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河南漯河灯下地老虎种群监测及动态分析
《植物保护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漯河地区地老虎类成虫的种群动态,2006年-2021年,在河南省漯河利用虫情测报灯对其成虫种群进行了持续监测。结果表明,16年诱集的地老虎类害虫共计4种44 899头,主要包括小地老虎Agrotis ipsilon(Hüfnagel)、大地老虎A.tokionis Butler、黄地老虎A.segetum(Denis et Schiffermüller)和八字地老虎Xestia c-nigrum(Linnaeus),不同种类间年诱虫量差异较大。混合种群发生盛期在5月下旬至8月上旬。小地老虎在河南漯河1年可见4代成虫,以第1代诱虫量最大;诱虫高峰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1代)和7月上旬至8月上旬(2代);近16年间小地老虎在各年均为优势种,但其虫量和诱虫的比例在近几年呈明显下降的趋势。黄地老虎年度诱虫量在近几年上升趋势明显,诱虫高峰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大地老虎成虫盛发期在10月上旬至10月下旬,八字地老虎所占比例有所上升,但全年无明显的诱虫高峰;而且这两个种类的诱虫数量较少。


不同施氮量对小麦DUS测试性状表达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基于探究不同肥力水平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性状表达的影响,为小麦DUS测试工作提供参考,以4份普通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氮量处理,对32个DUS测试性状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对芒长的表达影响较大,表现出2个代码差异,而质量性状、假质量性状及其他目测型数量性状的表达无差异或相差1个代码;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施氮量对不同测量型性状在品种间的影响程度不同,各性状在不同肥力下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其中旗叶长、旗叶宽和穗长的表达受施氮量的影响较大,株高、小穗数、穗粒数等性状的表达受影响程度较小,不育小穗数的表达基本无影响.
关键词: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施氮量 性状表达 DUS测试


我国草莓新品种权保护现状与分析
《中国果树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以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为基础,统计、整理并分析了2005—2021年我国草莓新品种权申请与授权数据,从历年申请与授权数量、申请主体、申请省份、申请与授权间隔时间、国内外申请与授权差异等不同角度分析草莓新品种权申请与授权情况,同时对现有草莓新品种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草莓育种及其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近20年黄淮冬麦区南片小麦种质性状演变及其育种价值评价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黄淮冬麦区南片小麦种质性状演变,以黄淮冬麦区南片近20年育成的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及变异系数分析、性状无量纲化后拟合趋势线、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D′值)评价、回归模型构建等方法,从新视角探究黄淮冬麦区南片近20年小麦性状及其遗传多样性演变规律,筛选可用于黄淮冬麦区南片小麦品种评价的指标以及表现优异的种质.结果表明,2003-2022年黄淮冬麦区南片共育成443个小麦品种,按育成品种数量可分为3个阶段:基本稳定阶段(2003-2017年)、明显抬升后短暂高企阶段(2018-2019年)、井喷式爆发阶段(2020年至今).黄淮冬麦区南片近20年小麦育成品种的株高随年份呈缓慢下降趋势;吸水率维持不变;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基本苗、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呈上升趋势,其中千粒重、产量、基本苗、容重、湿面筋含量上升势头相对较强,产量的增加主要来自于千粒重的提高.优质专用麦(强筋、中强筋、弱筋)占比近些年不断攀升,主要得益于中强筋小麦占比的提升,强筋小麦占比未有明显提升,这主要受限于吸水率和稳定时间.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离散程度及其演变趋势差异较大,但其遗传多样性均随年份在不断提升,遗传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可将穗数、产量、容重、蛋白质含量、吸水率5个性状作为黄淮冬麦区南片小麦综合表现的评价指标.443个品种中,'稷麦336''安科1801''济麦44''谷神麦19''华伟305'表现优异,综合评价得分较高,在强筋小麦的选育中可作为优异种质资源加以利用.未来应继续加强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尤其是弱筋小麦的选育与引种,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
关键词: 黄淮冬麦区南片 小麦 种质 性状演变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叶面喷锌时期对不同夏玉米品种植株微量元素含量及分配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大田条件下,研究叶面喷锌时期(不喷锌、苗期和拔节期1∶1喷锌、拔节期和大口期1∶1喷锌、大口期喷锌,喷锌量均为ZnSO4·7H2O 4.5 kg/hm~2)对10个夏玉米品种植株中铜、锰、铁、锌含量及分配的影响,探讨产量和微量元素含量间的关系,为叶面锌肥在夏玉米生产上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不喷锌处理相比,拔节期和大口期1∶1喷锌显著提高了夏玉米籽粒中铜和锌含量,提高了籽粒中铜、铁、锌累积量,显著提高了铜的收获指数,但降低了锌的收获指数,对锰、铁含量及其收获指数均无显著影响。品种间比较,发现迪卡653籽粒中铜含量最高,谷神玉66籽粒中锰和锌含量最高,隆平638和伟科702籽粒中铁含量最高,平均值分别为9.71、9.56、50.74、51.83 mg/kg;铜、锰、铁、锌的收获指数分别以迪卡653、秋乐618、伟科702、德单5号最高。与不喷锌处理相比,喷锌处理产量均显著提高,以拔节期和大口期1∶1喷锌处理、大口期喷锌处理较高,两者差异不显著,分别提高3.2%、4.7%。产量与籽粒锌含量及其他组织铜、锰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籽粒锌含量与籽粒铜含量及其他组织铜、锰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籽粒锰含量与籽粒铁含量、其他组织铜含量与其他组织锰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总体来看,在夏玉米生产中,拔节期和大口期1∶1叶面喷施锌肥能够提高夏玉米籽粒中铜、铁、锌等微量元素的累积量和产量,达到籽粒产量和矿质元素营养品质同步提高的目的,可在大田中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夏玉米 品种 喷锌时期 产量 微量元素 含量 分配


智能虫情测报灯装置优化与应用效果
《中国植保导刊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智能虫情测报灯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害虫种群动态监测.针对以往灯具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拍摄照片模糊、虫体堆叠导致昆虫种类识别和数量统计准确率不高等问题,改进灯具,接虫盘设定直径为350mm,材质设定为亚克力(单面磨砂),提高了照片对比度,同时保证虫体完全落入接虫盘内;加装具振动和减振作用的电机和内弹簧橡塑减振器,解决了害虫在接虫盘上的堆叠问题.通过对灯具关键部件改进结构、优化材料、加装部件,改进后的智能虫情测报灯增强了昆虫识别准确率,对稻纵卷叶螟、玉米螟、东方黏虫、二化螟的识别率分别提升了 27.0、22.3、27.4、18.3个百分点.


微波预处理对芝麻油中芝麻木酚素含量及油脂品质的影响
《中国油脂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高芝麻酚芝麻油的最适微波预处理条件,将芝麻水分含量调节为5个梯度,在不同微波预处理时间下制得芝麻油样品,对其芝麻木酚素含量、酸值、茴香胺值、氧化诱导时间、脂肪酸组成、生育酚含量、有害物质(多环芳烃和杂环胺)含量及感官品质进行了分析,探究芝麻水分含量和微波预处理时间对芝麻油中芝麻木酚素含量及油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时间6 min、芝麻水分含量7%条件下制得的芝麻油芝麻酚含量较高,芝麻油酸值符合国家标准限定要求,氧化稳定性较强,有害物质杂环胺和多环芳烃含量处于适当的可控水平,同时兼顾了芝麻油的固有风味,消费者的喜爱度较高.综上,高芝麻酚芝麻油的最适微波预处理条件为微波预处理时间6 min,芝麻水分含量7%.
关键词: 芝麻油 芝麻木酚素 微波预处理 水分含量 油脂品质


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生防假单胞菌的筛选与鉴定
《中国烟草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和目的】镰刀菌引起的根腐病是烟草主要土传病害之一,为筛选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菌具有较好抑制作用的假单胞菌。【方法】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健康烟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Fusariumrootrot)主要病原具有一定拮抗作用的假单胞菌;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并测定促生防病效果。【结果】(1)分离纯化的2株假单胞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YZ66和绿针假单胞菌P. chlororaphis YX33;(2)YZ66和YX33对茄病镰刀菌(F.solani)菌丝的抑制效率分别为79.66%和76.68%,对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的抑制效率分别为79.93%和57.48%,对烟草疫霉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根串珠霉菌(Thielaviopsis basicola)等也有抑制效果;(3)2株菌株具有显著的促生防病作用,YZ66盆栽防病效果在81.21%以上,YX33在67.55%以上;最大叶面积、鲜重等有所增加;(4)2菌株均含吩嗪-1-羧酸(Phenazine-1-carboxylicacid,PCA)合成基因,发酵液对病原孢子萌发抑制率84.92%~93.24%,挥发性化合物可抑制病原菌丝生长或产孢。【结论】2株生防假单胞菌具有较好的促生防病效果,应用前景良好。


转录组与代谢组联合分析揭示遮阴胁迫下甘薯的代谢响应途径
《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薯是喜光作物,但其在套种栽培模式中一般处于低位被遮阴,大田生长中后期也时常面临阴雨寡照天气而影响块根干物质积累,因此,解析甘薯在遮阴胁迫下的代谢响应途径可为其耐荫性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甘薯品种郑红23号进行透光率50%的遮阴胁迫15 d后发现,遮阴胁迫下郑红23号的叶绿素b以及总叶绿素含量较自然光照下均显著提高;叶绿素光系统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II潜在活性(Fv/Fo)和光合性能综合指数(PIABS)在遮阴胁迫下均显著下降;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显著降低,SOD酶和POD酶活性则显著提高;此外,遮阴胁迫显著提高了郑红23号的蔓长和比叶面积,根鲜重则显著降低。对遮阴胁迫和自然光照条件下的叶片组织进行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发现,差异基因和差异代谢物主要共同富集于苯丙素合成途径、糖代谢相关途径、鞘脂代谢途径和精氨酸合成途径。苯丙素合成途径富集到的上调差异表达基因多数为POD酶家族基因,说明遮阴胁迫触发了甘薯的ROS活性氧清除系统。同时,遮阴胁迫降低了甘薯植株的糖代谢水平,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淀粉合成与降解均受到抑制,块根膨大受阻。而鞘脂及精氨酸代谢途径则可能通过提高生物膜的稳定性以及增加多胺类抗逆因子的合成底物来使植株更好地适应遮阴胁迫。以上结果为理解遮阴胁迫下甘薯的代谢响应途径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不同盐碱胁迫对草莓生长与生理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以“香野”草莓为试材,采用盆栽培养的方式,研究了不同浓度下中性盐、混合盐碱、碱性盐3种类型盐碱胁迫对草莓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香野”草莓在河南中北部盐碱地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草莓通过提高茎叶生物量,降低根部生物量,提高根系活力,提高体内渗透调节物质积累,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来抵御低浓度盐碱胁迫,但随着胁迫浓度加大,草莓体内丙二醛(MDA)含量增加,受害加重,根系活力降低,一些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降低,抗氧化酶活性受到抑制,接着各部分生物量减少。3种盐碱类型中碱性盐对草莓造成危害最大,混合盐碱次之,中性盐最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