.7449、2.1595。恢复系15670、15652和15607的一般配合力较高。这些亲本可以在以后的育种和生产中加以利用。主要农艺性状的加性方差/基因型方差比值大小顺序依次为:穗长>穗粒重>株高>生育期>产量>千粒重。从产量性状来看,15511A×15652是一个较优的杂交组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生物肥料在高粱上的应用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微生物肥料作为一种新型肥料,具有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节约土地资源、增加粮食产量、减少化肥用量的优点,是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必然趋势。简述了微生物肥料的概念、分类、特点和作用机理及微生物肥料在高粱上的应用研究,并分析了微生物肥料在我国、山西省的应用和推广情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