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民国时期(1935-1938)福建茶业科研的起步研究

茶叶学报 2024

摘要:现代科研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活动,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本文聚焦民国时期福建茶业科研的蹒跚起步,剖析福建茶业科技事业诞生的历史背景,细究福建茶业科技事业的最初建树,品味当时的艰辛与遗憾,从而为认识茶科技与茶产业的密切关系,提升茶科技贡献度等找到源头的启示。

关键词: 民国 福建 茶业 科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猪碳减排减抗养殖过程碳足迹探讨

中国畜牧业 202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大果中熟白肉枇杷新品种-中白

中国果业信息 202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伪狂犬病毒荧光重组酶介导核酸扩增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福建农业学报 2024 CSCD

摘要:【目的】基于荧光重组酶介导核酸扩增(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 RAA)技术,建立一种猪伪狂犬病毒(Porcine pseudorabies virus, PRV)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根据PRV gE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优化扩增体系,建立PRV荧光重组酶介导核酸扩增检测方法,检验其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应用该方法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该方法在43℃恒温反应23 min即可完成PRV核酸扩增,最低检出限为111 copies·μL-1;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diarrheavirus,PEDV)、猪轮状病毒(Porcinerotavirus,PoR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 TGEV)、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2, PCV2)、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3,PCV3)均无交叉反应。重复性试验显示,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40份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PRV阳性率为15%(6/40),检测结果与常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一致。【结论】成功建立了简便快速、高效准确的PRV实时荧光RAA检测方法,为PRV的快速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新的检测手段。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毒 荧光重组酶介导核酸扩增 检测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茄子青枯病发生率与田间生态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福建农业科技 2024

摘要:为了解析茄子青枯病发生率与田间生态因子的关系,在厦门同安茄子青枯病发病典型区,安装了农业生境野外数据观测装备,采集气温、地温、相对湿度、雨量、太阳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光照度、CO2 浓度和土壤容积含水率等生态因子数据,并在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调查茄子青枯病发病情况和青枯病原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茄子营养生长期的气温(28.6℃)、地温(30.1℃)和相对湿度(66.17%),均适宜青枯病发生;茄子在营养生长期的发病率(7.90%)和病情指数(5.40)大于生殖生长期的发病率(3.43%)和病情指数(2.47);青枯菌在发病 2 级的植株及根际土壤中分布最多,分别为营养生长期的 81.80×105 cfu·g-1 和生殖生长期的 99.31×105 cfu·g-1;强致病力青枯菌在发病植株和根际土壤中的分布量分别大于 104 cfu·g-1 和105 cfu·g-1.茄子青枯发病率与气温、地温、相对湿度、雨量、光照辐射和二氧化碳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光照度和土壤容积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结果为青枯病预测预报技术的建立及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依据.

关键词: 茄子青枯病 青枯雷尔氏菌 野外观测站 田间生态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福建农业科技推广对策研究

台湾农业探索 2024

摘要:【目的/意义】探讨福建省农业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和推广应用情况,旨在识别农业科技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以优化农业科技推广路径和实现机制,促进乡村产业的振兴。【方法/过程】采用实地调查法,通过与农业科研机构、基层政府部门、社会机构与经营主体的交流,收集关于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第一手资料,对农业科技推广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结论】结果显示,科研院所和基层政府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方面作用明显,但仍需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重塑农村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构建乡村振兴新型利益共同体、推进科技服务数字化、调动公益类科研机构人才积极性、探索农业科技推广经纪人制度等,以促进农业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科技 推广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酸酶法制备荸荠抗性淀粉工艺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摘要:为提高荸荠淀粉的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酸酶法制备荸荠抗性淀粉的工艺参数。以荸荠抗性淀粉得率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考察超声波功率、盐酸摩尔浓度、酸解时间、酶添加量、酶解时间5个因素。结果表明,在超声波功率为400 W、盐酸摩尔浓度为0.65 mol/L、酸解时间为4.0 h、酶添加量为10.88 U/g、酶解时间为6.74 h的最佳工艺参数下,荸荠抗性淀粉的得率最高,达到12.786 2%。其中,盐酸摩尔浓度对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最显著,酶解时间次之,酶添加量影响最小,这与回归分析结果相吻合。该研究可为开发新型抗性淀粉食品、营养补充剂提供实验数据,在食品添加剂、功能性食品、药物载体等领域具有应用前景。

关键词: 荸荠 抗性淀粉 超声波 酸酶法 单因素法 响应面法 工艺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台湾地区稻米产业业态创新研究

台湾农业探索 2024

摘要:【目的/意义】研究我国台湾地区稻米产业业态创新的做法与经验,旨在为促进大陆乡村产业业态创新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阐述台湾稻米产业新业态的模式,并总结稻米产业业态创新的路径和机理,最后提出其经验与借鉴。【结果/结论】台湾稻米产业新业态包括创意农业、休闲农业、会展农业、智慧农业和品牌营销等,通过产业链延伸延长和产业功能拓展等路径,融入文化创意,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情感需求;通过高新技术渗透,促进精准管理和产品多元化;通过培育跨界联合主体,创新业态思维,从而实现业态创新。其成功经验为推广稻米产业文化并融入创意,财政补助推动稻米产业技术创新,培育多元主体助力业态创新。

关键词: 台湾 稻米产业 新业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院水稻所召开华南稻区晚稻现场观摩暨交流座谈会

福建稻麦科技 202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6个青梗菜品种在福州地区引种的适应性评价

福建农业科技 2024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福州地区秋季露地种植的青梗菜品种,试验引进16个青梗菜品种,对其农艺性状、植物学性状、产量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适宜福州地区秋季种植的品种有珍品66、新夏抗和建华,产量分别比日本华冠(CK)增产28.82%、25.69%和24.31%。其中,珍品66表现出株型直立、强束腰、叶面平滑、叶色深绿、板叶型、叶柄色中等绿、产量高等特点;新夏抗表现出株型直立、强束腰、叶面平滑、叶色中等绿、板叶型、叶柄色中等绿、产量高等特点;建华表现出株型半直立、强束腰、叶面微皱、叶色中等绿、板叶型、叶柄色绿白、产量高等特点。综合分析,珍品66和新夏抗的综合表现更符合当地消费者对青梗菜外观的偏好,适宜在福州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青梗菜 品种比较 适应性 评价 福州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