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新选高粱亲本系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高海燕 1 ; 程庆军 1 ; 田承华 1 ; 高鹏 1 ; 张俊珍 1 ; 郭睿 1 ; 范国华 1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

关键词: 新选高粱;不育系;配合力;遗传力

期刊名称: 农学学报

ISSN: 2095-4050

年卷期: 2016 年 6 卷 05 期

页码: 6-10

摘要: 为了筛选配合力和遗传力表现优良的亲本,选育强杂种优势的高产粒用高粱,选用3个新选不育系和6个新选恢复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18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和杂交组合的生育期、株高、穗长、千粒重、穗粒重和产量6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一般配合力(GCA)效应、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分析,并对其遗传参数进行估算。结果表明:不育系15512A在穗长、千粒重和产量上一般配合力较高,其相对效应值分别为2.4962、4.8319、2.6174。不育系15520A在株高、穗粒重和生育期上一般配合力较高,相对效应值分别为6.9927、5.7449、2.1595。恢复系15670、15652和15607的一般配合力较高。这些亲本可以在以后的育种和生产中加以利用。主要农艺性状的加性方差/基因型方差比值大小顺序依次为:穗长>穗粒重>株高>生育期>产量>千粒重。从产量性状来看,15511A×15652是一个较优的杂交组合。

  • 相关文献

[1]小麦蛋白质含量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研究. 李世平,王随宝,董双全,杨玉景,程麦凤,高海燕. 2003

[2]旱地冬小麦主要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卫云宗,乔蕊清,谢福来,刘玲玲,宁东贤. 1999

[3]小麦蛋白质含量遗传规律及品质改良途径研究. 李世平,王随保,杨玉景,靖金莲,郑彩平. 2005

[4]几个高粱新选育亲本配合力分析. 张俊珍,程庆军,田承华,高海燕,高鹏,郭睿. 2016

[5]冬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亲本选配及遗传分析. 逯腊虎,武计萍,仇松英,孟兆萍. 2005

[6]春谷子粒脂肪含量的遗传效应. 古世禄,刘厦,刘子坚. 1991

[7]糯高粱新选不育系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周福平,张晓娟,张一中,邵强,柳青山. 2013

[8]玉米自交系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梁改梅,张彦芹,张明义,陈稳良. 2008

[9]小麦蛋白质含量遗传规律及品质改良途径研究. 李世平,程麦凤,张新平. 2003

[10]新选甜高粱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配合力分析. 张阳,赵威军,张福耀,程庆军,常玉卉,邵荣峰,王花云. 2010

[11]谷子两系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及亲本配合力分析. 史关燕,杨成元,麻慧芳,李会霞,王宏丽. 2019

[12]高粱新选不育系研究. 李团银,李三棉,仪治本,柳青山,赵素萍,高儒萍. 1993

[13]高粱新选不育系主要农艺经济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张晓娟,张一中,周福平,邵强,柳青山. 2012

[14]食用向日葵杂交种育种研究. 杨芬,蔚富生. 2013

[15]食用向日癸杂交种育种研究. 杨芬,蔚富生. 2013

[16]桃杂交后代基因性状遗传分析. HAN Yu-hu,韩玉虎,TIAN Xin,田鑫,CHENG Hui. 2012

[17]极早熟玉米几个农艺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侯有良,卢宝红,钟改荣,韩美善. 2000

[18]苦荞麦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浅析. 郭忠贤. 2004

[19]苦荞主要性状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研究. 李秀莲. 2004

[20]亚蔬绿豆主要性状的遗传与相关研究. 张耀文.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