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安溪铁观音加工过程中影响色、香、味的成分变化
《食品工业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加工工序对安溪铁观音香气及品质成分的影响,以期为改进铁观音加工工艺及进一步开发利用铁观音香气及品质成分提供一定科学依据.本文按照安溪铁观音制作工艺进行加工,研究了香气成分、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黄酮、茶色素等铁观音重要内含成分的变化,发现铁观音加工过程中重要内含成分产生明显差异,茶多酚、咖啡碱含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整个加工过程茶多酚含量下降了68.52%,咖啡碱含量下降了47.74%,而氨基酸、黄酮类含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整个加工过程氨基酸含量上升了59.67%,黄酮类含量上升了1.62倍,茶色素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其中,在加工过程中杀青工序对铁观音色香味成分影响最大,经过杀青工序之后茶多酚含量下降了40.66%,黄酮类含量显著增加到6.93 mg/g,是关键加工工序节点.此外,晒青、摇青及凉青也是影响铁观音香气及品质成分的重要工序.本文为安溪铁观音品质提升及工艺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同日龄阉割对河田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鸡冠发育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日龄阉割对河田鸡公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鸡冠发育的影响。选取40日龄河田鸡公鸡400羽,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羽。对照组公鸡不阉割,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公鸡分别于40、60及80日龄实施手术阉割。对照组、试验组全程饲喂相同的饲粮,饲养至170日龄,测定40、60、80、110、140及170日龄河田鸡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鸡冠发育指标。结果显示:1)试验组140、170日龄体重以及110~170日龄阶段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同时110~170日龄阶段料重比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中试验Ⅱ组40~170日龄死淘率最低,并显著低于试验Ⅲ组(P<0.05)。2)试验组血清睾酮(T)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170日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高于(P>0.05)或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试验Ⅱ组170日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3)试验组60、80、110、140及170日龄冠基长度、冠高、肉垂长度均极显著小于对照组(P <0.01)。由此可见,在40、60或80日龄阉割均可显著提高河田鸡生长性能,降低血清睾酮含量,提高170日龄血脂水平,明显抑制鸡冠和肉垂生长发育,建议河田鸡公鸡阉割日龄为60日龄。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中国兽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是引起仔猪严重肠道疾病的主要病原,对仔猪具有极高的致死率,给全球养猪行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疫苗作为疫情防控中最有效的手段,其研发工作备受关注.从传统疫苗到基于DNA重组技术诞生的基因工程疫苗如亚单位疫苗、活载体疫苗、转基因植物疫苗以及第3代疫苗,在遏制PEDV疫情蔓延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些年,PEDV疫苗研发取得显著成绩,现对PEDV各种类型疫苗取得的研究成果展开系统回顾,并探讨和展望纳米颗粒在PEDV疫苗开发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猪场PEDV的综合预防提供参考.


蚕豆花水提取物的UPLC-ESI-QTOF质谱联用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阐明蚕豆(Vicia faba)花水提取物的药效作用基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UPLC-ESI-QTOF-MS)联用技术对其水提取物进行分析鉴定,并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从蚕豆花水提取物中鉴定出178种化学成分,其中相对含量大于0.01%的成分有107种,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有野黄芩素-7-新橘皮糖苷、3-吲哚基-β-D-葡糖苷酸环己胺盐、螺环内脂E、芦丁、海藻酸丙二醇酯、山柰酚-3-α-D-半乳糖甙、4,8-二羟基喹啉-2-甲酸等.蚕豆花水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以黄酮类和生物碱类为主,分别有16和17种,相对含量分别为36.53%和34.33%.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26.5和25.0μg/mL.黄酮类和生物碱类是蚕豆花发挥功效的主要物质基础,蚕豆花水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蚕豆花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基于生物脱腥的扇贝挥发性风味成分解析
《中国食品学报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解析扇贝微生物发酵对其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阐明生物脱腥作用机制.方法:结合臭氧减菌预处理,分别采用单菌(乳杆菌RP38)和混菌(乳杆菌RP38+酿酒酵母JJ4)对扇贝进行生物脱腥,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谱联用(HS-SPME-GC-MS)法解析挥发性风味成分,通过多元统计学方法及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法明确生物脱腥扇贝的主体风味活性成分.结果:臭氧处理使菌落总数降低约1个数量级,减少48.4%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对风味影响不大.扇贝生物脱腥前、后的差异风味由醛类和醇类物质构建,生物发酵主要降解低级饱和醛类和烯炔类,增加不饱和脂肪醛、醇类和酮类物质.主成分分析显示:单菌发酵特征产物为正庚醇、红没药醇和(2E)-2-壬醛等,混菌发酵特征产物为1-戊醇、苯甲醛、反-2-辛烯醛和新铃兰醛等,混菌发酵带来更丰富多样的挥发性风味成分.ROAV分析表明:扇贝主体挥发性风味活性成分是正辛醛、(2E)-2-壬醛、壬醛、1-壬醇、庚醛和癸醛,正庚醇、2-壬酮、(2Z)-2-庚烯醛和反-2-辛烯醛是生物脱腥后风味的重要修饰成分.结论:臭氧处理能较好地保持扇贝鲜度;生物脱腥主要通过降解腥味特征的低级醛类物质,生成清新特征的不饱和醛类和醇类成分;混菌发酵可实现脱腥增效.
关键词: 扇贝 生物脱腥 挥发性成分 相对气味活度值 气-质谱联用 臭氧处理


餐厨垃圾生物炭、炭基肥对种植芥菜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餐厨垃圾的炭化、肥料化利用是解决餐厨垃圾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有关餐厨垃圾生物炭、炭基肥等肥效以及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还缺乏研究。餐厨垃圾生物炭分别与复合肥和农业废弃物制备炭基复混肥和炭基有机肥。利用盆栽试验比较研究等氮量输入下餐厨垃圾生物炭制肥对种植芥菜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与不施肥处理(对照组)相比,炭基有机肥处理仅降低菜园土壤pH 0.14~0.17。与化肥、有机肥和餐厨生物炭处理相比,炭基复混肥和炭基有机肥处理的土壤电导率增加幅度分别达到22.34%、36.73%、27.61%和18.67%、33.74%、24.20%,大幅增加菜园土壤盐分离子的总量。与化肥、餐厨生物炭和炭基复混肥处理相比,有机肥和炭基有机肥处理的可溶性有机碳增加幅度分别达到25.33%、22.07%、23.05%和14.87%、11.15%、12.28%。炭基复混肥和炭基有机肥处理较餐厨生物炭处理可溶性总氮增加了16.39%和7.63%。炭基有机肥处理可提高菜园土壤电导率、可溶性有机碳和可溶性总氮的含量,并且不加剧菜园土壤的酸化。Proteobacteri、Actinobacteria、Acidobacteria、Chloroflexi和Bacteroidetes为门水平上的优势菌,Sphingomonas、Lysobacter、Arthrobacter、Gemmatimonadaceae、Gaiella、Massilia、Roseiflexaceae和Xanthobacteraceae为属水平上可识别的优势菌,并且Arthrobacter、Gaiella和Roseiflexaceae的丰度在不施肥、化肥、有机肥、餐厨生物炭、炭基复混肥和炭基有机肥处理间有显著差异(P<0.05)。较其它处理,炭基有机肥可增加菜园土壤细菌的多样性(不施肥处理除外)和丰度,并且能大幅增加差异指示细菌个数。与单独添加餐厨生物炭、无机化肥或者有机肥相比,餐厨生物炭与无机化肥或者有机肥的复配处理更有效地增加芥菜的产量和干生物量。基于餐厨垃圾生物炭和含有机质的农业废弃物制备的炭基有机肥添加到菜园土壤能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细菌丰度,具有良好的肥料化利用前景。
关键词: 餐厨垃圾生物炭 炭基有机肥 芥菜 土壤理化特征 细菌群落结构


不同品种嘉宝果叶提取物的酚类成分及生物活性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3个品种嘉宝果叶提取物的酚类成分和生物活性,为嘉宝果叶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定大红钻、保利斯塔和乔尼尔3个嘉宝果品种的叶片提取物总酚和黄酮含量,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分析提取物的酚类成分,并测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ABTS+)、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能力及总抗氧化能力]和降糖活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α-淀粉酶抑制活性),对总酚含量与生物活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3个品种嘉宝果叶提取物的总酚和黄酮含量分别为458.78~535.51 mg GAE/g和99.46~233.42 mg RE/g,总酚含量以乔尼尔最高,黄酮则以大红钻最高.大红钻和保利斯塔叶片的酚类成分以没食子酸、鞣花酸、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含量较高,乔尼尔则以没食子酸、鞣花酸和槲皮素-3-O-葡萄糖苷含量较高.乔尼尔叶提取物的DPPH·和ABTS+清除能力最强,半数清除浓度(IC50)分别为8.48和77.02μg/mL,其总抗氧化能力也最强,为0.922 mmol/g;O-2·清除能力、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则以保利斯塔最强,IC50分别为0.893 mg/mL、14.96μg/mL和57.42μg/mL.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总酚含量与DPPH·、ABTS+和O-2·清除能力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总抗氧化能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降糖活性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3个品种嘉宝果叶提取物的酚类含量和成分存在差异,乔尼尔的综合抗氧化能力最强,降糖活性则以保利斯塔最强,但均是开发抗氧化和降血糖健康产品的良好来源.


茶园土壤酸化改良中生物炭应用5a后的稳定性研究
《生态环境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园土壤酸化已成为制约茶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生物炭对土壤酸度改良显著,在茶园试验短期效果良好,但生物炭对酸性土壤改良的时效性及长期环境效应尚不清楚.该研究设置生物炭田间施入量分别为20、40 t·hm?2,探讨生物炭酸性茶园土壤改良效应,并对施入茶园土壤5 a后生物炭理化性质及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生物炭施入量为20、40 t·hm?2的茶园土壤在5 a后pH分别提高了0.77和1.11个单位;施入茶园土壤5 a的生物炭,表面形貌发生了物理破碎和剥离现象,但整体孔道结构完整,比表面积减小,平均孔径增大;生物炭表面Na、S、Cl元素消失,Si元素含量增多,新增了Fe、Al元素,生物炭中H含量和N含量升高,因此生物炭可以通过降低土壤交换性铝和土壤交换性酸而改良土壤酸化;生物炭中木质素和纤维素的特征吸收峰消失,说明生物炭在老化过程中含氧官能团数量减少,芳香醚C?O键含量增多.茶园施入量分别为20、40 t·hm?2的生物炭5 a后理化性质及微观结构无显著差异.施入茶园5 a的生物炭结构稳定,具有持续改良酸性土壤的潜能.
关键词: 生物炭 稳定性 茶园 土壤酸化 理化性质 微观结构


鸭腺病毒3型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鸭腺病毒3型(DAdV-3)是我国鸭群中出现的一种新型腺病毒,属于腺病毒科禽腺病毒属成员.为建立DAdV-3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DAdV-3的fiber2基因,设计特异性的LAMP检测引物,构建重组质粒标准品pT-DAdV-3,经各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DAdV-3 LAMP快速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最佳反应条件为64℃40 min;该方法仅对DAdV-3呈阳性反应,与番鸭细小病毒、鸭圆环病毒、鸭源减蛋综合征病毒等其他常见鸭源传染病病原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该方法对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测限为50拷贝/μL;利用本研究建立的LAMP方法、前期建立的PCR方法和基于MGB探针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对临床收集的66份鸭组织病料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率分别为13.63%(9/66)、13.63%(9/66)和15.15%(10/66);且LAMP检测的阳性样品经PCR方法检测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均为阳性,符合率为100%.本研究首次建立了检测DAdV-3的LAMP方法,该方法快速敏感、特异性强,为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技术支撑.


枇杷不同组织主要三萜酸含量多样性分析
《果树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枇杷种质资源不同组织中主要三萜酸组分含量多样性,为功能化利用与特异资源挖掘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份枇杷种质叶片、果皮、果肉和种子中的熊果酸、科罗索酸、齐墩果酸等三萜酸组分含量,并进行多样性和相关性分析。【结果】10份枇杷资源的叶片、果皮、果肉、种子中均含有熊果酸、科罗索酸、齐墩果酸,各组织中的三萜酸组分含量变异系数为21.8%~213.4%,变异最小的是叶片齐墩果酸含量,变异最大的是果肉熊果酸含量。不同组织中,叶片的三萜酸含量最高,其熊果酸、科罗索酸、齐墩果酸和总三萜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10、3.47、1.10、8.63 mg·g-1DW,是果皮的1.8~2.2倍、果肉的64.1~582.2倍、种子的114.4~170.6倍。大多数资源叶片和果皮的熊果酸含量最高,平均熊果酸含量各占总三萜酸的47.5%和51.4%,其次是科罗索酸,各占40.2%和35.7%,齐墩果酸含量均最低;果肉中科罗索酸含量最高,占总三萜酸的75.6%~94.1%,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低。各组织中的熊果酸、科罗索酸与三萜酸总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枇杷种质资源各组织中的熊果酸、科罗索酸、齐墩果酸含量均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叶片的三萜酸含量高于果皮,二者的含量远高于果肉和种子,研究结果可指导叶片高三萜酸种质挖掘,也可用于果皮高熊果酸或果肉高科罗索酸优异资源的挖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